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者“通吃”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2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既然还不知道自己真正对什么感兴趣,各种机会又都不错,那就应该多去试一试,在不断的试错中,一定会找到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擅长的一件事。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并没有仔细去了解各个社团的具体情况和活动方式,看到有趣的就直接报名了,直到参加几次活动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擅长或喜欢这些事,但我当时认为也不能立刻就退出,因为这样是不负责任的,至少我要在这个领域、这个社团组织待上一个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时间,阶段性地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和任务才行。
  就这样,大一宝贵的一年时光,我就浑浑噩噩地过去了。当我进入大二的时候,我发现身边很多在大一时专注某一项或两项事情的同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或者至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有时候,我从媒体上看一些光鲜亮丽的人物的报道,我感觉他们似乎是全能型的人才,做任何事情都很擅長、都能取得成就的,但经过大一这一年,我发现,事实并不像我想的那样。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最多只能专精于一项或两项事业,并把它做好。其实专攻一两样就够了,因为winner
其他文献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让中医药文化走出国门,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关键在于重构中医话语。目前通行的做法是用西医话语体系来翻译中医文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世界对中医的认识。在\"一带一路\"的语境下重构中医话语,其核心是重译,这就需要重视中医翻译。本文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1980至2019年间的中医翻译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首先梳理了40年来国内中医翻译研究的发展概貌,然后回顾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它们集中体现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医翻译策略与方法、中医翻译与文化
赛事导师  第一次与“双创”赛事结缘,是2015年我主持学校“挑战杯”和“互联网 ”比赛。学长们热情阐述自己的学术论文或者创新创业项目,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热情。后来我与小伙伴们一拍即合,大胆地去联系了“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优秀指导老师石涛院长。  我们8个本科生去办公室拜见石院长,内心十分忐忑,可没想到一通畅聊下来,石老师除了给了我们很多建议,还爽快地答应做我们的指导老师。所以有时候一定要主动
虚拟物品交易: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个为大家现身说法的就是笔者自己了。我是一个重度手游爱好者,也常常为游戏“氪金”。去年年初,我看上了王者荣耀游戏中新推出的一款游戏人物皮肤,但288元人民币的官方售价确实让我下不去手,于是我便在闲鱼上搜索,希望能找到便宜一些的充值渠道。在一番浏览之后,我找到了一个以128元的价格挂售同款皮肤的卖家,在APP内简单交流后,其声称有内部渠道充值到自己账号,只需要提供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