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年俗韵味浓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闽西各县的历史,走过这块1.9万平方公里的南国热土,客家人所创造的五彩纷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使闽西有了“文化之乡”的美誉。
  自从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并规定以孟春为岁首以来,我国民间以春节为元旦,延续了2000多年。辛亥革命后,虽然采用了公历,规定以元月1日为岁首“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然而,至今客家民间传统习惯,仍把农历春节,视为真正的“元旦”。
  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假”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进“入年假”后的准备阶段,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柴片、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肉丸”等,尤其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打扫卫生,清洗门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扫尘”或者叫“打弹煤”(“弹煤”即火烧烟熏后的灰尘)。临近春节,亲朋之间要互相馈赠过年礼品,过除夕前,大家都要理发洗澡,干干净净过新年。腊月二十四是客家人的祭灶日。也就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灶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将旧“灶君”像取下烧掉,再把新“灶君”像贴上。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据说是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宫保平安”。到年三十晚上再请回来。“送灶”时家家还点盏油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岁(年)饭”,亦称“隔年饭”,供奉祖先神祗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逢闰年要加一双筷子和一根大蒜)。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这种吃“隔年饭”的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不过现在年轻人不吃剩饭,所以只有象征性地多煮一点饭,饭里还有一点谷子,就希望舀饭时小孩在叫“有谷”“有谷”,讨个吉利话。
  除夕这一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和横幅,大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猪牛圈里贴上“六畜兴旺”的红条幅,兔栏里贴上“玉兔成群”的红条幅,除外还会在许多用具上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表示红红火火。然后宰鸡杀鸭,摆上大公鸡,祭祀祖先、神门。午餐随意吃点,然后给小孩洗澡。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即使在外,也要尽量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过大年。菜肴视各家经济情况而不同,一般都会有鱼肉鸡鸭等。除夕夜吃团圆饭的时候,在丰盛的菜肴旁,还不忘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过年。饭前,先给祖先敬酒。席间,给长辈舀汤,让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爱幼。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吃年夜饭,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猪肉做成的菜肴,称之为“肉丸”,象征团圆之意。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正月初一的大门是不能随便打开的,要等待吉时。时辰一到,家家大门打开,焚香鸣炮,霎时鞭炮齐鸣,响彻整个寂静的山野。有的人在开门时,还会在门上贴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红联,在欢腾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们称之为“三朝”。古时客家人初一早,要按历书中所说的吉利方向出行,以迎喜神。人们往往上寺庙谒诸神、拜祖宗,祈求平安。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全家老少穿上新衣服,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年糖等礼物,(现在比较随意了)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正月初二初三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女婿要带着妻子小孩,提着礼物到岳父母家拜年。客家人出嫁的女儿,有回娘家探亲的习俗,俗称“转外家”。她们带着鸡、糖果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
  民间习惯,到了初五,客家人有“火烧门前纸”的习俗,意思是“新年到此为止”,接着要转入正常的生活生产了,不过,富有人家,会一直玩到元宵节。
  还有初七祭天,初八祭地,初九祭人。十四十五闹元宵等。
  在欢度春节时,客家人还有许多禁忌,比如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为了防止孩子不懂忌讳,会在墙上贴一张红纸条,写上“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认为这么一贴,即使孩子说了忌讳的话也不要紧。
  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数百年来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与传统,在年俗上更是保存不少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的古朴习俗。如今,过年增添了很多内容,人们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使传统的节日有了新的色彩。
其他文献
这是“光明之城”,这是马可·波罗笔下红花簇拥的刺桐港,这是随着大唐盛世而兴起、随着中国财富中心南移而臻于鼎盛的东方第一大港——福建泉州。要了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无疑是一扇大门。  也许,今天你站在九日山祈风摩崖石刻前,已无法想象当年万商云集、万国来朝的壮观景象。但是,不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的古船、瓷器和碑刻会为你展示历史的见证,热情好客又对自己城市文化充满自豪的泉州人也会为你述说。当然,
期刊
英国摄影师Iain Crawford善于在动感中捕捉静态美的瞬间,往往寻找在混乱的图形对称,同时仍然保持主体的个性和情感。用这种摄影手法表现女性的美,很有冲击力和感染力。Iain说:“我爱漆和模特之间的融合,由此产生的形状如一件定制时装的华丽”。  本刊投稿邮箱:ly909@foxmail.com
期刊
陈晓星 1968年生于福州,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美协会员,烟山画院画师。主作工笔花鸟及山水画。作品立足传统,力求创新,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并获奖,被苏州美术馆、厦门美术馆、南京徐悲鸿研究会、吴冠中艺术馆、新华书画社等机构或企业收藏。  艺术家园:www.8775fjao.com  联系电话:13706968101  ■ 艺术经历  ● 2000年 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 2
期刊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夜,福建龙岩连城县姑田乡村,大龙翔游,看客云集。200多节、千米长的大龙,蜿蜒于乡间村野,穿行于大街小巷,腾挪起伏,活灵活现;一路上男女老少趋之若鹜,前后左右相随,游龙队伍浩浩荡荡达数里之长,热闹非常;所到之处,家家门前燃松明、点香烛、摆果茶、放爆竹,迎接“龙游大地,喜到人间”。  游大龙的来历  姑田镇游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下堡村之邓屋。据考证邓屋八世祖邓应,明代人,出任潮州
期刊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麦宁迪湖。“当眼前出现这一幕的时候,我完全无法描述出那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摄影师说道,“我在一个风暴之后追踪了数百公里,希望能拍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而这一幕让我震撼。略显乳白色的绿色水体实际上是闪电击向水面时产生的自然现象。”
期刊
正月初三“做十”、初五“做大岁”和十五“游龙灯”,是莆仙年俗文化最独特之处。莆田特有的地域性“元宵月”民俗活动从正月初六起至二十九日妈祖宫举行“尾夜灯”方休,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  尊老祝寿齐“做十”  “前年我80岁,我的两个侄子,一个60岁,一个70岁,正月初三,我们叔侄三人按莆仙年俗都在这天‘做十’。我的儿孙有21人从海外回来,亲朋好友集聚前来祝寿,大门外燃放的鞭炮屑足有一尺多高,那热烈温
期刊
作为当地一年一度的大型民俗活动,“闹春田”已有数百年历史,村民们抬着上百斤重的菩萨在泥田里奔跑、角力。通过这种以比拼体力、增进村民团结的形式,大家喜庆地狂欢、闹元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抬神,闹春,踩水田,甩泥巴!正月十二至十四,福建龙岩长汀县童坊镇举河村的农田里传来阵阵吆喝声和欢笑声,这里的村民正在用“抬关公、闹春田”的方式欢度元宵。  闹春田,当地人也叫“摔泥巴”,是举河村特有的客
期刊
据传,昔日福建龙岩连城罗坊常闹旱涝两灾,当地举人把流传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植乡梓,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兼兴元霄民间娱乐活动,自此流传延续至今。  所谓“走古事”,就是将两名10岁男童装扮成古时人物,一名扮天官主角,直立在木栏的一条铁杆上;另一名扮护官的武将,坐在同一木栏的轿台上。此为一棚,由村民抬着游行。  “走古事”,出七棚(棚,为扮演古事的一个轿台),当地七个房族,各出一棚古事。轿台由木柱
期刊
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与“三代祖师”结下了深深的佛缘,演绎了一幕幕精彩动人的神秘传说,展现出一场场祭拜“三代祖师”和神灵庙会“过火”的情景,留下了一代代难以割舍的民俗情结。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福州罗源县起步镇的起步村,总人口5000多人,这里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才俊辈出;这里曾经是商贾必经之道,繁荣盛极。这个村有50多个姓氏居住,又是畲汉相聚的地方。各姓氏相融和睦,大多崇尚佛教,每逢
期刊
每年元宵节,数十万人潮涌入参与台湾省平溪天灯节的壮观的盛会,为的是燃起一盏天灯带着众人的祈愿飞向天边、带着众人的梦想游于寰宇,这“千灯齐放”于无垠夜空的场面蔚为壮观,天灯也是让台湾跃上世界舞台的重要文化遗产。  天灯亦称孔明灯,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也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起初是为了传递讯息之用,目前通常则被当成节庆祈福许愿的工具,成为民众向老天爷许愿祈福的媒介。  平溪区位在台湾台北盆地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