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独木龙舟原始竞技的体育文化遗产界定

来源 :体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p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体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经过多年周期性的田野工作,采集了“苗族独木龙舟竞技”的第一手资料。遵照《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宪章》,对其作体育文化遗产界定。研究认为,苗族独木龙舟竞渡属于体育文化遗产,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的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特点。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苗族独木龙舟;原始竞技;体育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94-04
  
  在国务院2006年5月20日公布第1批和2008年6月14日公布第2批《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非物质文化共有10大类,即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苗族龙舟节”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类”收录。因此,“苗族龙舟节”的节日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而在国务院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面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的中华民族体育竞技却始终处于交叉共生状态。以“民俗类别”为例,如壮族的三月三抛绣球、瑶族达努节、侗族的花炮节、鄂温克族的来阔勒节、傈僳族刀杆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等民俗活动中都有大量的体育活动存在。如何传承保护和看待处于交叉共生状态的苗族龙舟竞技?界定独木龙舟传统竞技中参与者的身体活动性质?以及独木龙舟传统竞技文化属性?社会学者普遍认为独木龙舟是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属于体育文化研究的范畴,应当由体育学界去研究;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调查研究,体育界的专家学者认为,“传统运动项目实际上是一种体育萌芽,幸存下来的传统运动和竞赛项目也濒临消失和灭绝的危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2届会议2005年8月发布的《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宪章》(以下简称《宪章》)“预期目标和结果”提出:“传统竞赛和体育运动作为文化遗产的范围和丰富性即便不是不为公众所知,至少也是鲜为人知的。保护传统竞赛和体育运动也具有文化多样性意义……”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几乎所有研究过苗族独木龙舟的学者,对独木龙舟的悠久历史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至今感到惊讶的同时,对它能否顽强持久地保存下去感到担忧。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界定项目众多的中华民族传统运动和竞赛项目归属体育文化遗产,也是当前体育学界对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的开拓性研究。
  
  1 苗族独木龙舟竞技的文化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其突出特征是通过肢体动作符号表达该民族的意识、思想、情感、精神、价值理念等。作为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外显化的肢体语言有利于身体健康,肢体动作的技术、技巧可以成为全世界共同拥有的“世界语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身体文化”,是通过肢体的动作来表达人的意识、思想、情感……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的瑰宝。所以挖掘、整理残存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珍惜文化、重塑文化、传播文化。
  苗族独木龙舟是世界上仅存的能够承载数十人于其上,由3棵独木杉掏空绑制而成的独木舟。“独木龙舟竞渡”是苗族同胞共同参与的节日欢娱活动,节日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亲友的“接龙”、男女青年的“游方”、女性主持的“踩鼓舞”,但是节日主题活动是“独木龙舟竞渡”共同伴生的龙船下水仪式、龙舟竞技、民族禁忌、民族习俗等。苗族独木龙舟竞技和节日娱乐是处于与苗族其他节日文化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混沌状态,很难从苗族的节日集会、休闲娱乐、宗教仪式中剥离出来。节日活动包括宗教和民族习俗的限制,民族习俗习惯法的“残余”。比如,宗教禁忌、民族约束等。人类学家泰勒提出“残存”概念是指旧有的习俗和观念,并证明进入新的社会阶段后,从原来的社会阶段残存下来的那些习俗和观念仍有原来的意义和功能。正如我国体育人类学专家所描述:民族传统体育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一笔特殊的无形文化遗产……
  考证苗族独木龙舟竞技文化,在中华文化几千年记载历史的记事文献中,记载苗族龙舟的只有远离中央政府的边远府志里的寥寥几笔,“重安江由胜秉入清水江,苗人于5月25日亦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挖槽为舟,两树合并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
  
  2 苗族独木龙舟竞技的体育文化特性
  
   2.1 苗族独木龙舟竞技的原始技能模仿
  人类最初、最原始的各式各样的身体活动实质上是后来体育活动的萌芽。从原始社会人类的一些劳动技能和出自身心需要的自发娱乐活动,演化出模仿劳动技能或为提高素质服务的最早的“身体练习”,以及有意识的娱乐活动,这确是原始体育的第一次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体育起源的第一步。苗族青年从小就在竞赛龙舟的长辈们带领下,通过言传身教去模仿和学习竞赛龙舟的技巧,正常苗族青年在16~18岁以后基本掌握竞赛龙舟的划船技巧和学会参与到龙舟竞赛活动中,他们娴熟地融入众人划船必须遵循的集体配合环境中,他们没有通过任何专门的划龙船训练,也没有专门的教练和教学方法,每年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畔的苗族支系“下游苗”村寨的青少年耳闻目睹苗族龙舟节的独木龙舟竞赛活动成长,通过每年独木龙舟竞赛活动的观察和原始技能模仿,苗族青少年成年后自然而娴熟地掌握划龙舟技巧,并参加到每年苗族传统龙舟竞赛活动中。
  
  2.2 富有传统的苗族独木龙舟竞赛组织
  1)苗族独木龙舟竞赛协会组织。独木龙舟竞赛的组织形式有史以来每年都是由民间自发自愿组织赛龙舟,20世纪90年代后成立了苗族民间独木龙舟协会,如施洞地区独木龙舟协会、平寨独木龙舟协会等。按照传统习俗,农历5月25日苗族龙舟节的施洞地区独木龙舟竞渡组织由施洞地区独木龙舟协会承担。然而,最上游的南哨寨与河对岸的巴往寨是农历5月24日传统赛“龙头”的比赛点,赛点为平寨码头,为此赛“龙头”的活动由平寨村委组织。当年下水的独木龙舟是否参加农历24、25、26日的“赛龙头”、“赛龙身”、“分龙赛…‘赛龙尾”等,仍然保持自觉自愿参加的传统,独木龙舟下水后可以选择性地参加以上任何地点的比赛。政府在苗族独木龙舟节只是参与协调水上安全和辅以适当的经费支助,同时重视对独木龙舟竞渡的原生态组织形式的保护和支持,确保原始组织形式不受行政干预。
  2)苗族独木龙舟参赛队伍的宗氏族组织。一条苗族独木龙舟开划,需要40~60人(包括后勤)参与,一支独木龙舟队一般为本村寨的“鼓头”组织或本村寨全体村民“村寨集资”组成等两种参赛组织形式:“鼓头”由苗族部族村寨氏族选举,每年轮流选举出本村寨一名德高望重的子女多的男性长者担当,称为“龙 月《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宪章》的精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文化符合《宪章》6.2(备选案文1)必须编制的体育文化遗产名录要求,应属于体育文化遗产。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竞渡正是处于萌芽状态下的竞技娱乐,在苗族龙舟节日里独木龙舟竞渡包涵了龙舟竞技、走亲访友、民族舞蹈、宗教活动、节日娱乐、民族商贸等等众多民俗活动内容于一体;它处于与苗族其他节日文化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混沌状态,是贵州苗族部族的欢娱节日;独木龙舟竞赛形式原始,可以视为体育萌芽,但实质上更应当作为一项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待。苗族独木龙舟竞赛的节日欢娱活动兼有教育、文化交流和增进苗族内部团结、缓释内部矛盾纠纷等作用,建议政府对它加以正确的引导和保护,使其远离体育竞技全球化或标准化改造和商业化。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体育人类学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290-29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宪章[z],第172届会议,法国巴黎,2005
  [3]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73-75
  [4]倪依克,胡小明,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体育科学,2006,26(8):66-70
  [5]陈勤建,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新华文摘,2006,28(1):109
  [6]露丝·本尼迪克特[美],文化模式[M],王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7]编者,镇远府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12
  [8]胡小明,杨世如,夏五四,等,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一)[J],体育学刊,2009,16(12):1-9
  [9]张锁宁,劳动和祭礼仪式的产儿——原始体育活动的产生[J]体育文化导刊,2005(8):76-78
  [10]熊志冲,传统体育与传统文化[J],体育文史,1989(5):2-7
  [1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8-112
  [12]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140
  [13]杜赞齐,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1994:92
  [14]杨世如,胡小明,苗族独木龙舟竞赛的体质人类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7):78—83
  [15]贵州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贵州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z],贵阳,2005
其他文献
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7月所著的《实践论》是系统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也是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深化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里程碑式著作。《实践论》所凝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仍有重要意义。一、《实践论》发表的时代背景  在延安王家坪的延安革命纪念馆的一个展柜中摆放着三本书: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单行本《实践论》、《矛盾论》和延安时期油印本的《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辩证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基础教育的总目标落实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具体到各个学科,又细化为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充分运用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与群体协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如何落实和培养学生的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
渡河之舟  法医杜舟,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大队长。  我从华西医科大学法医系毕业后入警,至今二十五年了。从接第一起案子不知该怎么办,边出现场边给前辈打电话求助,到眼下独立完成上万起案件,为破案及定罪提供了关键证据,使罪犯服法,让沉冤昭雪,我已经深深爱上法医这个职业。上了贼船下不来!  杜舟的开场白,除去末尾一句,很像作报告。  我心里一紧,妈呀,可别!  她笑了,你想听的故事我这就讲,太多了! 
冷藏  赵某去东北出差,在饭馆吃饭时要了啤酒。服务员问:“您要常温的还是冷藏的? ”  赵某怒道:“这大冷天的你还让我喝冷藏的?!”   服务员淡定地说:“常温的-15°,冷藏的-1°。”    老年痴呆  我正和老妈聊天,老爸买菜回来了。看见老爸手里拎着排骨,老妈有些奇怪地问:“我不是让你买二斤小米吗,你怎么买了排骨?”老爸愣了一下,随后一拍脑门:“瞧我这记性,我给记成二斤排骨了!”老妈摇摇头对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作为一种饮料,历史悠久,流传广远,从古到今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营养和药理成分,用茶水煮饭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更能发挥独特的保健作用,而成为爱茶人士的新选择。  其实,用茶水煮饭并非是现代社会的新发明,在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和民俗传统中早有记载。明代顾元庄在《茶谱》中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
夏天正是各种水果争宠的时候,水果市场上五颜六色的水果,让你目不暇接!而红色水果是这个季节人们的最爱,红色水果的颜色让人食欲大开,在中医养生专家眼里,它们可是养颜、抗衰老、排毒、养心、防感冒的“果蔬之宝”。  解暑养颜抗衰老“面如桃色、唇如樱桃”,人们通常这样形容一个人的好气色,中医养生专家说:常吃红色蔬果可以使面色红润,有养颜功效。而从西医角度说,这类蔬果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番茄红素等,也有
记者了解到,这个村内60%以上的家庭因年轻人到韩国等地打工而成为“空巢”家庭,70多位60岁以上的朝鲜族老人过着远离子女的留守生活。    2008年的1月中旬,金永泰急匆匆从大连赶到上海,忙着将一个早先租下的房子布置成办公室。金永泰今年计划在上海投资一个数千万元的商场,他要赶在春节前,在这套100多平方米的复式房内,完成投资的前期准备工作。  7年前,记者在韩国汉城(今首尔)一家中餐馆第一次见到
【摘 要】电视画面编辑制作,是电视节目生产的尾道工序,怎样才能既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习惯,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结合央视最近对四川雅安抗震救灾的报道,谈电视新闻画面编辑制作的一些原则与技巧,提出要注意时空一致性、声画统一性、视觉习惯性和画面的精粹性与可视性。  【关键词】抗震救灾 画面制作 逻辑联系  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国家启动地质灾害一级应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指示
● 回顾  40年来,我有幸在不同的岗位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的建设工作。  我始终主张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计算机)课程,应该:①重视计算机语言与编程;②在计算机语言的选取上,首先考虑的是教学适用性,而不是所谓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我的主张得到了一些学长的指导和许多同行的支持。  1985年4月,我同章淳老师、沙有威老师拜访了北京大学的俞士汶先生。俞先生站在讲
之江大地,新风拂面、古风濡染, 良好的家风、乡风、民风,蔚然成风。  开展“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乡村落地生根;志 愿服务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形成网状、立体、长效的党员志愿服务体系;“五有三型”(有 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 仪型、娱乐型)建设全面铺开,农村文化礼堂生机勃 勃;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乡贤文化精神绽放时代 新风尚。  【嘉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