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朗读的不和谐音符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美妙的乐章。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和谐的音符:重讲解轻朗读;默读速读代朗读;“固定声腔”读文章;教师范读缺失;朗读“贵族化”。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朗读;不和谐音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82-01
  
  “好文自应琅琅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这乐章中存在以下不和谐的音符。
  1 重讲解轻朗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把文章的层次、中心、写作方法这些结论,或者说这几条“鱼”送给学生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学应重视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我国历史上有无数学者、大作家朗读感悟的事例,如扬雄“读千赋”杜甫“破万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也证明了读者自身朗读、体味的重要。语文学习要注重过程,靠朗读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无须长篇累牍地讲解。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读出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和深邃哲理,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岂不更好?
  2 默读速读代朗读
  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节省时间,习惯采用让学生们默读速读课文的形式。默读速读代替了朗读,成为课堂上阅读文本的主流形式,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朗读得不到训练,朗读能力会越来越差,这势必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本是“读”的学科”,不应只是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外加口與耳才好。”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调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感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会成倍提高。加强朗读教学,还可增强记忆,加深识记的牢固程度,据研究,阅读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默读所能记下的内容大概只有五分之一,而朗读一遍则会对二分之一的内容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尽管朗读的速度比默读慢,效果在某些方面却大大超出了默读、速读,确实是学习中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尤其在诗歌、散文和文言文的教学中,更应重视课堂朗读教学。
  当然,课堂上采用何种阅读形式,要依文体而定,依学生而定,灵活对待,即要突出朗读的重要,又不能总让其在课堂上“一统江山”。
  3 “固定声腔”读文章
  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有这种现象: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文章,存在着一种“固定声腔”。这种“固定声腔”不同于古人根据表达感情的需要而进行的吟唱,也不同于古人带有一定声腔的吟诵。它表现在无论什么文章,遇到抒情就把声音提高,也有节奏、轻重音、语速快慢等的处理,但因没经过用心理解、用情体味,又不够准确到位,往往拖腔拖调,给人读得很投入的虚假感觉。甚至,有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固定声腔读文章的状况。
  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朗诵实际上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而不是一味地卖弄声音和所谓的技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消除这种朗读的“固定声腔”,只有经过了“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领略了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到文章特有的有时是难以言传的美,进而融入自己的体验后,朗读出来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4 教师范读缺失
  当今的语文课堂,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教师范读愈来愈少见了。许多教师,或以自己的普通话不够规范为理由,或以自己的声音不够完美为借口,动辄就是“请听录音”,或指派读得不错的学生范读。
  想当年寿镜吾先生读书时自得其乐,在学生们面前读得把头“拗过去、拗过去”的情形,给学生鲁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时代的于漪在学习李后主的《浪淘沙》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时,也曾对老师出神入化的朗诵佩服得五体投地;老舍早年听一位老先生范读了几十行《伊利亚特》后,才真正爱上荷马史诗。有人说,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如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有感情地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了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标就差不多达到一半了。这不无道理。教师范读往往更容易让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文本达成共鸣,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产生对语文的浓浓兴趣。
  另外,著名播音员夏青、方明、葛兰等选择教材中的名篇佳作制作成的朗读录音带,读音规范对学生是极好的示范和熏陶,学生可在模仿中增强兴趣,提高朗读水平。但并不是所有的朗读录音都如此,现在的课文录音,尤其是从网上下载的录音良莠不齐,“以机代读”一定要慎重。而学生范读,限于阅历和理解能力,毕竟不如教师对文章把握得好。教师普通话是否规范,嗓音漂亮与否不能成为朗读教学的障碍,作为语文教师要多开尊口,经过自身的努力,练好范读这个基本功。
  5 朗读“贵族化”
  语文课堂上学生读课文时,往往是班级里读得最好学生读,众人听,其他的学生好像不需要培养朗读能力似的。每个班级,似乎都能找到几个朗读的“贵族”,越是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得到的锻炼机会越多,越是朗读水平低的同学得到的锻炼机会越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读。”要鼓励学生以不同形式朗读,以不同理解朗读,实现对文本的再创造。读课文可采取全篇读、分段读、重点句段读等方式,运用多种多样 形式,如提问接读,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表情朗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分合读、自由读等,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好学生朗读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行动起来,注重练就朗读硬功。锤炼教学技能,改变课堂教学中的“怪现状”,给课堂教学以时间的保证、质量的保证,使初中语文课堂朗读这曲乐章奏出更加优美动人的旋律!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72-01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阅读课文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比过去的教材把阅读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更符合课改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精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语文课改实验的面貌: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
期刊
【关键词】 物理问题;模型;过程;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42-01    一个物理问题,都有一定的物理情景,涉及一定的物理过程,要想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必须把有关的物理内容分析清楚。一般说来,分析一个物理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  1 选取研究对象  不论是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电学问题或其他问题,都有一个选择和确定研究
期刊
【摘要】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种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在这些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心灵受到创伤,上进心不强,学习成绩差,经常做些违反纪律的事情。同时,自卑、孤僻、逆反心理也经常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针对单亲家庭的这些异常心理特点,笔者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课堂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矫治,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措施,从而促使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异常心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75-01    高中新教材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所选诗词100多首,在学习这些诗词时,如果仅停留在老师口若悬河地分析,之后让学生听一下录音并背会的层面上,我觉得还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瑰宝。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词之美,并喜欢上这些美玉,提高文化素养,才是诗词教学的最终目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不仅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获取外部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如何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在阅读教学中,仍存在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阅读方法及阅读技巧的指导、缺乏对学生阅读心理的了解等特点。本文主要对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进行探讨,主要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改革的话题在语文界历久不衰,教学作文改革的声势在语文界经年不减。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对作文教学均有明释,且着墨颇多。可以说,作文教学有氛围、有政策。目前需要的是就是总结作文教学“改什么”、探讨“怎么改”的问题。作文教学“改什么”?一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二要改变“重作文布置,轻作文批改” 。作文教学 “怎么改”?
期刊
【摘要】开展课外阅读是新课程理念下开放式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他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课外阅读可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关键词】 新课程;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多年来,城郊初中的阅读教学却遭遇了一系列的困境:教学设施较为简陋,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语文教学只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面对这些困难,在这四年多的时间内,我尝试着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方法,采用了一系列的做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级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87-01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读写的关系上,他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惟有先读书,打好基础,才能搞好写作。”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个道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  要学好语文,仅仅依靠语文教科书中有限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80-01    高中英语新课程与以前相比,大大增加了阅读的广泛性和趣味性。它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体育、卫生以及灾害和环保等广泛的社会领域,并且风格体裁各异。作为教师,对阅读课文导入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由此产生的实际效果。一个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必须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