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页岩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与含油性分级评价——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类型多样和油层甜点预测难度大的问题,开展页岩油孔隙发育影响机制及含油性分级评价研究.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应用扫描电镜、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揭示孔隙发育及含油性影响机制,建立油层分类评价标准.结果 表明:①芦草沟组发育粒间孔型、粒间-溶蚀-晶间孔型、溶蚀孔型、溶蚀-晶间孔型和晶间孔型5类储层,其中粒间孔型和溶蚀孔型物性及可动性最好,晶间孔型最差.②较高的偏粗组分数量、适中的白云石含量和低胶结物含量共同决定优质储层形成,优质储层分布受近物源、高能环境及古凹的控制.③源-储互层或一体型配置模式含油性好于邻源厚层型,15 nm和70 nm为芦草沟组能否含油及含油性变好的孔喉半径界限.④以孔喉结构与含油性关系为指导,划分出Ⅰ类油层、Ⅱ类油层和Ⅲ类油层.芦草沟组一段二亚段优质储层发育,源-储配置佳,油层甜点分布规模大.研究成果为芦草沟组页岩油油层分类评价及甜点预测提供了地质依据.
其他文献
某翅片式空冷器管束在投入使用前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发生泄漏.通过宏观检验、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了该空冷器管束鼓胀开裂的原因.结果 表明:该翅片式空冷器基管中存在残留水,在低温下水结成冰造成较大体积膨胀,对基管产生径向冰胀力,从而导致基管发生鼓胀并萌生裂纹,最终在气密性试验时发生开裂.
为助力古龙页岩油地质研究,加深对油井压裂改造参数及不同层段返排情况的认识,依据勘探数据,选用生产测井组合仪和超声波多普勒三相流测井仪,对一口油井在其压裂返排后期开展了三相流组合测井.获得了不同油嘴尺寸生产条件下分层产出数据,包括产出流体性质和层段油气水产量贡献率,明确了各层段产水、产油贡献率与压裂改造参数、采排制度的相关性.
近年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超深层碳酸盐岩中发现了10×108 t级油气田——顺北油气田.顺北油气田的圈闭为新发现的断控缝洞型圈闭.在走滑断裂作用下,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因构造破裂产生了大量裂缝、孔洞与洞穴,形成了沿走滑断裂带展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这些储集体在上覆泥质岩区域盖层和致密碳酸盐岩局部盖层封挡条件下,形成了断控缝洞型圈闭.根据走滑断裂构造样式、破碎程度和内部储层分布特征等控制因素分析,将断控缝洞型圈闭划分为压扭型、平移型、张扭型及复合型等4个亚类.断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是典型的岩溶缝洞型油藏,以溶洞和溶蚀缝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古岩溶缝洞如何划分与分类描述是制约该类油藏精细开发的核心问题.以塔河四区为例,以具有统一的岩溶水流动样式和循环路径为基本原则,研究了岩溶缝洞的成因关联性、缝洞分布控制因素以及缝洞产能特征的差异性,提出了表层型、暗河型和断控型3种类型缝洞划分方案,表征不同的古岩溶缝洞分布特征与发育规律.同时,进一步阐明了构造变化、溶洞垮塌和充填3种古岩溶缝洞的改造作用及规律,表征了改造后的缝洞内部结构及空间分布模式,成功指导了塔河四区储量动用评价和
针对四川威远页岩气威204H14-1井四开地质情况复杂、地质靶区不确定、水平段地层倾角多变、水平段后期岩屑携带困难等一系列钻井施工难点,在仪器优选、钻具组合优化、钻头优选、顺层复合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井的钻井实践,成功解决了上述钻井难题,保证了井下安全作业,实现了造斜段、水平段“一趟钻”完成施工,对于该区块水平井后续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随钻钻具的工作条件恶劣,在井下承受着扭转、轴向拉压、振动、冲击等载荷,特别是在钻具截面突变处,应力易集中且急剧增加.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微裂纹容易产生,在钻井液的腐蚀影响下,引发裂纹扩展和钻具断裂,造成井下事故.以随钻钻具突变截面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通过施加约束,得到截面突变处应力分布规律,并据此提出结构优化方案,为钻具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了解页岩油气资源潜力,需要不断完善页岩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加强资源评价工作.页岩油气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其地质特征与常规油气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不完全适用于页岩油气,需要发展适合页岩油气特点的资源评价方法.一般来说,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较大,但是采收率较低,因此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不仅要关注地质资源量,更要重视可采资源量.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基本采用成藏思路而很少采用成烃思路.目前页岩油气资源评价主流的基本方法有两类:①基于页岩油气层含油气量的地质资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陆上四大含油气盆地之一,但天然气勘探进展缓慢,已有发现主要集中在盆地的东部和南部.基于天然气的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发现了4种类型的天然气.第Ⅰ类天然气主要来自下二叠统风城组湖相烃源岩,可进一步细分为ⅠA(主要来自沙湾凹陷)和ⅠB(主要来自玛湖凹陷)两个亚类.第Ⅱ类天然气为沙湾凹陷深部石炭系和下二叠统佳木河组高-过成熟腐殖型烃源岩生成的煤型气.第Ⅲ类天然气为第Ⅰ和第Ⅱ类天然气的混合气.第Ⅳ类天然气为油藏破坏后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而形成的次生生物成因气.白垩纪,沙湾凹陷风城组
选取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肖尔布拉克剖面出露的走滑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观察描述、取样鉴定、地化分析等研究,刻画出肖尔布拉克剖面走滑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建立了该断裂带的控储模式,为塔里木盆地断溶体目标研究提供了地质模型.结果 表明:肖尔布拉克剖面走滑断裂带近垂直切穿中寒武统沙依里克组与阿瓦塔格组,根据两盘地层对接关系判断其为右行走滑.断裂带内部发育由断层核与破碎带组成的“二元结构”,其中断层核主要由断层角砾岩带与方解石充填脉组成,角砾岩性与围岩一致,呈棱角-次棱角状,反映近源破碎、垮塌堆积形成.断层角砾岩被方
为加深对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岩浆侵入作用的研究,运用研究区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在详细刻画火成岩侵入体及相关构造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岩浆的垂向侵入模式,确立了岩浆的侧向流动方向,探讨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 表明,顺北地区的碟形火成岩侵入体一般沿中、下奥陶统顶界面及以上界面层状叠置分布,碟形岩床之上发育逆断层和高陡裂隙两类构造,由此自下而上形成了“岩浆通道、叠置岩床、高陡构造”的岩浆垂向侵入模式.碟形岩床及相关构造的展布特征表明,该区岩浆自深部侵入到中、下奥陶统顶界面之后自北向南呈放射状侧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