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困生”喜爱物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中考物理成绩统计中“低分率”偏高,物理“学困生”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认为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初中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藏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成功学习物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困生  激趣  生活  情景  科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3-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这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兴趣和潜能。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浅谈物理课堂可以如何“激趣”。
  一、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激趣,让“学困生”喜欢上物理课
  “亲其师方可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平时与学生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自身的形象、气质、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老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语言,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泛指教师课堂所说的所有的话,尤其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语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給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应该是具有渊博的学识,是教育的行家,不然,学生对屡屡一问三不知的教师是失望的,这样的教师只会窒息学生的求知欲,以其昏昏,岂能昭昭。所以一个合格的、受学生敬仰的教师必须掌握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二、巧借生活情景激趣,让“学困生”感到物理无处不在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物理”的本义其实就是发现宇宙万物存在的道理和规律,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物理课堂上巧妙地借助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可以把物理知识变得“有血有肉”、随处可见,增添了物理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注重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才能激发物理课堂教学的活力。
  以生活情景的导入,引出物理问题。教师要善于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物理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物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物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压强》时,首先我让学生来表演钉钉子:一个是尖的,另一个是钝的,让其分别用锤子钉入木头里,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接着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利用自己的圆珠笔和三角板,分别用手指压住其两端,体验一下两个手指的感受。由此生活情景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纷纷提出了了各种物理问题:为什么尖端的钉子更容易钉进去?钝的不容易而且要更用力?与圆珠笔两端接触的手指,尖端痛而平端不痛(三角板一样)?从而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情景中,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乏味,增强了教学的实效。
  三、注重科学探究激趣,让“学困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成就感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通过“引导”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困生”知识面不宽,平时也少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因此往往提不出探究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引导启发,才能诱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如在教学“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时,结合教室内悬挂着的一串小彩灯进行启发:串联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依次通过小灯泡流向负极,电流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就会七嘴八舌的说出多种猜想,包括“学困生”也兴致盎然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自然就激发了他们要进行探究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探究过程开了个好头。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学困生”也并不是生下来就注定是差人一等的,造成“学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内在的潜能没有被激发出来。作为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和懂得激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2]廖伯琴.《物理教学探讨》.物理教学探讨杂志,2008
其他文献
利用无限的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清洁无污染的氢能,具有重要价值。g-C3N4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高稳定性、独特的光化学性能等优势,在光催化产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单纯的g-C3N4存在光电复合效率高、量子效率低等问题,通过修饰改性技术改善g-C3N4的光催化性能具有较好的研究意义。本文采用前驱体热解聚合法制备了g-C3N4催化剂,并通过制备Au/g-C3N4、 g-C3N4/TiO2、Au/g-
【摘要】中专学校的特色之一便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尤其是化学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教师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了中专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化学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提高中专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地位。  【关键词】中专化学 实践 联系生活 增加实验 结合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摘要】光栅衍射是波动光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加强教学效果和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角度出发,用振幅矢量合成法来分析衍射明、暗条纹的产生及条纹特征,以期对光栅衍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光栅衍射 明暗条纹 矢量合成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49-01  引言  在波动光学中,光栅衍射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非常有必要。针对学生在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培养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技能的重要性,知道怎样是规范操作,清楚为什么要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自我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达到培养目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 分析化学 实验技能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
近一个时期,《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抓住一些在群众中有重大影响的认识问题、是非问题,组织读者开展专题讨论,这是帮助人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好办法,是群众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会运用到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平台。以互联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怎样把这些新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现代信息技
期刊
能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极为重要。煤炭等能源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不仅会严重破坏开采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会严重污染消费
笔者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实施了一年的“自主-互助”教学形式,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发现该教学形式能较大程度提高课堂效率,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给学生增加展示自我、锻
渤海是我国海上石油的重要产地。海洋水文环境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活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往往因为海上没有常规的长期海洋环境监测站,其水文环境特征不被人们所了解。本文使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我国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如何处理、再利用富营养化水体是水处理过程中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新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二级标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