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艰难 曙光初现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绝不是原来在学校里想象的那样容易。”在余浩那8平方米的维修铺中与他交流时,余浩忍不住这样感慨。
  2005年8月,余浩被安排到常州的一家电子琴厂顶岗实习。追忆当时他说,一到那儿,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因为实习企业的规模和他所想像的出入太大。后来心想:既来之,则安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留了下来!就这样,余浩被安排在生产线上做了一名流水工人!“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工作,所以做的特别认真带劲,就连休息时间都不停歇。毕竟通过学校的教育,早就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了。”
  辛苦的实习生活
  但是,那天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余浩的思想发生了悄然转变。当时他的班长叫他,说车间主任找。余浩说,当时心里挺高兴,以为主任看到了他的勤奋,要提拔他。但车间主任却把他带到一个洗水池旁,指着一堆塑料筐让他洗干净。原来,尽管余浩干劲很足,但毕竟在生产线上是个新手,对于这家小企业而言,他的产量效益实在太低了。
  蹲在那里洗框,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余浩终于明白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如此遥远,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真的是如此好高骛远,想起老师当初反复叮嘱要多学点知识更是追悔莫及。
  在这条生产线上做了一年,余浩越来越感觉到困惑,难道就这样过下去?每天早上吃过早饭上班就盼着吃中饭,吃过中饭盼着三点钟的十分钟休息时间,接着就是盼下班!疲倦的是身体、乏味的是生活、不充实的是什么技术都学不到!难道我就把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放在这里荒废?
  顶岗实习期满,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得余浩毅然选择了离开。
  一边打工一边学习
  2006年8月,在拿到学校毕业证书后,余浩通过家人的介绍在常州电脑城跟人学修电脑!这毕竟是自己的专业。刚到这里,师傅就问能不能吃苦,因为是服务行业,没有休息日;受不受得了脏,因为是维修,所以干的活不干净。虽然余浩很肯定的回答能,但做师傅脸上仍是不的表情!
  为什么?
  余浩告诉我们,因为老板最不情愿的就是收学徒,学徒没有产量,就是说不能帮他创造效益,还要付工资,肯定不乐意!带他的师傅跟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肯定不会手把手的教你,因为我的店开在这,家里老老小小还要我养,我要创造效益的,所以你只能靠你自己去发现问题,你有问题我肯定会告诉你,还有我教你的你只能用一段时间因为这东西在更新,你靠你自己学到的却能受益终生!”
  余浩说,其实这番话对他的触动挺大,因为事实的确如此。第一次被师傅派出去给人装系统就闹了个大红脸。虽然在学校学的是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但一年多下来,当时懒散的我从学校学到的那点的知识根本不够用,对着空空如也的显示屏,居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只好跟客户掩饰说电脑里缺个部件,然后把笨重的机箱从客户家中搬到师傅店里求救。之后又大汗淋漓地免费送了回去。
  从那之后每天下了班余浩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晚上空闲下来就是看书,如饥似渴的学习。“但是没有导师的学习真的很痛苦”,余浩谈到这里,总不免懊恼不已:“在学校里老师总跟我们说,现在不学,希望你们到时候不要后悔。但现在我已经后悔过无数次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埋头学习之间,两年多时间一晃而过,余浩的努力终于也得到了师傅的认可。渐渐的,余浩也能独当一面了。
  而此时,机遇也悄然而临。2008年上半年,常州电脑城要动迁,师傅的店铺要重新迁址,而余浩也在回溧阳逛电脑城时发现,电脑维修行业在溧阳还是一个较大的空缺。于是,他萌发了自己回溧阳创业的念头。跟师傅一商量,师傅也颇为赞同。
  就这样,在2008年六月份余浩回到了溧阳。但这时余浩才真正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对于溧阳电脑城而言,他这样一个年轻人实在是太陌生了。要开店,资金、人脉、客源俱缺。没办法,好说歹说,只好先挂在一家专卖店内当维修师傅,用人家的仓库当工作间。逐步积累自己的人脉、客源和资金。
  2009年上半年,溧阳电脑城布局调整,余浩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年租一万元的租金租下了三楼角落一间8m2的铺子,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店铺——金领科技。
  在谈及创业的打算时,余浩说:到目前,我的事业谈不上轰轰烈烈,但我也是乐在其中,有时候很烦、很累、很辛苦,但我只有一个决心,就是将这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好。未来的路很长;要努力的还有很多,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每件事都认认真真的做好……
其他文献
为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江苏精神和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全民创业的时代风尚,推进江苏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更好地服务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根据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6号)“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将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创业行动工程,全面深化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分院)创业教育。为努力培养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劳
期刊
1996年6月,即将初中毕业的周跃秋面临着人生道路上第一次重大选择——“上普高还是职校?”这个问题久久的困挠着他那颗年青的心。在九十年代,职高热方兴未艾,一般只有成绩优秀的才能进入到职校学习,就成绩这一点,对周跃秋来说已不是问题,但他的梦想是进入“北大”“清华”这样优秀的高等学府学习,所以去普高读书一直占据周跃秋的心灵。最终在父亲的劝说下,周跃秋放弃了初衷,觉得先工作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挺不错。
期刊
戎恒军,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1届机电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短短七、八年的时间里,他从一个普通的职业学校学生迅速成长为外企优秀员工,再从一名技术精英华丽转身,成为一名统领多名员工创业的私企老板。从“小兵”到“将军”,他的每次“蝶变”都绚丽动人。来自异乡的他,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做到这一切的呢?他的“乌龟精神”又有哪些体现呢?走近他,我们听到了一个平凡职校学生的传奇故事……  厚积薄发 勇于创业
期刊
李祥友,2000年7月,毕业于赣榆县职业教育中心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江苏三兴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从事过工程招投标预算员、工程招投标主管、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公司技术管理、工程管理、公司管理等工作。先后担任了预算员、工程技术负责人、公司技术科长、项目经理、分公司副经理、分公司经理等职务,现在就职于江苏大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任南京分公司经理。在工作期间持续加强自身专业技术和素质的提高
期刊
张志峰,一个29岁的年轻人,却已经在无锡模具行业中摸爬了十个年头,如今是无锡市滨湖区金富海机械加工厂的厂长。可是谁曾想过他是从一所普通职校走出来的学生呢?“我就是喜欢做这个工作,我觉得做在车间理干活比待在家里休息更能带给我乐趣。”张志峰如是说。  进入日企 潜心修炼  张志峰毕业以后被分到当时一家效益相当好的日资企业,开始接触模具业。虽然有钳工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但是面对陌生的模具设备,他还是新手。
期刊
2001年7月,陈登云从昆山第二职业教育中心校毕业,2001年11月考到驾驶证,先帮别人开车,后来就和父亲一起开出租车。在几年的出租车生意中,陈登云由于热心周到的服务和多次拾金不昧的表现,被昆山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授予“文明驾驶员”称号,所驾驶的“苏EB4370”出租车也被授予“文明车”的标志。陈登云相信:“一次短暂的旅程就是一段幸运的缘分。”许多坐过他车的人后来就成了他的老客户,由客户发展为朋友。 
期刊
1997年9月家境贫寒的曹彬踏进了张集职中的大门,选择了畜牧专业。三年来曹彬在思想上追求上进,学习努力,喜爱动手操作,虚心向老师请教,成为专业技能能手。他牢记学校“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校训,立志毕业后做一番事业,成为一位对家乡人民有用的人。  2000年从学校毕业后,家中父母年迈,姊妹众多,负担很重。不能为他创业提供什么帮助。后来经过学校的推荐,在徐州马场湖兽医院做临时工,因为他头脑灵活,专业技
期刊
左崧,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05届综合高中毕业生,现为盐城市达运通讯器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短短的四年时间,左崧从一个职业学校的综合高中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一家注册资本100万、员工30多人的公司总经理。  给自己准确定位  回顾左崧的创业之路,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就是:“要学会给自己准确定位。在别人没有开垦过的土地上,你能收获更多沉甸甸的希望。”  2002年,左崧进入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综
期刊
刘艳是张集职中98级学生,所学专业是食品加工,在校三年刻苦训练专业技能,练就了扎实的食品加工操作能力。她希望利用所学的一技之长发家致富,成就一番事业。  2001年毕业后,刘艳认识到现实是残酷的,因为家境贫寒缺少资金,找不到创业启动资金,必修通过打工积累启动资金。她先在杭州打工,在异乡尝尽了打工的辛酸,在2002年上半年返回徐州。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当时缺少周转资金,几乎每隔2~3天就要骑着自行车
期刊
包琛,无锡市理康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经理。无锡市理康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座落于无锡新区,是一家日本“理光”品牌办公设备的售后服务公司;公司面积70平方米;公司的业绩逐年上升,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在品牌的炙手可热。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怀揣着创业梦,只身闯荡在一个个的企业中,经过几次蛰伏之后,最终一跃成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能独当一面的“领头羊”,并将“理光”这一品牌越做越大。  好友启发 自强不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