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地震预报水平的认识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huoc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对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进行了讨论,并根据对积累资料的分析,介绍了中长期预报水平和中短临预报水平的实况。
其他文献
该文从地震前兆现象的大量调查、前兆现象产生机制的研究、物理预报方法的采用,以及进一步推进有关前兆现象的研究等方面,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有关地震前兆现象研究的现状。
1997年第四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为高水平。6级以上地震频度不高,但两次7级以上地震面波震级偏高。中国西藏地区发生玛尼7.4级地震。地中海地区中强地震活跃。全球发生较大的深源及中深源地震7次。
文章以1976年松潘地震为例,讨论了临震预报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内容包括:1.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预报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回顾;2.现今发布临震预报和公共管理有关因素分析;3.临震应急损益和临震预报决策
前 言自从日本文部省测地学审议会1975年提出“部分修改第3次地震预报计划”的建议以来,地下水、地球化学方法正式纳入地震预报计划已历时20多年。这也是对地震的认识一成不变地开展
文章探讨了地震预报的内涵,外延,分析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因地震预报而带来社会经济影响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地震预报公共管理的对策。
1 前言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地震短期预报是重要的,因此,1997年6月文部省测地学审议会的报告提出“地震(短期)预报是不可能”的见解时,便引起很大反响。这时尤其是对致力于地震短期预报研
该文回顾了1995年在美国博尔德召开的第28届IASPEI大会和1997年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召开的第29届IASPEI大会中火山地震学专题讨论会的热点议题;概述了国际火山地震学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介绍了这两届IASPEI大会火山地震学讨论会关于今后火山地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的基本看法。此外,文章还简要介绍了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火山地震学研究工作,并探讨了我国火山地震学研究应解决的紧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