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给予链”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室后的黑板下面牵着两条彩色绳子,原来是学生们展示自己作品的地方,老师和学生们都爱光顾。如今,它有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给予链”,担负着特殊的使命。
  “给予链”这名字来自于课文《给予树》。给予树是援助中心的一棵圣诞树,上面挂着一张张卡片,卡片上写着穷苦孩子的心愿。这棵树就伫立在繁华的商场里,期待着人们伸出援助之手。一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本该用母亲给的20美元给家人买些尽可能像样的圣诞礼物,但她只买了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母亲有些生气,但很快被感动了。原来金吉娅是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实现了愿望。
  这个美丽的故事打动了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我笑着说:“如果我们的教室里也有这样一棵树,我写下自己的愿望,你们能像那位可爱的金吉娅一样帮助老师实现吗?”“能!”全班孩子异口同声,眼睛发亮,似乎这棵树已经出现在眼前。我指着后墙上的两条彩链问:“如果把求助的卡片挂在那上面,那链子叫什么?”“给予链!”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答。
  就这样,我们班上的“给予链”诞生了。
  我在“给予链”上挂上了三张卡片,写给三位调皮的男生。我没有写出他们的名字,只是说:“如果同学们觉得老师说的是你,自己又能想办法做到,就请摘下卡片,老师就知道你在帮助我实现愿望。我会告诉我们班的史官,请他在《三(5)班班史》中为你书写这骄傲的壮举——这是战胜自已的壮举啊!”
  “给予链”是神奇的。
  三张卡片很快被摘走了,晓瑞摘走了一号卡,这位大块头的男生上课时坐得格外直,两眼盯着我,仿佛每分每秒都在实现老师的愿望。晓畅摘走了二号卡,上课时他把双唇抿得紧紧的,小脸差点儿绷起来。那位摘走了三号卡的晓斌呢,上课不再趴在桌上左挪右推,做作业时也不再嘀咕嘀咕了。
  意外的或者说是美好的事情接着发生了。第三天,孩子们开始往那儿挂愿望卡片了。呵,五颜六色,还真不少呢。这些愿望有些是写给同桌的,有些是写给朋友的,有些是写给班干部的。好家伙,一个个写得活灵活现,且情深意切!等看完了,有人长吁一口气,有人若有所思,有人乐哈哈拍掌而去……啊?还有写给我这个班主任的呢!
  确确实实,我看见了变化。教室里氤氲着一股曼妙的轻烟,洁白的柔软的,是纯洁的童心吧。有时看过去,却又仿佛是金灿灿的,那该是善良的童心吧。每一张脸上,都有浅浅的笑;每一双眼睛里,都有深深的笑。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便有意识地让学生动手去收集信息并学会及时处理信息。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粗浅的点滴感想。  要引导语文教学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语文课堂教学打破了死扣书本、烦琐地分析课文的局面,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重视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重视学生能够有效地把已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