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达到新的高度,同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新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提出新要求。
  最近笔者认真拜读了赵剑英教授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书,该书是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进行思考而形成的理论成果。书中选取了作者近十年撰写的重要理论文章,对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相关重要理论进行了系统、鲜明的阐释和解读。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理性、科学的分析,加之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工作者的视角,对我们从哲学、历史角度认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书中对于不同文化属性之间逻辑关系的阐释给笔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中,《中国道路的哲学观念》《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两个篇章尤为精彩,读后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较之其他马列理论出版物,笔者认为,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凸显时代性,直面当下重点难点问题
  21世纪的全球局势纷繁复杂。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以本国国情为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了崭新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全新的时代生命力。以21世纪为时空定位,以中国国情为实践基础,构建具有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已成为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本书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对这一时期所呈现的“四个特点”、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等论述做了详细阐述,深入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对的时代特殊性和复杂性,系统探究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同时,作者聚焦时代特征,对改革开放40年来所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等极具时代特点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
  二、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
  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同样,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特征之间、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基因之间同样产生着不同于他国的全新经验。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结合的成功之“道”,梳理其中逻辑脉络,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和原创性的必由之路。
  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中国道路的选择、中国理论的提出和中国制度的设计是中华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创新的奥秘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者以扎实的哲学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等多方面进行了精准的论述。其中,作者成功突破了西方哲学体系藩篱,对实事求是、人民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概念如何与中国实践、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有益探索,构成全书一大亮点。
  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独特视角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植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实践互动作用的理论结晶。
  本书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工作者的双重视角,在书中详尽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以及指导学术出版工作的现实意义。作者在本书中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逻辑性、严密性,同时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在书中多次谈到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这种双重视角的分析解读,则构成本书有别于其他相关理论著作的另一大亮点。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各国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严峻考验。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上下齐心,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维护了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再次用实践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为世界提供了国家治理的现实案例,也证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活力。
  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现象、问题的全新研究和思考,饱含了一位学者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作为一名学术出版前辈对学术出版,尤其是哲学社科领域学术出版的满腔热情和持续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专题策划:缪立平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既是历史發展的必然趋势,也象征着世界多样性文明间的碰撞日趋激烈。话语体系是文化价值观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国家、民族与社会最鲜活的联系纽带。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
期刊
关键词:高考改革 物理学科 教育出版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一、新高考改革动态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
期刊
关键词:“互联网+” 考试类图书 产品赋能 渠道策略  由于强劲的刚需,考试类图书整体销量比较稳定且持续增长,因而一直是各大出版社关注的重要领域。面对巨大的增量空间,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考试类精品图书,确实值得分析研究。本文以“王一珉考研政治书系”为切入点,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深入分析该套图书的策划思路及运营模式,以期探索“互联网+”时代考试类图书的运营规律。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名
期刊
关键词:“十四五” 高质量发展 宏观经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未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研究以往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对2015年美国起诉我国PET“双反”案的过程和出口形势的冲击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着重分析了2015年美国PET“双反”对我国聚酯上市公司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PET“双反”对我国聚酯上市公司的影响确实存在,终裁阶段对聚酯上市公司的影响更为显著。但是,模型中几乎所有的回归参数的显
期刊
摘 要:基于2012-2019年的时序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检验了股票波动、企业家信心对融资融券业务绩效的贡献作用力度,并结合状态空间模型对企业家信心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股票波动和企业家信心都能对融资融券业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且股票波动对企业家信心也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股票波动能持续影响企业家信心。企业家信心是股票波动作用于融资融券业务绩效的路径,股票波动可以通过影响企业
期刊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华传统诗词不仅仅是文人案头书写的文学艺术,而且是用于诵读和吟唱的语言艺术。吟诵,是我国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一种传统汉语诗文口头表达方式,此后渐被采用为读书的主要方法之一。汉语吟诵历史悠久,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有如此巨大的文化价值,但是在近百年来,由于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变革,致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几乎被人们忘记。面对着吟诵将要失传的现实,一些有识之士也曾倾力做过抢救
期刊
摘 要:研发中小学吟诵技巧类产品,对我们保护、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出版单位应积极呼应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研发匹配中小学使用的吟诵技巧类教辅,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广西教育出版社积极研发中小学吟诵技巧类教辅读物,体现了出版人的责任与担当。文章以广西教育出版社《中华经典诵读》为例,分享中小学吟诵技巧类产品的研发与实践经验,以期能给更多此类选题的研发带来启示。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热,古诗词图书层出不穷。本文从策划编辑的视角,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词大发现:古诗词创意图解》为例,重点讲述了编辑如何在同质化选题中做好“微创新”。  关键词:诗词类图书 编辑工作 选题策划  《诗词大发现:古诗词创意图解》是语文特级教师蒋军晶携手长江文艺出版社共同打造的诗词书。是作者和一帮孩子花了两年多时间一起研讨出来的诗词课,内容和形式都非常独特。本书内文初
期刊
摘 要:日本图书的引进出版一直是东方出版社的重点发展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稻盛和夫的系列著述。该系列一经引进就受到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对东方出版社稻盛和夫系列著述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化出版、民间化交流、产业化运营三条经验。  关键词:引进版图书 中国化出版 产业运营  坚持人民情怀、东方智慧的东方出版社,1985年作为人民出版社副牌社创办以来,特别是2012年剥离转制成为独立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