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尝试与体会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型教学文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语文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语文教学状态的期盼。然而,教学期待的达成有赖于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或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一、有效的语文教学不容忽视课堂的“双主体”
  
  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一项基本原则。课堂教学“双主体”的原则,实际上是要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挺起腰杆”,让教师大胆地成为课堂对话的“首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引领尤为重要,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为学生打开探究、研习的大门,让学生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趣,能让学生不断迁移,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充分感受语文字字珠玑、余味袅袅的魅力。当然,我们重视教师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轻视学生,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导在学生的疑惑处,导在文本与生活的交汇处,导在启发的关键处。
  
  二、有效的语文教学不断呼唤内容的“普适性”
  
  教材(文本)、教师、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教师凭借教材与学生一起进行基本的语文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立,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由教师进行多次创作。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恰当的教学内容,是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这也是我们提出教学内容务必具有“普适性”的思想基础。当然,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是一门硬功夫,是一辈子要去研究的学问,是整个教学生涯都要孜孜以求的教学根本。真正能把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定好,是一件难事,我们必须把功夫花在课堂之外,要钻研教材,研读文本,参阅相关书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汲取教材的精华,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教学需求……基于此,课堂教学内容就要删繁就简,取其精华,或根据教材的空白处或疑难处添枝加叶,丰腴教学。增删之间,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智慧,这样的智慧之于学生,就是语文学习的福音。
  
  三、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内隐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时忽视了学生的内隐性认知活动——内隐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内向性的感悟、体验、情感的激发和挖掘。内隐学习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于1967年提出,是个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知识的过程。我们关注学生学习的“内隐力”,就是因为学生的内隐学习是悄无声息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较难把握却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投入或者学习主体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背景,那么教学无法顺利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引导学生背诵名作美文;要有语言的训练、语言的交流,由此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不断提升语文能力;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的变换、心理的揣摩,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使文字在与心灵的一次次沟通中,丰厚学生的内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宝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田欣欣)
其他文献
马铃薯草袋装窖储种薯沈阳市东陵区种子公司魏佐罡马铃薯异地调种是解决种薯退化、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沈阳地区每年春天要从黑龙江调入大量种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春季调运
【正】当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一项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不但会影响其个人身心
一开学,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全体学生通过教室内的电视屏幕观看了学校群益电视台播放的2012年第一期《群益新闻》,内容包括: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群益十大新闻》和《内职班寒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重形式,轻内容;重赏识,轻批评;重参与,轻探究;重知识,轻能力;重创新,轻科学。那么,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应如何改变这些误区?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而不是为了显示多样化刻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理念,不仅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要在钻研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是要教育的,教育的任务在于,为每一颗年轻的心都找到一把金钥匙,为每一个青年男女都开辟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他们的能力能够被唤醒并得以充分发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来完成这项任务呢?    一、转变思想,勤于学习,认真反思,努力成为智慧型教师    面对学生上课说话、迟到旷课、迷恋网络甚至暴力相向等一个个教育难题,尤其是当教师的教育不见成效的时候,有人会抱怨上级对教
介绍、评述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者对发达国家工资收入降低和收入差距日趋扩大等问题研究后得出来的新解释和新观点,有助于我们观察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一些OECD国
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和教学反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中需要的是充满创造力的鲜活个体;强调的是学生已有经验、正进行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上的重要价值;通过教学,应该使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懂得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为此,我在教学中着力构建“适应性”课堂教学,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载体。现在普遍认为,适应性教学是指让在成就动机、学习风格、能力倾
[摘 要] 学生帮派是由一伙兴趣相投的未成年学生组成的群体,它以暴力、欺负等为主要特征,其存在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健康发展。国外预防学生加入帮派主要从早期教育计划、社区援助计划、学校防护计划以及课外支持计划四个方面实施。  [关键词] 学生帮派;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2-0025-05    帮派是指为共同的私利而结成的小集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注重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重视引导学生思考等等,让课堂教学呈现
教学大师与教书匠只隔“一纸墙”。在面目一新、内容丰富、编排精巧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面前,这种教学境界的高下赫然显现。  的确,苏教版语文教材内容太丰富了。必修教材有五本;从必修一到必修五,相应的读本有五本;选修教材有《传记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等共十三本。二十三本教材,到底哪些必上,哪些选上,都没有明确的要求,它在高考中会不会有所体现也不清楚。比如,一些传统篇目《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