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记歌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活动是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音乐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使幼儿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加积极有效的发展。在幼儿园歌唱教学实践活动中,幼儿对歌词的学习与记忆是学习歌曲的关键环节。如果幼儿对歌词不理解,记忆歌词就会感到困难,歌曲的歌词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教育价值不同,无疑给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根据歌词选择教育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的策略。
  一、听故事,记歌词更容易
  故事对幼儿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有些歌曲的歌词带有明显的故事情节。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对故事和儿歌的兴趣,将一些具有较强情节性的歌词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与理解。例如小班的“两只老虎”,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说:“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激发幼儿倾听的兴趣,接着讲:“从前有两只奇怪的老虎,它们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幼儿觉得好玩,既激发了参与活动的兴趣,又理解和记忆了歌词内容。又如中班的“迷路的小花鸭”,这是一个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歌曲,两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段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我把该首歌曲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幼儿听着故事,为小花鸭的迷路而同情、着急,为帮助小花鸭找到自己的家而欢呼雀跃,完全沉浸在音乐情绪中,很快接受了歌曲内容。我告诉幼儿要把这个好听的故事高兴地唱出来,激发幼儿听的愿望。应用这种将歌曲内容编成故事的形式,幼儿不仅理解了歌曲的内容,迅速记住了歌词,而且体会到了歌曲的思想内涵。中班的音乐活动《青蛙唱歌》是从倾听一个美妙的故事开始的,可把幼儿带进与青蛙一起歌唱的环境中。诸如此类的歌曲不需要教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幼儿在故事的铺垫和教师的引导下,能自己说出歌词,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再如大班的《十二生肖歌》,它形象地介绍了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和为什么要这么排列,几段歌词生动地描写了经过及结局,但是歌词段落太多、歌词太繁琐,我将它编成贴近歌词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感知主要角色,理解情节的内容,再理解故事内容,在理解情节发展的基础上为幼儿朗诵歌词,使幼儿很快记住几段不算简单又冗长的歌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情绪投入,在一遍遍的演唱中充分享受到了演唱的乐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正所谓“故事帮助幼儿理解,理解促进幼儿记忆”。记忆效果的增强,记忆负担的减轻,无形中为幼儿充分享受演唱乐趣、充分体会歌词情绪创造了条件。
  二、做游戏,记歌词更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形式。对于既不形象生动又无突出风格的歌词,我经常采用各种不同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记歌词。比如歌曲《下雪了》,歌词形式更接近于简单的诗歌,我会采用接龙的游戏方法,即我念前一句你念后一句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因为孩子对这一类比较平凡的歌词不太感兴趣。刚刚开始,我先念“雪花——雪花——”,全体幼儿接后面一句“雪花满天飞”,我再念“树上——地上——”,幼儿接“变成白一片”……这样,我记一句幼儿记一句,我念完一小句幼儿马上接上,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不仅记住了自己的那一句,为了能跟上节奏,还就记住了我念的那一句。初步熟悉了歌词,我采用交换的演唱办法,让幼儿先念,我在后面接。在完全熟悉了歌词后,我将幼儿分组,让幼幼相互接龙。在这种无意识的竞争中,促使幼儿记住了所有歌词。
  还有一些歌曲是问答形式的歌曲,比如《小雨点唱歌》、《夏天的雷雨》等,这种歌曲可以考虑用变换角色的游戏方式进行,就是指教师在歌唱活动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幼儿中,既指导幼儿学习,又扮作歌唱活动中的某个角色,当然,参与的另一面就是退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从参与的状态下退出,也可以在活动的空间位置上退出,把中心位置让给孩子,以旁观者、观察者的身份对幼儿的歌唱活动进行指导。如学习歌曲《对花》时,我一开始就扮演问问题的角色,对幼儿进行指导,后来演变成了由孩子们问老师。活动最后,孩子们一问一答,由幼儿大胆决定问与答的安排,一切主动权全部由幼儿自己掌控。这些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我们的参与能让幼儿更有序地活动,既能从歌唱中体验到歌曲的内容,又能在音乐中体会到快乐。
  有的歌曲简单而具有趣味性,比如歌曲《我是棉花糖》,歌词是这样的:棉花糖,棉花糖,我是一颗棉花糖,变变变,变变变,变出**来。由于平时幼儿很喜欢听一些神话故事,因此在记忆歌词、学念歌词时,我引导幼儿说:“这个是神奇的咒语,一念,棉花糖会变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念咒语吧。”整个唱歌活动贯穿棉花糖变魔术的游戏,以学念“咒语”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了记忆歌词的目的。
  三、看图像,记歌词更生动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图片、影像等具体生动的画面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对画面感较强的歌词,我们可以借助形象将歌词内容、结构表现出来,启发幼儿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取得较好效果。比如大班京歌《北京城》里的歌词:天安门城楼上,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就直接给出了一张天安门的图片和一张高高悬挂的红灯笼的图片,在画面的帮助下,孩子们用眼看,用耳听,用脑记,运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如中班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在范唱歌曲时,我把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贴上黑板。正式开始学习演唱歌曲,当再次看到图谱时,幼儿很快就将知识进行牵引,如看到红红的嘴巴,就知道唱“亲亲我”,看到大拇指,就知道唱夸夸我,看到双手,就知道唱“抱抱我”,这样的演唱、记忆变得有趣、简单,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再如歌曲《小树叶》,这首歌曲的形象性较强,它生动描绘了秋天来临,树叶飘落的自然现象及小树叶勇敢坚强的品质。歌曲一共有两段,第一段描写小树叶离开妈妈的害怕心理,第二段描写小树叶自强不息的个性。在引导大班幼儿学唱这首歌曲时,我用粉笔简单地在黑板上按每一个乐句的节奏画一些简笔画,第一段先画一棵大树,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小树叶流着眼泪的画面。第二段画小树叶相互聚在一起相互鼓励的画面,我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记忆歌词内容顺序,幼儿用眼看图示用耳听节奏,很快唱出歌词,在画面的帮助下幼儿学得轻松,唱得愉快。在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下,幼儿对歌词的内容有了具体深刻的感知,对歌曲创造的艺术境界有了美的感受。   当然,图片这种直观的演示方法不要仅仅限于老师操作,我们还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摆放,这样更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歌曲《庆祝六一》,“红太阳,绿草地……”这首歌曲里的每句歌词都非常具体形象。我把每一小句歌词绘制成一小张一小张的图片,幼儿人手一份。活动开始时,我先请幼儿观察这些图片,说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再示范歌曲,请幼儿根据听到的内容把相应的图片按顺序排列,幼儿非常喜欢这种形式,做到了每个人都认真倾听,每个人都动手操作,每个人都真正参与了活动。利用这种形式,还有利于幼儿进行合作演唱,我把一套图片发给一组幼儿,每人拿到两到三张图片,观察图片内容,想想其相应的歌词是什么,这句歌词的前一句歌词是什么……我伴奏,请该组幼儿按歌词的先后顺序,合作有序摆放图片,轮到自己手里的图片,就要大声地把这句歌词唱出来并按顺序摆放到黑板上,这就意味着幼儿不仅要知道自己手里的图片的相应歌词,还要知道该歌词的前一句是什么歌词,那么听到前一句歌词时,就马上接龙。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幼儿记忆、回忆了歌词,更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促进了幼儿的相互合作。
  可见,合理运用图谱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如果只靠语言传递信息,则会给予幼儿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集中了,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了,记忆歌词的效果更好。
  四、齐表演,记歌词更有趣
  婴幼儿在学习讲话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用动作帮助表达意思的现象。在唱歌时,歌曲有一定的节奏,他们更喜欢一边唱,一边用动作表示歌词的含义。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这种一边唱一边进行动作表演,对帮助他们记忆歌词、促进动作的协调及增强节奏感都有一定的好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动作表演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小班歌曲《好娃娃》的歌词是这样的:“爷爷年纪大呀,头发白花花,我给爷爷端杯茶呀,爷爷笑哈哈。”引导幼儿学唱时,我采用“摸胡子、点头发、捧茶杯”等动作提示幼儿记住歌词。为了让孩子们看得清、记得明,我故意将动作做得夸张一些。有了我的动作暗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增强了,伴着欢快的活泼的旋律,幼儿用整齐动听的歌声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热爱之情。又如中班歌曲《理发店》,歌词内容有明显的表演情节,通过情景表演,幼儿很容易理解歌词。我当理发师傅,幼儿当顾客,幼儿互相当理发师傅和顾客,这样既让幼儿认识了理发工具,又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了歌词。再如《我的家》,这首歌中有五个人物,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小宝宝。由于人物较多,我采用了手偶剧表演,幼儿兴趣浓厚,引导他们在手指上画上不同的人物形象,唱到哪个人物就动哪个手指,整节课幼儿都很认真,他们在欢笑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这首歌,回到家中还与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再说说歌曲《小娃娃跌倒了》,这首歌曲特别富于动作感和表现性,歌词内容为:“路边有个小娃娃跌倒了,哇啦哇啦哭着喊妈妈,我赶紧跑过去,抱起小娃娃呀,高高兴兴地送他回了家。”在组织中班幼儿学唱这首歌时,我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动作表现小娃娃跌倒、哭喊的样子,以及歌曲中的小朋友快跑过去抱起小娃娃、送小娃娃回家的情景。幼儿按顺序做出“跌”、“哭”、“跑”、“抱”、“送”等动作的同时,自然理解和记忆了歌词。
  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幼儿因缺乏记忆歌词的技巧而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特别是碰到内容复杂的歌词,幼儿更是无从记起。来自歌词的记忆负担,影响了幼儿对歌曲情绪的体验,削弱了歌唱活动的效果。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倘若善于点拨和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巧妙地将歌词的传递寓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将会使幼儿充分享受歌唱的快乐。
其他文献
摘 要: 广大农村地区,厌学小学生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攀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农村厌学小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党的十八大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作者在农村小学任教十六年,对教育转化工作有微薄经验,现从学校教师角度转化农村厌学小学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厌学 成因 转化对策  厌学小学生,由于不喜欢学习,造成思想道德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
摘 要: 学习评估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回顾了国内学习评估体系的研究动态,分析了我校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革的几点建议,旨在构建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估体系,真正实现“以评估促学习”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以评估促学习 多元化学习评估体系  1.引言  教育部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是中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诵读经典美文、阅读经典名著、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些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 阅读名著  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闪耀着璀璨光芒。习近平
摘 要: 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国梦理念有效引进政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是提升课堂教学育人功能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 政治课教学 教学渗透 中国梦理念  自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理念半年多以来,全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国梦蔚然成风。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了中国梦理念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具体落实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摘 要: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国内实施已久,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研究对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的方法,即调整分级考试试题的结构,明确不同级别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实行可上下流动的分级制度,以及在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等。这些改革措施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国内其他高校开展分级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优化
从教10余年,我深感语文教学需要尽力,更需要尽智。下面,我从课余语文学习角度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语文教学需要尽力。较别的学科而言,语文教学需要耗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语文主要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知识存在于语言文字之中,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阻隔,不受个人身份、职位、学识、思想的影响,切切实实地存在,被我们
摘 要: 围绕如何引导初中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写作方法这一问题,作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思考与认识:一是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鉴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三是督促学生多积累、勤练笔,将写作方法及技巧内化为写作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技巧 练笔实践  作文教學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提倡学生
摘 要: 基于苏州现代就业行业对客房服务员职业岗位的需求状况,本文对《客房服务》课程建设进行阐述分析,主要从改革教学内容、改变考试方法、采用项 目教学模式、实习生跟踪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岗位需求 《客房服务》 课程建设  一、课程教学背景介绍  我校酒店服务与旅游专业最早开设于1994年,《客房服务》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重在培养酒店客房部从业人员的基本操作技能,传授所需理论
摘 要: 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接通学生与创作者的心灵,引起共鸣,产生共振,丰富情感体验,如此才不枉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结合教学实践,作者提出了文本细读、知人论世的课前准备策略和深情导入、问题铺路、适时提升的教学过程策略。  关键词: 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流传下许多文学作品,大浪淘沙,有些文学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被不同时代的人广泛阅读欣赏,于是成为文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众所周知的,但有的时候,写作者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愿意在诗歌中直接吐露自己的感情,那么在探究这类诗歌情感时,我们就要注意摆脱诗歌中景物带来的误导,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  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东边红日似火,西边却阴雨绵绵,看似无情实则情深意浓。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很大一部分,从其所写景物上似乎很难看出作者的情感,其实这里面蕴含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比如,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