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的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cong907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自卑表现为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
  那是2010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们班转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叫婉婷(化名),她11岁,是个很文静、白皙的女孩,可惜的是说话含糊不清,听话的人竖起耳朵认真听才会清晰,感觉听到的声音是把舌头卷着发出来的声音,而且声音很长,与“普通话”天地之遥。对其家访,了解其情况。婉婷同学自身说话很晚,还有一点吐字不清,又加上一次感冒用药不当,使她原本说话不清晰的情况雪上加霜。婉婷同学在班级里一开口说话,同学们会出现一阵哄笑。后来,她干脆就默不作声,大家也就把她当作“哑女”了,她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来,许多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对人的态度也爱理不理,一双眼睛常常透出冷漠。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愿意和我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最灿烂阳光的女孩少言寡语、没有快乐,有的是孤独。她所处的不良性格会逐渐地由自卑向抑郁倾向。她的家长不怕付出一切代价,但是都无济于事。作为她的老师,我有责任帮助这个灿烂如花的生命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根据她的年龄以及身心特点采取措施,对于言语障碍儿童的特点与教育,我们知道言语能力的正常发展是儿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少数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言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障碍:从发展迟缓、口齿不清到口腔及喉部畸形以及皮层损伤所造成的失语症等,异常是很不一样的,所采取的教育和医疗是不相同的。
  面对婉婷的状况,分析其原因,明确病因是她的自卑在作祟。我们为她设计明确的“医疗”方案,为她定一个近期与长期的目标,让她先融进欢乐的集体中,高兴地参与进来;喜欢谈笑、乐于生活。要让她树立自信,让她和其他的同学一样进行交流,久而久之才会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感受生活的精彩。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自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更会对一个人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一般来说,自卑者的自卑感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应该是由于某些自卑的问题引起的,逐渐演变、演化的一种心理问题。纵观一个人封闭了自己,就要从心灵开启,才会有效。在教育的时候,渗透问题的表面,寻找出主要的原因,再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家长同步进行,设计好“对症下药”的方案,一步一步创设平台。首先,在班级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要照顾和帮助生活以及学习有问题和困难的人,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全班学生改变了原始的态度。再想着不同的方案,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动她的积极性。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召开有意义的班队会;如,以“学会笑”为主题的班队会,进行手拉手帮助活动。我也经常和她“套”近乎,如在她的作业本里夹个纸条,送上几句话。教育教学中能够渗透多种方法,如改变形象法、语言暗示法、发挥优势法、預演胜利法、洗刷阴影法、降低目标法、储存成功法……
  从她的不露声色到领会语义,我看着她的表情行事,来猜测她要表达什么,建立共同的话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就有了明显的好转;我想是沟通让婉婷同学不再回避,接纳了我和同学;是爱的暖流温暖了婉婷的心灵;因为真诚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我和同学们是真诚的。没有不被温暖融化的雪花,更没有不被爱感动的心灵。她和我沟通后,能够有事情和我分享与分担。在温情感化下,婉婷的语言有了显著的变化,话语渐渐地多了起来。同学也明白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开始谈论自己的兴趣、谈论未来。婉婷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她拥有了无限的乐趣,不再逃避、不再吝惜生活。渐渐有了很多的朋友,在她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变得爱说爱笑了。后来,婉婷同学能够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用她的话说:“我能说了,我不再哭泣,因为我拥有老师和同学;我不再躲避,因为我拥有爱我的人。”
  在整个案例分析过程中,我体会到心理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先,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素质;其次,教师应当善于察言观色,科学、具体地分析学生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生活行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第三,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世界,才会走进孩子的纯洁心灵。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就会产生诸多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让学生都拥有这样的心态,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不二法门。  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活力和个性的每一个学生, 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学生, 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
期刊
一、通过说话能力培养,进行国学渗透  1. 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 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片,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我们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自我情感体验,这对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  自信是一个现代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中体验成功。比如,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在协助老师的检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的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一理念恰好与我校的改革理念相吻合,更有力地加快了我校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实践证明,不仅仅是语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他学科乃至学校的每一项教学改革都应如此。  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期刊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重要的是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心理健康,这样才能促进其更好地教育学生。  一、端正认知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是对身体、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要力求实事求是。教师应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要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代理学家亦明确主张“乐学”,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告诫教者,学生不乐意学习,应当先去检查自己的教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去指责学生。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最主要的应当是先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使学生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也就要求我们教师科学地组织课
期刊
在近两年的县教育局工作要点中,每年都明确提出:“要关注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其意义是不想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待这后三分之一学生,无论作为教师还是身为父母,都应该坚持多一些关注,慢一点转化的原则。  关注学困生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转化学困生则是在“打一场持久战”。既然是“持久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修炼的“内功”就是耐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顾名思义,
期刊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就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一个人,不管处在一个怎样的人生阶段,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都会不同程度地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他们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养成了孩子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经不起打击,心理抗挫能力很差。而对他们来说,遇到挫折又常
期刊
当今社会,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掌握了21世纪的主动权。因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命运。在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教育的形势下,我们国家对教育也越来越为重视,作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思想理念和教育模式,我们汲取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紧密结合我市的教育现状,在2002年教育局提出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发展性教育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的培养和激活,从根本上确立人在自
期刊
【引子】  我校开展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把评价手册作为学生小学阶段发展成长过程的重要记载。  在几年来的活动实践中,小小的评价手册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乐于接受老师、同学们的监督,分享着成长中的快乐,自己成为评价手册的主控者,在督促中完善,在鼓励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案例】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儿童,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发现优点,适时鼓励,使自卑的学生恢复信心,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