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耕:环保情怀下催生的“绿色卫士”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shuda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给郭耕贴个标签很难。他给人的印象是学者,但是业界称他为“著名环保专家”、“野生动物保护者”。郭耕则自诩为“四不像”——“教师不像教师,导游不像导游,作家不像作家、专家不像专家”。
  自从1994年到了北京麋鹿苑博物馆,郭耕就为麋鹿和麋鹿苑博物馆奔忙着。如今,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已被中国科普大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曾经濒临灭绝的麋鹿种群在这里繁衍壮大,逐步发展成为野生动物生存栖息的生态聚集地。
  
  


  身为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的郭耕很忙碌,“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东西、开不完的会、读不完的书”足以概括他的忙碌程度。
  作为一名“绿色专家”,他从未间断野外生物考察研究;
  作为一名“绿色作家”,他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作为一名“绿色教师”,他的公益讲座曾引起了无数共鸣;
  早上7点,当记者见到郭耕时,他正在忙着拍摄。一对黑天鹅夫妇刚刚孵化出五只“丑小鸭”宝宝,他要用相机为这幸福的一家记录甜蜜时刻。
  “能从事我儿时就喜欢的工作,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夙愿。” 郭耕对记者表示。
  
  一只小豚鼠启动了“野猫工程”
  
  如果不是当年所在公司与林业部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筹建的濒危野生动物繁殖项目,郭耕现在可能还是一名商业精英。21年前的郭耕在经济领域已经小有名气,短短两年时间,刚从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毕业的他就为公司创收100万元,并被评为当年“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
  “但我发现自己并不快乐,1987年的这次机会让我突然找到了心的方向,幼年就喜欢动物的天性瞬间被激发出来”。郭耕说那一年他26岁,从此开始了他的动物保护生涯,这一做,就是21年。
  郭耕从小生长在北京市宣武区。据他回忆,那时北京城的自然物种远比现在要丰富,碧草蓝天、潺潺小溪……到处都有小动物们的踪影。童年的郭耕经常用自制的竹竿粘蜻蜓、捉昆虫,逮回家自己养,甚至包括麻雀、蝈蝈、蟋蟀、小豚鼠等小动物,他都自己养过。
  有一次,郭耕养的一只小豚鼠被野猫叼走了,从那以后,他就开始仔细观察野猫的生活。渐渐地,他发现在户外自由生活的野猫,其生存能力远远强于被圈养的家猫,这也使他逐渐意识到,每种动物原本都有其各自的野外生存技能。人类出于喜爱,圈养小动物,事实上是剥夺了它们发展生存技能的权利,这一认识直接促成了今天为人所知的“野猫工程”的启动,“爱我,就别理我”是“野猫工程”的宣传口号。该工程呼吁人类应该给动物们留有一片可以自由生活的土地,“还自然以自在,还生命以生机”。
  可以说,郭耕之所以从事今天的事业,一方面源自于他对动物天生的喜爱,另一方面,也和其家庭以及周边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的父亲是原宣武区环保局局长,母亲也长期从事环保教育工作。我家有位邻居是我国著名的动物学家刘焰,儿时我就经常去隔壁邻居家看小动物。”在这种氛围中,郭耕的动物保护意识从小耳濡目染,从最初只是单纯的喜欢动物发展成观察动物,与动物沟通,甚至从动物的立场来认识人类,和人类对话,成为我国积极宣传“生态道德”理念的倡导者。
  
  “麋鹿是野生动物而不是宠物”
  
  “高尚其志,节俭其行,安康其身,和谐其境。”这是郭耕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自1994年担任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之后,郭耕在馆内采取了一系列普及环保知识的措施:修建灭绝动物公墓、题写环保题板,修缮绿色迷宫、启动北京濒危动物“诺亚方舟”项目……其中更多的是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麋鹿,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麋鹿。
  虽然是麋鹿苑博物馆的副馆长,但郭耕打过交道的记者都不曾拍到他和麋鹿的合影,因为他向来拒绝抱着麋鹿拍照。“麋鹿是野生动物而不是宠物!”
  他说:“动物也是有尊严,如果我们爱动物,就要做到不恫吓、不投喂、不追逐它们;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2004年,郭耕在向北京市政协提交的提案中,表达了推荐麋鹿作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想法。他说:“熊猫和麋鹿都是我国珍稀动物,都是国宝,更重要的是麋鹿可以让人更多地关注正在消失的物种,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那一年,郭耕还加入了宣传和传播奥运理念的组织——“绿色奥运、绿色生活”演讲团。在随团一次次地深入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的过程中,他把每次演讲都视为参与北京奥运的自豪和荣誉。
  多年来,郭耕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方面的科普教育工作,先后出版了《鸟兽物语》、《天地狼心——郭耕自然科普随笔》等几十部环保著作。
  
  郭耕的“幸福公式”
  
  郭耕经历了商人、动物饲养员、野外生物考察专家、“绿色环保卫士”等事业发展轨迹,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向童心回归的过程”。
  “喜欢动物是我的天性,能够从事感兴趣的工作,这是我比一般人都幸福的关键。”事实上,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环保教育事业的教育者,关于幸福,郭耕已从环保角度将其定义并予以升华。他提出一套“幸福公式”:幸福程度=物质占有/物质欲望,从人对物质和精神的占有比例揭示了幸福感的奥秘所在,相关的环保哲学往往使传授对象醍醐灌顶,深受启发。
  


  掌握了“幸福公式”的郭耕也试图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别人。记者曾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见证过郭耕的演讲:风趣,生动,幽默,妙语连珠。整场讲座与其说是讲座,更不如说是一场精彩不断的话剧。而最后十分钟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更是将演讲推向高潮,现场笑声,掌声不断,加上他深厚的文学功底,硬是把过去人们印象中刻板、乏味的科普讲座变成了令人深受启发、妙趣横生的话剧演出。
  在最近的一次公益讲座中,郭耕讲述了一件趣事:他的研究小组准备将野马一家三口运到北京,工作人员将野马妈妈麻醉运离现场之后,另两匹野马分别发出不同的鸣叫,郭耕惟妙惟肖地模仿野马爸爸和野马儿子的叫声,并诠释两匹野马的“语言”,野马爸爸在说:“可恶,你们想对我媳妇怎样?”另一个则说:“妈妈,把我的妈妈还给我吧”。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位大学生在听完郭耕的讲座后感慨:“郭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让我们深受启发,我想中共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的提出,和许许多多个像郭老师这样的环保有识之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度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郭耕所倡导的理念是一种文明的回归,灵魂的回归,道德的回归,良心的回归。
  
  青联档案:郭耕,第八届北京市青联委员。
其他文献
他被誉为“油画重工业第一人”、“用画见证历史第一人”,因为他在世界美术史上多年保持着油画创作尺度和人物数量第一名的地位。  他被誉为“当代画王”,因为他的作品从1993年到1997年在香港公开拍卖中,连续打破了中国油画拍卖成交价的最高记录。  这位油画巨匠就是刘宇一。  在奥运比赛举行的如火如荼时,这位油画巨匠偕女儿历时七年,向世界奉献出一幅独特的百年奥运宏图画卷——《奥林匹克颂》     太震撼
期刊
在北京CBD的摩天楼群里,只有7层的保罗大厦显得很是袖珍,但就是在这幢不太起眼的大厦里,武力和保罗集团完成了中国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企国家队”的壮举。  这是一次被外界评价为“蛇吞象”的重组,在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后,武力“新红色资本家”的光环俨然灿烂起来。    本刊在八九月的多个时段连续约访,在熟悉了“民企国家队”的同时,也熟悉了武力本人。    给记者的感觉是,武力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说话
期刊
浙江一新制药董事长郑亚津是死亡日期迄今最近的一位自杀者,8月12日晚,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自缢身亡,时年51岁。      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郑亚津的哥哥仍旧不愿意面对失去弟弟的事实,他婉拒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要求,希望记者不要打扰郑的亲属;并表示公司的事情自己不了解,建议记者采访公司总经理。  但是在郑亚津自杀后,整个“一新制药”的生产厂区已经人去楼空,公司里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工人都放假了,
期刊
凤凰涅磐是一个伟大的传说,说的是凤凰集香木自焚,并从烈火中更生。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商人也走过了自己的30年,并形成了两个不同类型的浙商“朝代”,第一个“朝代”的浙商大都属于草根商人,他们在传统产业白手起家,并依靠吃苦耐劳将企业做大,宗庆后、鲁冠球是其中的典范;第二个“朝代”的浙商基本属于资本贵人,他们大都在一些新兴产业崛起,并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马云、陈天桥是其中的佼佼者;如今,第三代浙商正
期刊
2008年4月29日,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大佬——涌金系掌门人魏东自杀身亡。随后,魏东的遗言被披露,在遗言中,魏东写道:……近期外部环境又给了我巨大的压力,强迫性的动作,强迫性的思维,如影随行,几乎时时刻刻的困扰着我,伴随着严重的失眠和抑郁,使我无法面对生活,对于未来能否摆脱它毫无信心……  现在的很多浙商,都在感味着类似的滋味……    “我想,很多浙江的企业家正在经历着和魏东一样的压力,很多浙商都
期刊
近几年,马云成了浙商的旗帜性人物,他领导下的阿里巴巴也成为浙江民营经济的标杆,尤其是他以破港股记录的方式华丽上市,更是引来无数赞叹和喝彩。  但是进入2008年,马云和阿里巴巴开始站在被口诛笔伐的风口浪尖。在获悉多名浙江商人自杀之后,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更是直言不讳地说:“真正应该自杀的应该是阿里巴巴的老板马云。”      面对这样的质疑,擅长言辞的马云并没有公开回应,连日来,本刊记者试图通过
期刊
有人说他是“红墙摄影师”,作为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组的高级记者,他是出入中南海的“常客”;  也有人说他是离新闻现场最近的摄影记者,从香港、澳门回归到阿富汗战争、连战首访大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现场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还是摄影、文字“双翼齐飞”的记者,近年来撰写的《奔波在战争前线》和《随访连战的日子》先后登上纪实文学畅销书的排行榜。  尽管已过不惑之年,他说,“我仍旧对摄影很有激情。”    他的
期刊
北京奥运期间,“民间控烟人士”熊伟出了把“风头”。通过北京某知名媒体,他将自己“一张一张排队抢购”来的奥运门票悉数捐出,招募烟瘾者戒烟。“美国CBS、日本TBS、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都对我进行了报道。”曾是记者的熊伟历数此次举动的巨大反响。    而多数人不知,熊伟更大的“风头”其实是在6年前。  那时,他辞掉工作,在一间10多平米的出租屋里,闷头起草《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建议稿。他
期刊
张爱军(徐州市政协副主席,彭城画派研究会会长)  彭城画派研究会的成立,是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决策的创新实践,也是实施“舞动汉风”工程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更是顺应徐州人民热切推动徐州书画建设的迫切要求。  彭城画派作为一个艺术创作的群体,是徐州及书画艺术家在传承香火,启蒙后学,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按照市委的要求,彭城画派将围绕提升彭城画派研究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请
期刊
与杨勇聊天,是个想象力不断被挑战的过程。因为他在做的事情,“不仅国内没有人做过,国外也是刚刚在摸索。”  这项事业叫做“人才风险投资”。“就是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青年视为一家规模更小、风险性和成长性更高的‘企业’,在其成长阶段,为其提供开发人力资源各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以达到快速充分地开发潜力的目的。而学生毕业后,在一定年限内,将自己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返还给基金作为回报。”  在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