把好疫苗安全家庭关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苗最近成了家长口中的热词,为了孩子的健康,预防针非打不可,但安全性又成了悬在心上的石头,这该怎么办呢?
  太积极或太被动都不对
  在打预防针的态度上,爸妈们呈现两极分化:
  总忘记打预防针。
  事实上,计划免疫的疫苗,几岁打什么针,隔多久打,都是经过临床验证后,效果最佳,防病效果又最好的综合安排。
  一丝不苟地按照手册上的时间进行接种,一听到有什么新疫苗,就赶紧押着孩子去打。
  事实上,孩子从半岁到3岁这段时间都比较容易生病,这是孩子建立“免疫大军”的过程,按照儿童保健册的指导,按时、按量地规范接种,就能够为孩子的健康多加一道屏障,但并不意味着越多越好,更不意味着打了就能不生病。
  疫苗出问题后应该怎么办?
  如果有相应的疫苗事件发生,家长怀疑某个批次的疫苗可能有风险时,也可与保健医生商量对策,采用更灵活的办法应对。
  比如之前出现的乙肝疫苗事件,如果家里没有乙肝携带者,新生儿可以暂时不打,因为新生儿宝宝的生活环境单纯,基本不可能接触外面的陌生人,等到疫苗检查报告出来后再打。
  一定要去正规的社区医院进行注射,不要到小诊所打疫苗,或者托非正规人员购买疫苗,不要迷信进口疫苗,进口疫苗一样也有可能出现意外,关键是孩子接种时,一定要科学和规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安全。
  身体不适时勿打疫苗
  保健手册上将每次疫苗的时间都做了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比如在孩子发烧或者皮肤有炎症时,不能打疫苗;在孩子精神状态欠佳或是身体有明显不适时,也应延迟打疫苗。
  以下这些情况,不宜进行接种注射:
  a.罹患重大疾病,如心脏、肝脏、肾脏等相关疾病。
  b.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病、癫痫、大脑发育不全或有惊厥史等。
  c.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的宝宝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d.过敏体质,或者有疫苗接种过敏史的宝宝也不宜接种。
  e.有免疫缺陷病或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患儿(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等),不能接种活疫苗。
  以下这些情况,宝宝要暂缓接种:
  a.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
  b.正在发热、患感冒或急性疾病;患急性传染病或痊愈后不足2周;有急性传染病密切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
  c.腹泻,一日大便超过4次以上,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d.注射过多价的免疫球蛋白者(如y -球蛋白),在6周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
  其实这些都贴在社区医院的宣传栏上,家长平时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社区医院的保健医生都比较忙,不一定会仔细询问每个孩子的健康情况,家长要主动说明。
  30分钟留观期勿偷懒
  注射完毕后,医务人员会要求孩子在注射室外待30分钟,这时家长可千万别嫌麻烦,以为打完针就可以赶紧带孩子回家。几乎所有的疫苗都是异种蛋白,注射入身体后,身体以为来了“入侵者”,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接种疫苗后,孩子的体内顿时就成了“战场”!注射后30分钟内,是疫苗反应最密集的时间段,如果产生严重疫苗反应,待在这里可以得到及时的救助。
  打完疫苗后,家长可以给孩子喝些果汁、开水或母乳。同时注意孩子的面色、呼吸、情绪等变化,待够30分钟后才离开;当天多让孩子喝水,多吃蔬果;同时鼓励孩子活动,以不出汗为度,加快新陈代谢,活动时,要注意保护打针的部位;当天晚上尽量不要洗澡,睡前检查接种的地方有没有红肿热痛。接下来的一周,家长都要观察孩子的注射部位,如果出现了红肿热痛,一定要及时联系医生。如果一周过去都没事,那么孩子的体内,就有了一支活力四射的抗病小部队啦!
  疫苗反应,排查之后再焦虑
  有些疫苗相对反应大一些,比如减毒活疫苗类。而有些疫苗接种后,可能在个体上有反应,比如白破二联、百白破,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硬块、发烧。
  若局部出现这类症状,可就注射处进行热敷,每次15分钟,每天两次。且最好是及时与儿科医生联系,以妥善处理。
  如果发烧超过38.5℃,也请与儿科医生联系,排除疾病原因后,再与预防医生联系,这有可能是宝贝体内在“打仗”的表现。
其他文献
孩子入托后,接触细菌的机会多了起来,常常挂着鼻涕玩耍,流着口水咬玩具......有什么办法能降低生病的几率呢?  在女儿托儿所的主题野餐会上,有个家长说对我的女儿印象深刻,因为托儿所里很多孩子都是一天到晚挂着两条鼻涕,而女儿总是很干净,很少感冒咳嗽,问我有什么好方法。回想女儿2岁入托、3岁进幼儿园,生病的次数确实屈指可数,一年的时间里,因发烧请假不上学也就两次。我有什么好方法呢?总结起来,我觉得主
女儿小S有段时间不愿涂脸。她皮肤较干,如果不涂点医生开的保湿油,风一吹脸裂后,自然少不了哭闹。跟她讲道理,分析因果,她答应得好好的,可一说涂脸还是不愿意。  于是,我决定以小猪的名义给她写封信。  小猪是小S最喜欢的玩具,每天晚上都必须抱着睡觉。这天早上,我拿出准备好的信说:“宝贝,我收到一封给你的信。”  小S经常会收到牙医、学校、图书馆或医院的信。她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让我读给她听。我
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太不简约:工作忙、节奏快、压力大、情绪躁动、物质过丰、噪音过多、选择过多、产品更复杂……大概空中的电磁波都更加密集泛滥吧。  世界的喧嚣,正挑战着一个孩子的承受极限。这样的时代里,帮孩子清静下来、简单下来,或许就是我们的责任。
外婆带豆豆从外面玩回来,说有个一起玩的小朋友,大家都不喜欢他,因为他看到别人的东西都要,可自己的东西却护得紧紧的。  “太自私了!那里的大人都这么说他,叫自己的孩子别跟他玩。”外婆说。  我问,那个小孩是不是两岁左右?外婆惊讶:“你知道他?”我摇摇头,说:“不认识。不过2、3岁的孩子,大都这样。”  豆豆以前也经历过这样一段“自私期”。记得那时,我帮他向外人解释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他不同意
日常环境中,到处都是病原体,为什么我们还能健康生存?因为我们的身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防线几乎人人有,效果却大不一样。传染病来袭,有些孩子依然活蹦乱跳,健健康康;有的却极易中招,久病难愈。  天然屏障不破坏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上的黏膜。  它们是天然屏障,不仅能够清扫异物,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其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  健康要点:皮肤破损及时修补
上周带宝宝(1岁9个月)去看牙,补了4颗,其中一颗露神经,做了根管治疗。过程肯定惨烈,但为了宝宝将来有一口好牙,忍受点痛苦也值得。  带宝宝离开医院后,我满腹都是后悔和自责。宝宝还小,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和护理方法成长,所以,宝宝的护齿工程,是妈妈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一口小白牙而奋斗的路还远呐!  小宝宝怎会有龋齿  我家宝宝这种龋齿叫“奶瓶龋”,顾名思义,很大原因是含着奶瓶入睡造成的。因为牙齿浸泡在
一到睡觉时间,父母想半天,编啊编啊编啊,编得自己都快睡着了,孩子依旧一脸不尽兴。父母最后难免抱怨,真难对付!  你总想着对付,故事当然讲不好;你要真把它当一门学问,里面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什么才叫睡前故事  很多妈妈会犯的错误是:把睡前故事等同于睡前阅读。  真正的睡前故事,要有妈妈的温暖怀抱相拥,有妈妈的平稳呼吸、心跳相伴,有悦耳的声音出自妈妈口中,动听的故事、儿歌来自妈妈的心底,让故事伴着孩
经常有人夸奖女儿吉诺诺的皮肤白皙。我总是暗自窃喜,其实,吉诺诺小朋友就是脸上白得透亮,身上呢,实在是有负于旁人的夸奖,百分百的小麦肤色。我总是笑谈她的基因突变,怎么就搭配得这么天衣无缝!  这“突变”的完美肌肤来得太不容易,怎能不加倍珍惜?于是,对于吉诺诺脸部防晒的问题,被我早早提上了日程。  选择合适的防晒霜  我选择了加拿大口碑不错的BANANA BOAT BABY防晒霜。这款防晒霜有专门针对
苏格拉底带一名学生去讲学,在沙漠里发现碎铁,苏格拉底就把碎铁拣起来,学生看着老师弯腰拣碎铁,没有动。他们穿过沙漠来到了乡村,苏格拉底在集市里把碎铁换了18个苹果,学生看到老师拿着苹果,也没好意思问他要。  后来苏格拉底发现了学生的需要,他就往地下扔了一个苹果,学生看到,就弯下腰拣来吃了,苏格拉底一边走,一边不时扔一个苹果,直到走完了沙漠,他把18个苹果全扔了,学生也不停地拣了18个苹果,全吃了。 
去美国交流的时候,学校安排我住在一对在中国工作过的美国夫妇家中。有一天,房东太太问了一个让我尴尬的问题:“华,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会经常对孩子大吼一声:‘大人说话小孩儿不要插嘴?’”房东太太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说,她的大儿子经常在她和孩子爸爸或朋友商量事情的时候插嘴说:“嘿,请原谅!我有个问题。”大人听到后则会马上停下来倾听,解答他的疑问。在美国人看来,大人讲话孩子插嘴,这是孩子天性的自然流露。孩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