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ec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代理学家亦明确主张“乐学”,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告诫教者,学生不乐意学习,应当先去检查自己的教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去指责学生。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最主要的应当是先去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使学生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也就要求我们教师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善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重视课堂设计,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巧妙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尤其是一节课的开始,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激发其学习动机,启动其思维更为重要。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好疑的心理特点,在学习新课之前现提问这样几个同学:“你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接着在提问如下的问题:“我们学校的工友孙爷今年六十岁了,卻只过了十五个生日,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他可能忘了,有的说从前的生活条件差过不起生日等。对于没有掌握“年、月、日”知识的孩子们来说,确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因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便产生了希望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的愿望,同时也就使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课堂节奏要和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是十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一样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觉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艺术节奏。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内容安排要错落有致,时间分配要适当。重点突出反复讲,难点分散慢慢讲,学生认为简单的地方可以一带而过,难懂的问题重锤敲打,切忌平均使用力量。
  在知识的传授上,应遵循“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教师提供的语言或实例、引导等在性质上、数量上都应当是有明确的指向,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认知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想解决这一认识困难的内在要求,从而去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激起学习的兴趣。比如,出示尝试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自学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学生的切身需要;尝试练习,学生跃跃欲试,急切想看看自己学的怎么样;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喜悦和烦恼;教师讲解,升华提高,符合学生的迫切需要有一个权威来印证自己正误的心里。
  三、注重课堂形式的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
  伴随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学习,学生由于长时间的集中学习,积极思维,在课前的十分钟左右,注意力便开始了明显减退,学习倾向明显变弱。此时,教师需要更加灵活地处理好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增加刺激物的新鲜度,做到动静相生,曲折起伏,跌宕有致。比如增加题目的生活化和趣味性,让学生拼一拼、连一连、说一说、议一议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动作。再如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安排一些竞争性题目,让学生比一比,安排些智力型题目让学生猜一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又会再次被调动起来。
  四、教师教育理念的真正转变,是实现“双边”活动,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
  巧设双边活动,教师针对一节课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如看书、探究、提问、交流等。学生的闪光点就在自己思考、探究、提问、交流中呈现。同时学生的勇气、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转变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加强备课环节,如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加强了备课,上课一开始让学生在看图联想作文中讲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励了学生,分享了美的感受。在交流中大家就某部分又提出了更精心的设计,而这些设计都是围绕增加学生活动的。教师们都真正意识到课堂上自己讲得太多是徒劳的,精心的设 计学生活动,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下转 43页)(上接 30页)的能力,让学生全员参与,那才是真正的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起承转合”的每一细节,都应该慎密思考,精心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把一节课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做到教的生动,学的轻松活泼。山重水复,扑朔迷离将学生强烈吸引住,使之情为之动,趣为之生。
其他文献
当老师的,最怕遇到上课不听、答卷发懵的主儿。真是怕啥来啥,在教五年级数学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学生-小岩,他上课经常走神,作业写得虎头蛇尾。说句心里话,谁遇到这样的主儿都没辙。但一次数学课上的表现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  那天我讲的是新课《质数和合数》,课堂上我讲解清晰生动,学生理解也很到位,唯独小岩心不在焉。到做练习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判断题:“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看见
期刊
学校管理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的好坏与管理是否得法与校长息息相关。只有做好了学校的管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充满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气氛,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学校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一所学校管理好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作为校长如何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呢?我只浅显的谈谈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几点做法。  一、定目标、建机制  古人言:“没有规矩,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所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外,还要善于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内容,选好教学时德育的方法,讲究德育时分寸的适度。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1首先教师要被教材感动  这
期刊
新课标指出:“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习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推动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动力。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  下面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营造氛围,
期刊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改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学生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就会产生诸多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让学生都拥有这样的心态,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不二法门。  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活力和个性的每一个学生, 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学生, 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
期刊
一、通过说话能力培养,进行国学渗透  1. 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 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片,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我们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自我情感体验,这对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  自信是一个现代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中体验成功。比如,班长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在协助老师的检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的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一理念恰好与我校的改革理念相吻合,更有力地加快了我校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实践证明,不仅仅是语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其他学科乃至学校的每一项教学改革都应如此。  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期刊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重要的是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心理健康,这样才能促进其更好地教育学生。  一、端正认知  1. 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是对身体、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要力求实事求是。教师应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从而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