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汗水 一片希望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刚出校门的职高毕业生,面对家乡落后的幼教现状,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发奋努力,用不到三年时间把一个涉临解散的幼儿园办成市、县闻名的先进幼儿园,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
  她,就是宿豫职教中心2001届幼师专业毕业生,现为宿城区埠子中心幼儿园园长陆露。几年来,陆露的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就在于她能把所有的爱都献给孩子,把全部的心血都献给了幼教事业。
  “家乡的幼教更需要我”
  陆露在学校读书时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临毕业时,城里某艺术团领导来学校招聘毕业生,一眼就看中了她优美的舞姿、出色的表演才华和令人满意的舞台形象,该团领导当即决定用高薪聘请陆露为舞蹈演员。面对诱人的城市生活,陆露想到家乡落后的幼教状况,心里很是不平静,思考良久,最后她还是决定回家乡当一名幼儿教师。每当同学不理解她时,她总笑着说:“家乡的幼教更需要我”。
  陆露刚刚到埠子中心幼儿园时,园里只有两口破旧的教室,室内黑暗潮湿,室外杂草丛生,污水满地,孩子的大小便随处可见,仅有的四五十个孩子整天哭的哭,闹的闹,孩子家长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便纷纷把孩子送到别的幼儿园。面对这种困难的局面,陆露心急如焚,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她反复分析园里的情况,找根源,想办法,初步拟定出“一年找翻身,二年改面貌,三年上水平”的发展目标,她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汇报了,领导给予她大力的支持。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光靠两只手肯定是不行,但又不能事事都向领导伸手要钱,陆露动员同事,说服家人,四处搜集材料,借工具,凡家里能用得上的陆露都率先拿到园里用,对室外彻底打扫整理,陆露带着园里的姐妹苦干四个月,校园的面貌焕然一新,四个月的流汗换来了家长领导的啧啧称赞:“陆露,真行!”
  陆露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改变原来只教识字数数的单一内容,重新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内容,增加一些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如有时带孩子到室外沙滩上玩游戏,有时带孩子到田间种豆豆,有时教孩子唱歌、跳舞,有时讲故事给孩子听……这些有趣的活动使孩子们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动手能力,又使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孩子都爱上了幼儿园,都离不开陆露阿姨。陆露以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2002年她被聘为埠子中心幼儿园园长。
  由于园里环境焕然一新,教育保育质量也不断提高,许多家长又纷纷把转走的孩子给送回来,暑假报名入园幼儿数也远远超过往年,这既给陆露带来了喜悦和信心,也给陆露带来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房子不够,设备不足,陆露一边拿出自己准备办嫁妆的3400元钱,把原来自己住的宿舍重新装修了一番,以备开学做教室用,一边和乡政府及所在村村部送去征地建楼的报告,并把自己拟写建校求援书送给各企事业单位、各专业大户,甚至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她的男朋友把筹备结婚的钱拿出来帮助她,许多热心的单位理解她“陆园长,凭你的这股劲,我们宁可不买水喝也先捐款……”当陆露看到登记筹上的捐款,集资数升到了六位时,内心那种求援时的心情和难堪感受全部消失了,2002年4月23日,全县农村幼儿园一幢设计合理,功能完备的楼房峻工了,县妇联,关工委等十六个单位又送来价值20000多元的玩具和教学设备,陆露流泪了——109天的节假日总算没有白跑。
  “一切为了孩子”
  在一次幼教工作交流会上,陆露给同行们介绍经验时说:“做个幼儿教师的根本应该为了一切孩子,不光要有老师责任感,还有母亲般的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言为心声,陆露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这样做的。
  园中有个叫张小波的小朋友,父亲因车祸致残,支付了大额的医疗费,家里已拿不出分文学费,小波的母亲不得不让孩子离开了幼儿园,陆露知道后,主动用自己的工资把孩子的学费交上,又亲自到小波家,向孩子说明,自己愿意支付孩子以后的一切学费。小波母亲含着热泪说:“陆老师,你工资也不高,你这样做图个啥?”“大嫂,我自己紧一点没关系,为着孩子嘛!”张小波无比幸福的依偎到陆露的身旁。
  滴滴汗水换来片片辉煌,经过不到三年的努力,埠子中心幼儿园发了根本的变化;2002年被评为县西南片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县幼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宿迁市教委评估验收为一类幼儿园,2004年市幼教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
  陆露在成绩面前,没有满足,她的路还更长,她将继续在这片田里挥洒汗水,播种希望。
其他文献
李祥友,2000年7月,毕业于赣榆县职业教育中心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江苏三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从事过工程招投标预算员、工程招投标主管、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公司技术管理、工程管理、公司管理等工作。先后担任了预算员、工程技术负责人、公司技术科长、项目经理、分公司副经理、分公司经理等职务,现在就职于江苏大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任南京分公司经理。在工作期间持续加强自身专业技术和素质的提高
期刊
张志峰,一个29岁的年轻人,却已经在无锡模具行业中摸爬了十个年头,如今是无锡市滨湖区金富海机械加工厂的厂长。可是谁曾想过他是从一所普通职校走出来的学生呢?“我就是喜欢做这个工作,我觉得做在车间理干活比待在家里休息更能带给我乐趣。”张志峰如是说。  进入日企 潜心修炼  张志峰毕业以后被分到当时一家效益相当好的日资企业,开始接触模具业。虽然有钳工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但是面对陌生的模具设备,他还是新手。
期刊
2001年7月,陈登云从昆山第二职业教育中心校毕业,2001年11月考到驾驶证,先帮别人开车,后来就和父亲一起开出租车。在几年的出租车生意中,陈登云由于热心周到的服务和多次拾金不昧的表现,被昆山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授予“文明驾驶员”称号,所驾驶的“苏EB4370”出租车也被授予“文明车”的标志。陈登云相信:“一次短暂的旅程就是一段幸运的缘分。”许多坐过他车的人后来就成了他的老客户,由客户发展为朋友。 
期刊
1997年9月家境贫寒的曹彬踏进了张集职中的大门,选择了畜牧专业。三年来曹彬在思想上追求上进,学习努力,喜爱动手操作,虚心向老师请教,成为专业技能能手。他牢记学校“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校训,立志毕业后做一番事业,成为一位对家乡人民有用的人。  2000年从学校毕业后,家中父母年迈,姊妹众多,负担很重。不能为他创业提供什么帮助。后来经过学校的推荐,在徐州马场湖兽医院做临时工,因为他头脑灵活,专业技
期刊
左崧,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5届综合高中毕业生,现为盐城市达运通讯器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短短的四年时间,左崧从一个职业学校的综合高中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一家注册资本100万、员工30多人的公司总经理。  给自己准确定位  回顾左崧的创业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要学会给自己准确定位。在别人没有开垦过的土地上,你能收获更多沉甸甸的希望。”  2002年,左崧进入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综
期刊
刘艳是张集职中98级学生,所学专业是食品加工,在校三年刻苦训练专业技能,练就了扎实的食品加工操作能力。她希望利用所学的一技之长发家致富,成就一番事业。  2001年毕业后,刘艳认识到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家境贫寒缺少资金,找不到创业启动资金,必修通过打工积累启动资金。她先在杭州打工,在异乡尝尽了打工的辛酸,在2002年上半年返回徐州。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当时缺少周转资金,几乎每隔2~3天就要骑着自行车
期刊
包琛,无锡市理康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经理。无锡市理康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座落于无锡新区,是一家日本“理光”品牌办公设备的售后服务公司;公司面积70平方米;公司的业绩逐年上升,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在品牌的炙手可热。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怀揣着创业梦,只身闯荡在一个个的企业中,经过几次蛰伏之后,最终一跃成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能独当一面的“领头羊”,并将“理光”这一品牌越做越大。  好友启发 自强不息  
期刊
“创业绝不是原来在学校里想象的那样容易。”在余浩那8平方米的维修铺中与他交流时,余浩忍不住这样感慨。  2005年8月,余浩被安排到常州的一家电子琴厂顶岗实习。追忆当时他说,一到那儿,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因为实习企业的规模和他所想像的出入太大。后来心想:既来之,则安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留了下来!就这样,余浩被安排在生产线上做了一名流水工人!“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工作,所以做的特别认真带劲,就连休息时间都
期刊
郭碧玉,现任射阳县四明镇镇长助理、新南村党总支书记。2003年6月毕业于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南洋职业高级中学),同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在亭湖区文峰街道志愿服务。2007年7月经省委选派到经济薄弱村——射阳县四明镇新南村任职。射阳县“科学发展比作为、比贡献”先进典型、盐城市五四青年、盐城市优秀党员、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江苏省苏北计划大学生志愿者银质奖章、全
期刊
在苏州广济南路,有一家斯雅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外乡人,他就是毕业于通州农业综合技术学校的吕兵。一个外乡人,来到繁华的苏州,赤手空拳的打天下,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看着这个忙碌的年轻人,不由得让人对他的经历产生兴趣,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吕兵慢慢地聊起了自己的创业过程。  换个新环境  吕兵在学校的时候,学的是电脑维修专业,和其他同学一样,三年级的时候,他到了南通一家电脑公司实习,毕业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