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规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传统的风险决策多以“完全理性人”为研究基础,忽略了决策者的非理性因素在企业运营中的影响作用。而前景理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机制,是行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决策为研究对象,使用Kahneman提出的前景理论为研究方法。指出了决策者非理性决策的问题,提出了决策者可利用前景理论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决策上做出决策的建议。
关键词:前景理论;内部控制;风险决策
1 模型构建
前景理论将人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编辑和评价。在编辑阶段确定参照点并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评价阶段主要依赖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并信息进行判断,得出各方案的前景值,然后比较各前景值选出最大值的那个方案。在前景理论中,期望的价值是由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权重函数)共同决定的。因此我们设 是决策者主观感受所形成的价值,即价值函数。设 为决策权重函数。
1.1编辑阶段
1.1.1参照点
决策者将以参照点作为衡量备选方案的收益和损失,一般选择以函数原点为参照点。它指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总要与一定的参考物相比较,当对比的参考物不同时,即使相同的事物也会得到不同的比较结果,所以,参考点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
1.1.2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由两段构成,在X≥0区域,函数呈凹的正的增量。在X<0区域,函数呈凸的负的增量。Kahneman提出该模型的函数:
在X≥0区域,函数为 。在X<0区域,函数为 。
α代表收益区域的凹凸程度,β表示损失区域的凹凸程度,系数代表损失区域比收益区域的敏感程度。
在收益区域的函数相对于在损失区域的函数,收益区域函数的斜率变化随着收益的增加斜率逐渐变小且改变不明显。也就是说,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偏好是由财富的增量而不是总量决定的,所以,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要高于收益,也就是人们在盈利的情况下表现为风险厌恶者,而在已经损失的情况下表现为风险偏爱者,而不是一直都是风险厌恶者。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是寻求稳定;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开心,容易冒险,也就是说在失去时会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争取获得利益。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另,人们不会一直是风险厌恶,或者一直是风险偏爱,在什么情况下是厌恶还是偏爱取决于人们对于某个事件认为是“得”还是“失”,而得失的判断又取决于人们选择的参照点是什么。人们看到的是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某样东西可以说成是盈利,也可以说成是亏损,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参照点可以是决策者当前的财富水平,也可以是决策者的某个希望值,非理性的得失感受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应尽量的理性去看待事件。
1.1.3 决策权重函数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知道,人们倾向于高估低概率事件、低估高概率事件,即偏爱小规律事件,人们对中间区域概率的变化相对不敏感。所以我们设权重函数 是概率为p的单调递增函数,对于小概率事件,赋予过大的权重,即 ,而对于大概率事件,赋予过小的权重,即 。过原点的一次函数为权重均衡线,即 ,由此可以看出处于 点的权重大于 ,即 ;处于 点的权重小于 ,即 。
1.2评价阶段
经过编辑阶段的参照点选择,并通过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计算,决策在各个备选方案中比较各个方案的前景值,然后选择最优值作为决策方案。
2 内部控制风险决策优化建议
2.1理论建议
企业风险主要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不确定性、动态可变性和可预测这几个特征,通常是经营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得进行目标设定,然后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最后进行风险应对。决策者在做出决策前应该明报企业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引起风险的原因,风险引起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风险识别不仅在企业层面开展,还要在业务活动层面加以确认。只有对公司主要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预测、分析和确认后,企业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的实施才有更加可靠的保证。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要建立分析流程,即收集数据、技术方法选择、分析实施、分析结果、数据存档,为了保证分析流程的有效运行,必须对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定,提出明确具体的责任、目标、分析要求。然后进行分析策划并收集必要的风险分析数据,即宏观环境监测数据、行业基准数据、外部专家数据和公司的历史数据。最后选择分析技术和方法并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编制风险分析报告。
2.2实践建议
在进行风险应对时,应对的策略有风险规避策略,风险降低策略、风险分担策略和风险承受策略。但是每种策略都只是在宏观上进行的观测,从微观上来考虑时,就会发现决策者并不能理性的用这些方法去思考企业的决策。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价值函数的特征显示,在价值函数原点附近斜率的绝对值较大,即人们对收益和损失的敏感度很强,一点点的变动都会造成人们心理变化,所以决策者在原点附近的决策更要慎重,特别是价值函数为负值时,此时微小的损失都会给股东带来较大的负面心理效应,打击各个股东的信心。同时,决策者要利用好价值函数的原点,合理设置参照点,因为我们知道人们看到的是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参照点的选择会影响人们的感受,根据参照点的设置调整股东对损失和收益的感受,从而在原点附近采取更加积极的管理措施。
第二,当企业已经巨额亏损后再进行风险决策时,价值函数显示,在离原点较近的损失区间,一开始的微小损失就会带来较大的痛苦,但随着损失不断增加,函数曲线几乎变为水平,此时人们为高风险偏好者。即面对收益时,人们为风险厌恶者,面对损失时,为风险偏好者。在企业经营中,初期的亏损的确会给股东带来极大的负面心理,但当损失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使股东和决策者更偏好风险,那么高风险高收益的方案更有望在此时提出并通过。因此,在这个时候,决策者更应该冷静沉着,不能人云亦云地选择过高的风险方案。 如果决策者希望股东大会通过某项方案,那么可以利用前景理论的特性来了解股东的心理,从而更好的通过方案。反之,决策者也应该在出现上述情形时理性的思考,沉着冷静,避免使企业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前景理论有给我们启示,就是如果企业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就应该一起推出,使带来的快乐超过痛苦。如果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应分别推出,使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的痛苦所淹没。如果有两个好消息,那么应分别推出,使快乐的时间更长。如果有两个坏消息,则应一起推出,是痛苦耗的时间更少。
3 研究结论及展望
3.1优点及缺陷
前景理论建立的是一个描述性模型,在风险决策上的研究能让决策者作为参考,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出现一些情况时能给决策者以警示,使决策者保持冷静。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更加的完善,在应对风险的时候更加的理性。
然而也有一定的缺陷,作为一个描述性模型,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只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因此前景理论的研究也只能使其描述性越来越好,也就是,本文只说明了人们会怎么做,而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做。
3.2研究展望
利用该理论,尤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还不足,作为风险下决策的描述性模型,其应用价值非常大,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而且目前的主要研究集中在金融领域,因此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比如在交通运输、环境治理、执法力度等方面。不光仅仅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决策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Kahneman Daniel.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trica,1979
[2] 刘蓉晖,戴芳源.前景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研究述评.现代管理科学,2014(6):36—39
[3] 陈仁波.前景理论在财务会计实证研究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12(25):17—20
[4] 张永莉.基于前景理论的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13(12):39—42
[5] 程平,孙凌云.信息,投资决策参考的重中之重.中国会计报,2015
[6] 任颖.前景理论和现代管理实践.经营管理者,2010(5):163—164
[7] 隋大鹏,张应语,张玉忠.前景理论及其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研究述评.商业时代,2011(31):73—76
[8] 李莉.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经济,2012(3):52—56
[9] 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会计研究,2014(2):4—12
作者简介:
赵雪琳(1994.7~ ),女,四川省成都市人,眉山市彭山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会计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前景理论;内部控制;风险决策
1 模型构建
前景理论将人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编辑和评价。在编辑阶段确定参照点并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评价阶段主要依赖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并信息进行判断,得出各方案的前景值,然后比较各前景值选出最大值的那个方案。在前景理论中,期望的价值是由价值函数和决策权重(权重函数)共同决定的。因此我们设 是决策者主观感受所形成的价值,即价值函数。设 为决策权重函数。
1.1编辑阶段
1.1.1参照点
决策者将以参照点作为衡量备选方案的收益和损失,一般选择以函数原点为参照点。它指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总要与一定的参考物相比较,当对比的参考物不同时,即使相同的事物也会得到不同的比较结果,所以,参考点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
1.1.2价值函数
价值函数由两段构成,在X≥0区域,函数呈凹的正的增量。在X<0区域,函数呈凸的负的增量。Kahneman提出该模型的函数:
在X≥0区域,函数为 。在X<0区域,函数为 。
α代表收益区域的凹凸程度,β表示损失区域的凹凸程度,系数代表损失区域比收益区域的敏感程度。
在收益区域的函数相对于在损失区域的函数,收益区域函数的斜率变化随着收益的增加斜率逐渐变小且改变不明显。也就是说,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的偏好是由财富的增量而不是总量决定的,所以,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要高于收益,也就是人们在盈利的情况下表现为风险厌恶者,而在已经损失的情况下表现为风险偏爱者,而不是一直都是风险厌恶者。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是寻求稳定;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开心,容易冒险,也就是说在失去时会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争取获得利益。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另,人们不会一直是风险厌恶,或者一直是风险偏爱,在什么情况下是厌恶还是偏爱取决于人们对于某个事件认为是“得”还是“失”,而得失的判断又取决于人们选择的参照点是什么。人们看到的是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某样东西可以说成是盈利,也可以说成是亏损,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参照点可以是决策者当前的财富水平,也可以是决策者的某个希望值,非理性的得失感受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应尽量的理性去看待事件。
1.1.3 决策权重函数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知道,人们倾向于高估低概率事件、低估高概率事件,即偏爱小规律事件,人们对中间区域概率的变化相对不敏感。所以我们设权重函数 是概率为p的单调递增函数,对于小概率事件,赋予过大的权重,即 ,而对于大概率事件,赋予过小的权重,即 。过原点的一次函数为权重均衡线,即 ,由此可以看出处于 点的权重大于 ,即 ;处于 点的权重小于 ,即 。
1.2评价阶段
经过编辑阶段的参照点选择,并通过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的计算,决策在各个备选方案中比较各个方案的前景值,然后选择最优值作为决策方案。
2 内部控制风险决策优化建议
2.1理论建议
企业风险主要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不确定性、动态可变性和可预测这几个特征,通常是经营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得进行目标设定,然后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最后进行风险应对。决策者在做出决策前应该明报企业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引起风险的原因,风险引起的后果及其严重程度。风险识别不仅在企业层面开展,还要在业务活动层面加以确认。只有对公司主要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预测、分析和确认后,企业经营战略与职能战略的实施才有更加可靠的保证。在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要建立分析流程,即收集数据、技术方法选择、分析实施、分析结果、数据存档,为了保证分析流程的有效运行,必须对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定,提出明确具体的责任、目标、分析要求。然后进行分析策划并收集必要的风险分析数据,即宏观环境监测数据、行业基准数据、外部专家数据和公司的历史数据。最后选择分析技术和方法并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编制风险分析报告。
2.2实践建议
在进行风险应对时,应对的策略有风险规避策略,风险降低策略、风险分担策略和风险承受策略。但是每种策略都只是在宏观上进行的观测,从微观上来考虑时,就会发现决策者并不能理性的用这些方法去思考企业的决策。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价值函数的特征显示,在价值函数原点附近斜率的绝对值较大,即人们对收益和损失的敏感度很强,一点点的变动都会造成人们心理变化,所以决策者在原点附近的决策更要慎重,特别是价值函数为负值时,此时微小的损失都会给股东带来较大的负面心理效应,打击各个股东的信心。同时,决策者要利用好价值函数的原点,合理设置参照点,因为我们知道人们看到的是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参照点的选择会影响人们的感受,根据参照点的设置调整股东对损失和收益的感受,从而在原点附近采取更加积极的管理措施。
第二,当企业已经巨额亏损后再进行风险决策时,价值函数显示,在离原点较近的损失区间,一开始的微小损失就会带来较大的痛苦,但随着损失不断增加,函数曲线几乎变为水平,此时人们为高风险偏好者。即面对收益时,人们为风险厌恶者,面对损失时,为风险偏好者。在企业经营中,初期的亏损的确会给股东带来极大的负面心理,但当损失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使股东和决策者更偏好风险,那么高风险高收益的方案更有望在此时提出并通过。因此,在这个时候,决策者更应该冷静沉着,不能人云亦云地选择过高的风险方案。 如果决策者希望股东大会通过某项方案,那么可以利用前景理论的特性来了解股东的心理,从而更好的通过方案。反之,决策者也应该在出现上述情形时理性的思考,沉着冷静,避免使企业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前景理论有给我们启示,就是如果企业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就应该一起推出,使带来的快乐超过痛苦。如果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应分别推出,使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的痛苦所淹没。如果有两个好消息,那么应分别推出,使快乐的时间更长。如果有两个坏消息,则应一起推出,是痛苦耗的时间更少。
3 研究结论及展望
3.1优点及缺陷
前景理论建立的是一个描述性模型,在风险决策上的研究能让决策者作为参考,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出现一些情况时能给决策者以警示,使决策者保持冷静。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更加的完善,在应对风险的时候更加的理性。
然而也有一定的缺陷,作为一个描述性模型,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只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因此前景理论的研究也只能使其描述性越来越好,也就是,本文只说明了人们会怎么做,而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做。
3.2研究展望
利用该理论,尤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还不足,作为风险下决策的描述性模型,其应用价值非常大,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而且目前的主要研究集中在金融领域,因此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比如在交通运输、环境治理、执法力度等方面。不光仅仅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决策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Kahneman Daniel.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trica,1979
[2] 刘蓉晖,戴芳源.前景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研究述评.现代管理科学,2014(6):36—39
[3] 陈仁波.前景理论在财务会计实证研究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12(25):17—20
[4] 张永莉.基于前景理论的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13(12):39—42
[5] 程平,孙凌云.信息,投资决策参考的重中之重.中国会计报,2015
[6] 任颖.前景理论和现代管理实践.经营管理者,2010(5):163—164
[7] 隋大鹏,张应语,张玉忠.前景理论及其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研究述评.商业时代,2011(31):73—76
[8] 李莉.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经济,2012(3):52—56
[9] 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会计研究,2014(2):4—12
作者简介:
赵雪琳(1994.7~ ),女,四川省成都市人,眉山市彭山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会计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