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恩替卡韦在临床中应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予以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恩替卡韦治疗,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Chiod-Pugh评分、肝功能多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以及ALT、TBiL、AST指標水平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以及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未产生影响。结论: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而言,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选择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价值可观。
  [关键词]安全性;恩替卡韦;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512.62;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098-02
  肝硬化在临床中属于肝胆科常见疾病,在我国,大部分患者均是在肝炎之后导致的肝硬化,对于此疾病,在早期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如果发展到晚期(失代偿期)不仅病情极易无法逆转,还会对生活质量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恩替卡韦的治疗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9.8±4.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6±0.2)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0.2±4.5)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9±0.4)年。所选择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病程以及年龄等多项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予以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保肝治疗、护肝治疗、抗感染治疗以及行门冬氨酸钾镁、还原性谷胱甘肽等静脉滴注等。(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恩替卡韦治疗,由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129,口服,0.5mE次,1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评判指标记录并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Child-PuRh评分、肝功能多项指标情况。肝功能选择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评判。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到SPSSl9.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比较,(P<0.05)则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未产生影响。
  2.2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ChildPuCh评分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AST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在临床中属于慢性、进行性肝病,较为常见,多是由于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肝脏受到弥漫性损伤,临床中表现为代偿期、失代偿期,代偿期病患还会存在肝炎,伴有腹胀、肝脾重大以及乏力等多种症状,失代偿期者肝功能会受到损伤,且病情大多已经发展到晚期,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等。
  临床中对于肝硬化疾病通常选择药物方式治疗,能够帮助肝组织(纤维化)、肝细胞(坏死)快速的被吸收,达到使肝脏变软、脾脏消肿、恢复门静脉等目的,但对于延缓病程紧张等的作用却并不理想。恩替卡韦在临床中是多用于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药物,对于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也是环戊酰鸟苷类似物,对于HBV逆转录酶、三磷酸脱氧鸟苷嘌呤核苷的活性位点具有取代的作用,而且患者服用之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效果,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对于乙肝病毒中的多聚酶具有较强的、良好的抑制功效,可组织核苷酸(病毒)进行合成,因此对病毒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恩替卡韦对于肝脏纤维化也具有延缓作用,因此能够较好的改善病情以及缓解肝硬化病情的发展等。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hild-Pucb评分以及ALT、TBiL、AST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病人行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行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帮助改善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可观。
其他文献
癌因性疲乏(CRF),为肺癌患者放疗后常见症状之一,促使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逐步降低,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故此,尽量降低肺癌患者放疗期间CRF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enase-2,COX-2)抑制剂NS-398与奥曲肽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腺癌Lovo细胞,分别用NS-398(100μmol/L)和奥
目的:利用Identifiler^TM体系中D21Sll基因座对唐氏综合征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法医学DNA亲权鉴定常用的Ident洲er^TM试剂盒对5例唐氏综合征病例及4个疑似唐氏综合征病例家
[摘要]目的:出较探究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在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间收治入院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囊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一、认知失调理论的含义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用认知观点来阐释态度改变原因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任何问题和事件上,人总有要
目的:探讨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7(MMP-1、MMP-2、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教育界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近三十年来国内案例教学法的文献数量分布呈现明显的阶段性递增关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遍及经济、管理、计算机、医学等学科
目的:探讨三唑磷原药对亲代生殖与子代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经口喂饲含三唑磷原药的饲料,剂量分别为0.210、1.456和7.167mg/(kg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期合并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份—2017年11月份收治的25例妊娠期合并外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的25例妊娠期合并外科急腹症患者中,有4例患者为泌尿系统结石,采取药物治疗3例,手术治疗1例;有15例患者为急性胆囊炎,采取药物治疗7例,手术治疗8例,并发流产2例;有
【摘要】目的:探究尼莫地平片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就诊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病情得到有效治疗的人数为26例,显效1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38例(95%),较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