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上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85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为贯彻新课程理念,我们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但无论哪种改革,课堂上学生的讨论都是必不可少的。讨论,可以让课堂活跃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但怎样才能让讨论有实效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热闹的形式上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的建设要合理,根据班内人数分成几个小组,小组的分配要均衡,以促进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既有一定的互补,又有自己的个性。在分组时,还应该考虑到每组最好都有一个有组织能力的、课上爱积极举手发言的,让这样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讨论时能组织好本组的讨论任务。
  二、讨论的任务难度要适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让学生讨论。简单的,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或能脱口而出的,不必让学生讨论。比如导学案上设计的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或是字词的注音和解释,这些内容只需学生之间对一下答案,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去讨论。过难的内容,需要老师的讲解学生才能明白的也不必让学生讨论。安排适当的讨论任务,需要教师必须把握好教材,明确重点难点,围绕重难点设计好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三、讨论并不一定都在展示前讨论,也不一定一堂课只有一次讨论。如果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学生基本都已经掌握,课上可以不讨论或讨论的时间很短,要有实效性。简单的问题可以只是同座或前后座一对一地讨论,稍难一点的问题可以四人一组或是整组来讨论。在讲解时,如果有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教师引领提升时有稍难一点的内容,仍然可以让学生再次讨论。无论课上有几次讨论,教师应注意要保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有时教师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很短,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或是刚刚找到思路,还没形成讨论时,教师就要求停止,这样的讨论只会降低整堂课的效率,浪费时间。
  四、讨论不要只流于形式,教师说一句:“讨论吧”,便完全放手让学生讨论。应该指导学生,每次讨论都要确定一个主发言人,组内成员轮流当主发言人,不能每次讨论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发言,要让组内其他同学,尤其是成绩差的同学也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轮流当主发言人,能增强每个成员的责任感与成就感。主发言人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其他同学补充或是质疑,然后形成统一的意见。当主发言人发表意见时,其他组员都要认真听取,并提出合理建议。分配好讨论的任务后教师最好也能深入到其中一组讨论,形成师生互动。深入到小组中,一方面可以督促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讨论,一方面通过学生讨论的内容也知道哪里学生掌握的还有欠缺,哪里还需要教师提升。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应把握时机,努力探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团队创新行为已经成为团队获得团队获取竞争优势、抢占竞争先机的重要基础,而变革型领导行为是环境中对团队创新行为有实质影响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
摘要;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说明我们不能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这就要求我们要快速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来取得好的成绩。而其重点就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我们可以分别从课前的预习,课上的听讲,课后的练习,难题的解决,师生的交流几方面来探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45分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效率课堂学习思考 目标  正文: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
目前,我们的职业技术学校大多数执行的并不是“订单教育”,或者说不是校企联合办学的学校,不是技能训练目标非常明确的岗前培训班。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定位在培养生产或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广义的观念上,而不应过分地强调某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性,忽略基本技术理论的教育。因为技术和应用往往是密不可分、互相交叉的,没有技术就谈不上应用
语文教师素质高,则语文教学效果好。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素质。  一、语文教育观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在于传统教育观向现代教育观的转变。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底是人还是知识?过去语文教育观更多的着眼于社会性层面的认识和分析,很少关注人本身内在的东西,以致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记忆背诵,忽视应用和评价能力的培养;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忽视创新;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忽视良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只有培养学生对电子技能的浓厚兴趣,才能培养职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也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职高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出的“四项改革”之一,就是“强化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