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笔谈(二)——防御性思维与史学理论萎缩的后果

来源 :史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学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也到了一个可以而且应该有所反思并期望开辟新时代的时间节点。2015年9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所,在北京举办新时期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邀请20世纪80年代参与史学理论研究的学者与会,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切身体会,回顾和反思这几十年史学理论研究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学术见解和真知灼见。现选择与会学者的部分发言稿组成两组笔谈,在本刊陆续刊出,以飨读者。总结过去,开辟未来,是当下学界同人的共同愿望,每位学者都会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所以,本刊希望广大史学理论工作者就此话题发表意见,以使本选题的讨论能够持续不断地深入下去。
其他文献
我认为,创建在系统阐释中国历史进程方面更具说服力的新型中国历史理论,是中国学术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学术回顾应当主要看成绩,学术展望应当主要看问题。看成绩,可以学习他人之长,增强学术自信,避免虚无主义和妄自菲薄;看问题,才能认清努力方向,拓展研究思路,避免夜郎自大和固步自封。这里想讲一点个人的感觉、判断和展望,主要分析中国学术目前存在的若干重大问题。1.创造新型中国历史理论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理据我的几本代表作获得同行的肯定,也都获得好的奖项。然而,
在美韩同盟关系的历史进程中,卡特政府的对韩政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卡特政府积极推行人权外交,首次把推动韩国的政治民主建设提高到空前的高度,并首次明确提出从朝鲜半岛完全撤出美国地面部队。然而,由于美国政府内部的分歧及韩国方面的抵制,卡特政府的这两项对韩政策最终黯然收场。卡特政府的对韩政策结局,说明即使是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卡特政府,也难以摆脱美韩安全关系为核心的同盟关系束缚;而美国对韩国的政治民主建设目标的实现,则也需要假以时日。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自1947年2月黄金风潮始,国统区在这一年中遭遇了数次物价上涨。它不仅成为国民政府军事、政治危机在经济上的表现,同时又酿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危机,侵蚀着国民政府的政治权威。以经济学人为主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聚焦经济危机问题,就其原因以及解决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文重点关注经济学人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危机的思考和讨论,由此反观国民政府权威的衰落以及在此过程中他们政治态度的转变。
"瓯脱"是匈奴游牧社会一项特有的名物制度,但关于其语义,目前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注意到,耶律铸《双溪醉隐集》释"瓯脱"为"帐幕",此与草原游猎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北族政权统辖的社会基层游牧组织所遵循的游牧分封秩序乃是一个很少谈及的话题。在解决"瓯脱"问题的基础上,便可进一步阐释"分地而居"制度的另一种政治内涵。
大革命时期,宋子文既是国民党人联俄政策的受惠者,又是后期重要的参与者,甚得苏俄顾问的信赖和支持。宋凭借其身上的"左派"亲苏光环和与苏方的良性互动,得以在政治舞台上快速崛起。北伐军兴,受命执掌财政大权,成为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政治新贵。他一度在若干问题上秉持左翼立场,并试图化解蒋介石与鲍罗廷的矛盾。但随着革命危机的日益严重和内部分歧的加剧,宋子文的认知和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产生了抵牾和怀疑,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打下了他其后在政治上剧烈反转的伏笔。
天津沦陷后,日本占领当局迅即组建治安维持会,同步开始实施物资管制和物价管控。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及天津市政府发布系列控价法令,均赋予商人团体以重要职责,而经历人事改组的商人团体,对此亦无由推脱。在日伪构建的物价协力体制中,商人团体在"价格协定""价格自肃"方面担当重要角色。所谓协定,即官方与同业公会合议定价,商家须按此售卖不得私行加价;自肃是要求同业公会主动领悟政策精神,自励自控。决策程序有别,而控价目的一致,早期以协定为主,后期因物价全面上涨,协定难以坚持,逐步向自肃过渡。但如结合物价上涨之大势而论,日伪天
因战后国民政府对全国各省分批豁免赋税和"二五减租"一年的政策未能真正在包括四川在内的大部分地区践行,随着局势的变化,1949年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决定在四川省实施永久性的"农地减租"。在农复会的补助之下四川省开始实施减租,并选定了华西实验区在内的五个行政区为重点实施区域,期间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这次减租中国家与乡建社团的配合得到了较好的展现,同时,通观整个战后减租活动,也可以从中看出国民政府在战后减租问题上的坚持与无奈。
近代以来,铁路、轮船、电信邮政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兴起,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转型乃至对外交流的开展,都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无疑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近年来,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的研究异军突起,方兴未艾。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展及方法论的变革,在坚持强调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掠夺、主权侵略的前提下,强调现代技术与经贸发展为近代中国社会根本动力的基本理念,注重对现代交通体系引入中国后引发的以工业化、城市化、管理体制现代化及社会变动为特征的社会变迁研究,具有细化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方法论的启
有兵斯有财,有财斯有兵,垄断军队与地方财政,是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政治的通行逻辑。1928年北伐胜利之后,国民政府逐步施行多项统一政策,实际挑战了这一逻辑。1928年至1930年期间,阎锡山与蒋介石在华北税收权力分配、编遣政策制定及执行、编遣公债的发行与使用等一系列事件上,保持了一种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互动关系。中原大战之前,财权与兵权的政治博弈,是蒋阎关系破裂的重要因素,反映出现代国家中央政权建设的固有矛盾。
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交游广泛,三教九流,无人不交;工农兵商学,无界不往,堪称同时代社会活动家之翘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藏《黄炎培日记》手稿中所夹共106张名片,其身份、职业有教师、官员、商人、军官、医生、银行家,也有国外知名教育家(如孟禄),甚至还有下层民众,可视为黄炎培社会交往活动的一个缩影。黄炎培社交网络的形成、扩展,随着他社会活动的发展而日趋扩大,并与社会环境和政治局势息息相关。解读《黄炎培日记》手稿中夹藏的名片,能够透露给世人很多微妙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