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让我们的物理课如此有趣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小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验一:通过小实验确定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
  在讲《曲线运动》一节中通过尝试不同方案,最后借助一些简单器材,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这一方案:
  一、实验器材
  平整质硬纸盒一个(装保暖衣盒)、塑料盖子一个(昕装奶粉盖)、大口径吸管一根、小钢珠一颗、图钉一颗、白纸、笔芯、棉签、矿泉水瓶盖。
  二、实验准备
  用剪刀将奶粉盖剪一缺口(大约整盖弧长),并用小钉在盖边沿扎一小孔,将笔芯墨(或油印泥放一点到矿泉水瓶盖内待用)。
  三、实验过程
  1.将白纸平垫在纸盒内,用图钉穿过塑料盖圆心并固定在纸盒内,盖子能以图钉为轴转动;
  2.用棉签蘸一点墨,在塑料盖缺口前涂一小段薄层,以便记录小球从缺口离开后运动轨迹;
  3.让小钢球从吸管构成的轨道滑下获得一速度后,沿盖子边缘滑出;
  4.转动塑料盖,改变缺口方向,即改变小钢球在不同位置出射方向,可得到多条轨迹;
  5.用笔穿过塑料盖边像小孔,转一圈,在白纸上留下小钢球完整的圆周运动轨迹。
  6.取出白纸,用直尺连接小钢球从缺口滑出后留下点迹直线与圆有一交点,再连该交点和圆心,从实验后留下轨迹图很明显得出,小钢球从缺口出来时速度沿切线方向;
  四、实验说明
  1.该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学生分组实验,以便让学生亲自体验;
  2.本例虽是取了曲线中一特例圆,但教材有介绍用理论证明做任意曲线运动物体在某点速度方向在该点切线上。
  3.实验要成功,还要细心,如:墨水不能涂太多,所蘸墨水能在纸上留下几个点即可,在塑料盖边缘扎孔应是小球,球心在该圆轨道位置。
  实验二:通过小实验加深对安培力的理解
  在讲《安培力》一节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自制喇叭),让学生亲自体验,同样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这一方案:
  一、实验器材
  双面胶带、绝缘胶带、空饮料瓶、方便面纸桶、漆包线、小刀、强磁棒
  二、制作过程
  1.用剪刀或小刀把一个空饮料瓶(矿泉水瓶)的头部剪下来,用来缠线圈;
  2.把漆包线在饮料瓶头部缠大约100圈,两端留出约20厘米长的线头;
  3.线圈绕好后打结拧紧,两边留出20厘米长的线头;
  4.用小刀把两个线头上的绝缘漆刮掉约2厘米。所谓漆包线就是表面有一层绝缘漆的铜丝,刮掉绝缘漆露出里面的铜丝,就能够导电了;
  5.线圈两端分别与2根耳机导线拧在一起,不分正负极,接通即可;
  6.连接处用胶带缠紧。没有绝缘胶带,普通的透明胶带也可以;
  7.在饮料瓶盖上粘上双面胶带;
  8.把线圈粘到方便面纸桶的地面正中,一定要粘牢;
  9.到这一步,其实你的扬声器已经完成了,可以使用了!把耳机插头插进收音机的耳机插孔里,手拿着磁铁伸进线圈里,调整收音机的音量,这时候方便面纸桶里传来了清晰的声音!
  三、实验原理
  耳机插头插进收音机的耳机插孔之后,收音机发出的交流电信号就会通过线圈,这样线圈就会产生方向和大小不断变化的磁场。因为线圈是处在高强磁铁的磁场之下的,那么它的磁场就会与磁铁发生相互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产生振动。线圈的振动带动方便面纸桶底部跟着振动,我们知道,振动会产生声音,这样我们就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了。
  四、注意事项
  1.线圈与纸桶之间要粘牢,不然发声不清晰。如果要长期展示的话,建议用万能胶;
  2.两根导线之间连接的地方,一定不能互相接触,避免短路,否则会损坏收音机!
  3.我试验过收音机、老式单放机、有源电脑音箱上的耳机插孔,都可以安全使用,其它音频输出设备我没有试验过,如果您要自己试验,请慎重;
  4.强磁警告:高强磁铁的磁性很强,请远离磁卡、手表、相机等电子设备,以免发生损坏;远离大块铁制物品,以免强力吸引导致手指夹伤!
  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通过小实验的实验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实验的原理应用的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小实验”是课外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翻阅有关资料和参考书,精选一些简单、易做,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去做,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操作实验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机会。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完成课外小实验,不但要布置,而且经常督促、检查,可利用家长会、家访之机向学生家长了解学生课外小实验的情况,以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和足够的活动时间。
  重视课外小实验的作用,让学生的“实践活动量”有足够的保证,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加强了非智力心理品质(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教学上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组乡市莲花县莲花中学)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状况。学生习作内容千篇一律,情节平淡无奇,语言干瘪无味,严重制约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结构。它把学生当容器,忽视了学生个性,忽视了学生求知的内因,使学生沦为机械的复制者。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位作文教学呢?办法就是——让学生主动学、自主学!让学生拥有充足、自由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保有浓厚的、持续的写作兴趣。这就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