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儿心理行为研究及其干预策略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哮喘患儿 心理行为 干预策略
  
  根据哮喘患儿的气质特征、行为特点以及社会生活特点,制订出哮喘儿童心理行为干预策略,旨在使哮喘的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疾病,尽管近年来哮喘的治疗不断规范,但哮喘的死亡率及住院率仍在不断增长。从病因学来讲,哮喘是由遗传、呼吸道感染、特异性体质、环境污染和其他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疾病。但就哮喘儿童本身因素而言,还与社会心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哮喘又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疾病反复发作及长期的药物治疗对哮喘儿童身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各种心理因素又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了解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特点,并依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哮喘儿童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哮喘患儿的心理行为研究
  
  哮喘患儿的气质特点: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上。这种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代表着个体行为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儿童行为发展的倾向。环境因素及自身慢性疾病对气质类型及气质维度均有一定的影响。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特点。目前关于哮喘儿童气质特点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尽管国外部分学者的研究对于哮喘儿童气质特点与哮喘发生的关系仍有争议,但国内刘灿霞、范群等多项研究结果均显示,哮喘患儿中发生缓慢型、麻烦型和中间偏烦型等气质类型的比例明显偏高。哮喘儿童在趋避性、适应性和情绪性质(心境)等气质维度得分高于正常儿童组。哮喘儿童的气质比正常儿童更消极。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种族差异有一定的关系。气质可能在中国儿童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哮喘患儿的行为特点:儿童的行为包括了孩子在各种社交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也包括了孩子的思想情感等内部活动。儿童行为既与儿童自身的先天因素有关,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哮喘组儿童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哮喘组在分裂性、交往不良、多动、违纪、强迫性和攻击性等6个因子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哮喘儿童更多表现为抑郁、多动、躯体不适、社交退缩、违纪等行为问题。男童主要表现在外向行为方面,而女童主要表现在内向行为方面,病程和疾病的程度哮喘儿童其行为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难养型气质的儿童和EvO个性检测N分高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哮喘患儿的社会生活能力特点: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是指儿童独立处理日常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是否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所期望的程度。影响社会生活能力的因素包括家庭经济、育儿方式、儿童性别、性格、年龄等多种因素。研究显示,哮喘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偏低,尤其是难养型气质类型和启动缓慢型的哮喘儿童,社会生活能力明显低于易养型气质的儿童。
  总之,哮喘儿童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几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虽然一部分患儿可能与其先天的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后天因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疾病反复发作、父母的过分保护,以及明显的自卑感都严重限制了哮喘患儿独立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了解清楚哮喘患儿的这些心理行为特点,为我们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哮喘患儿心理行为干预策略
  
  提供细致的治疗支持:由于哮喘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无论是家长还是儿童本身对于治疗都存在很多的顾虑和恐慌,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和支持非常重要。因此在接诊的过程中,应当耐心、细致地讲解病情,包括制定并发放哮喘健康教育资料,包括疾病病因、治疗等科普知识,使家长和患儿先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教会患儿和家长使用药物的方法与技巧,以保证疗效。教会家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消除引发哮喘的诸多危险因素,例如患儿居室应通风良好,环境清洁,室内避免摆放花草、香水,不养宠物,患儿食物禁辛辣、鱼、虾等,鼓励患儿接受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指导患儿家长学会日常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记录,自我监测。
  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沟通:哮喘患儿及家长因长期疾病的折磨,一方面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另一方面承受了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心情往往十分苦闷。针对该状况,我们应该从心理学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儿童哮喘及治疗方法及转归,耐心解释《全球哮喘防治创议》阶梯治疗方案的优越性,培养患儿乐观、开朗的性格,鼓励家长,帮助家长和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取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和支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一部分情绪障碍特别严重的患儿或家长,可建议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还可举办哮喘之家等各种联谊会等活动,使患者、医生、护士能够一起参与进来,互相鼓励,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增强家长和患儿的信心。
  重视纠正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行为问题:应建议家长重视心理行为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一方面了解家长的家庭环境、养育方式和养育态度,另一方面可进行儿童气质、个性、行为等全方位的心理行为评估,针对儿童的不同特点,列出家长在养育此类患儿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及早准备,以防止儿童出现各种身心问题。如首先应该使家长给患儿提供一个适当有益的家庭环境,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溺爱、不悲观放弃,以身作则,及时纠正患儿的行为问题,并培养其良好的社会生活能力。应鼓励儿童多接触外界环境,加强沟通,克服冷淡、畏缩等性格缺陷,努力向易养型性格方向转化。鼓励儿童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体质,同时也提供了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性。
  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辅以全面细致的心理行为干预,哮喘的治疗才能够取得最理想的效果,使患儿不仅能够摆脱疾病的困扰,也能够培养成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优良品性,达到身心的全面康复。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传感器的安装角偏离误差以及量测误差导致的无人潜航器(AUV)在水下自主航行时不能满足长时间导航定位的要求,对航位推算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AUV在高纬度、长时间航行
目的:比较静滴蔗糖铁(唯乐福)与口服琥珀酸亚铁(速力菲)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静
摘 要 目的:探讨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伴ARF患给予CRRT联合血液灌流并病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脓毒血症死亡。结论:对于重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应尽早进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针对DMT残渣炉的使用特性 ,叙述了各部位用耐火材料的施工方法 ,以及检查与烘炉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摘 要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和Dyract AP复合树脂两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阿克苏地区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共331颗中等以上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B组采用Dyract AP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1年,评定成功率。结果:A组回访167颗患牙(23人),成功124颗,成功率74.25%;B组回访:129颗患牙(2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92例老年CA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老年CAP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加之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故本病误诊、漏诊率较高,死亡率较高。结论:要加强对老年CAP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CAP  doi:10.3969/j.issn.1007-6
期刊
目的:探讨小儿唇腭裂同期修复术巡回配合要点。方法:从术前准备、麻醉配合、静脉输液、体位选择、术中术后配合等方面,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默契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为重症HFM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3月~2011年5月收治重症HFMD患儿64例,对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HFMD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