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学生人格的塑造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一、挖掘人文精神 树立人格理想
  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志士仁人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最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悼念玛丽.居里》中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伟大的人格力量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当代乃至今后,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二、品味语言技巧 进行情感渗透
  “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它是打开人们心灵奥秘的钥匙。于是之在《幼学纪事》中回忆:从老师的讲解里,领略出秦少游、辛弃疾词作的艺术奥秘:“他们能在婉约近人的文字中抒发出忧国、爱国的深情以至豪情来。多么美呀,多么精巧啊,我们祖国的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像是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只要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一中心,揣摩品味语言的情感、韵味,将学生引入语言情境,受到情感熏陶。 《最后一课》是一曲悲愤的爱国主义乐曲。文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细心揣摩,进而把握人物在国土沦陷时悲愤的思想感情。如“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鐘声、号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时间到了,从此将和法语告别。“惨白”是内心痛苦的表情,是对失去祖国的巨大悲痛。 小弗郎士完全理解了先生因失去祖国而痛苦的心情。“觉得……高大”是对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示崇敬,小弗郎士感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位法语教师,而且是一位爱国志士。
  新一轮课程改革首先提出了总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新教材“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人格培育至少应包含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1、荣耀与耻辱,即要有正确的荣辱观。无荣无耻,以不当荣为荣,不以当耻为耻,都是十分错误荣辱观,自然也都是人格低下的表现。文天祥、方志敏不在高官厚禄面前屈膝,这便是知耻知荣,知何以为耻,知何以为荣。
  2、宽容与爱憎。宽容,是指容能容之事,容可容之人。爱憎,是指敢爱敢恨,不畏强凌弱,遇不平之事敢仗义执言,敢挺身而出,见危难之人,能倾献爱心,援手相救。鲁迅先生堪称这一高尚人格的典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最准确最概括的写照。
  3、进取与平淡。既要有所追求,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以为自己的追求牺牲一切。又要淡泊明志,轻忽名利,绝不为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布鲁诺、吴吉昌等,为了求真,挫而弥坚,锲而不舍,这些都是进取的典型。
  4、自尊与自谦。自尊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尊先要自重。损人利己的事不做,害己德心的事不为。不为“苟得”名利富贵而卑躬屈膝,不为“苟得”金钱权力而扭曲自己的灵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自尊,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也是自尊。自尊,小而言之,使一已形象变得可敬,大而言之,使一国之威得以张扬。但自尊又不可傲人,自尊者必自谦。不知自谦者则不知自尊而为自大。周总理在国内外德高望重,但又平易近人;鲁迅先生一身傲骨,但又视进步青年为兄弟,这都是自尊与自谦的完美结合。 语文教学的人格培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以上四个方面只是撮而言之。 那么,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呢?
  在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人格进行较直接的培育。中学生大都率直无隐,他们的思想观点、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常会在作文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要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如果引导得法,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此外,还有语文基本训练中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离不开训练,但语文教学的训练并不是单纯的语文训练。语文负载文化的本质特点决定它对学生的人格培育有着不同寻常的效果。语文基本训练的内容很广,如: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绝,现在中考对联题型越来越受青睐,学会写对联也是一个初中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为此,中学语文教学应常进行一些有关的训练。如果我们注意训练的选材,就能对学生的人格培育起到很好的作用。
  总之,新课程为学生的人格魅力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致力于品格的雕塑是功在眼前利在久远的固本,它比单纯的能力训练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其他文献
(一)1937年7月初,美国作家、世界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一直在他北平盔甲厂13号寓所夜以继日地赶写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北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力作——《红星照
学位
任务型教学模式倡导做中学,学中做,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逐步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教师是任务设计者、组织者、咨询者、学习活动的协助者,而学生主要是任务的参与者和探索者。任务型教学模式秉承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从任务型教学的内涵,设计原则和模式设计等几方面阐述了一些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
学位
露天矿煤层自然发火现象日趋严重,不仅浪费了大量煤炭自然资源,而且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然而,国内在露天矿煤层自然的机理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还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该文
摘要: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特长的技术实用性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应该发挥其工具性的功能,如何为专业课服务,拉动专业课的学习,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学会以专业的角度看数学, 成为我们中职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财会、数控、建筑装饰、计算机等几个专业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专业结合;教学质量;拉动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学
一直以来,受采动影响的巷道支护问题是采矿界的一大难题。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矿井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受采动影响的巷道也越来越多。若支护措施不当,则引起巷道
改革开放30年,翻天覆地的巨变表现在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新闻传媒界同样今非昔比,对此,2000年后参加新闻工作的我,和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参加新闻工作的父亲感触更深。2008年,第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