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最佳方法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把握课堂提问的最佳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迁移性提问
  
  知识是有连贯性的,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新的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
  例如,在讲解用乘法口诀求商时,首先可问:“你会背乘法口诀吗?”然后再问:“你们能运用乘法口诀求出除法算式的商吗?”于是,同学们跃跃欲试。这样提问,能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将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知中去,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
  
  二、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讲完一个题后,要追问其思路是什么,是否还能用别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讲完分数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上1/2,并提问:“你们谁能不说‘二分之一’,但能表达1/2的意思?”学生回答:2/1的倒数,1除以2,0.5,50%,5折,一半……教师又问:谁能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从具体的描述去表达。学生回答:2/4的最简分数;分子是1,分母是2的分数;分母是2的真分数……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还能从不同的思维方向去想吗?比如从分数的意义。学生回答: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得到的那一份;把单位“1”平均分为2份,取其中的1份……多角度、探究性提问,显然把学生思维引向了深入。
  
  三、质疑性提问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往往不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时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向同学们提问:“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疑点,激发起动手实践、深入思考的求知欲望;再接着采取不同的方式点拨,学生便能真正认识角并掌握有关角的知识。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最佳方法,找准合适的提问时机,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 编树石)
其他文献
黄河故道生态区,一般年份棉铃虫发生4个世代,若气温偏高,有第五代或不完整的第五代发生。经调查,摸清了第五代棉铃虫发生规律与为害的特点,为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论述了残数算术在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公历与农历的相互换算;二是公历与周日的换算。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的档案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新思路问题作了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而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有时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对教材的理解都无可挑剔,甚至教学语言也比较流畅,但就是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导致这种令人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语言缺乏
伴随着21世纪的曙光,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富的增长,将依赖于知识的生产、进步和创新,将取决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创造了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可能。但不断增加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加重了受教育者的学习负担。特别是
<正> 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材管理工作的质量。由于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就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