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yua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主要应当从鼓励、启发、培养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一、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完成作业;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可是一旦离开课本,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寸步难行。的确,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许多有形无形的“牢笼”。面对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生活,学生的感觉、想象、思维和情感却都被“引导”就范于固定的模式,只有符合这模式的才被允许,才能得高分。这样僵化的教学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即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分析、综合、推理,进行创造思维。而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才会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特别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还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学生的身心得到了解放,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在探索创造中提高自己。
  二、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只听,只记却疏于思索的状况。不少学生你问他有问题没有,他总是说没有,但一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还有部分学生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是写起作文来仍旧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虽记住了某些知识或词句,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启发创造思维,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遂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变“教”为“导”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疑难问题,让全体学生一起动脑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最后让学生向教师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记得有一位先哲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启式教学,有效提高了小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知识的积累沉淀,就谈不上创造力的发展。可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时间、精力等的限制,小学生知识面较狭窄,尤其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还处于较低下的水平。在让阅读教学走出费时低效的问题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又一次充当了好帮手。首先,提供阅读情境,优化阅读心理。不可否认,语文课本是学生们最基本的阅读素材,课堂是他们走向阅读殿堂的途径。可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总怕学生看不懂,还没让学生读就先把好端端的一篇美文由字词句逐步解剖得体无完肤,不仅完全破坏了文章美感,也驱逐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情境。如诗歌散文,我为之添加相应的音乐背景渲染气氛;实物说明,我为之补充对应的实物图像加深印象等。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新情景,进行视角转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补充阅读材料,管理阅读活动。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采的信息资源,各式各样的学习软件和网络资源也为我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便利的途径。结合课内学习的进程,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编制了一些补充性文章,建立了自已的阅读库。这样不仅查阅方便简捷,而且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同时我们的教学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而他们的理解和阅读水平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样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信息,自主查找所需资料,这样既扩大了学生阅读视野,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阅读水平,选做文后的辅助训练,及时信息反馈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甚至能让一部分理解力强的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认识,一步步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网络。第三、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学生能质疑,表明他已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在发现过程中已有所探索,已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
  四、注重激发学生和创新动力
  学生思维的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如我在讲《孔乙已》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让学生把握了人物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我还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构思精巧的小说佳作,去掉结尾,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续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我还给学生推荐一些名篇名着,让他们去阅读,再谈谈自己读后的心得,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
  总之,创造力是教育事业乃至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金融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经济的实力,中国金融改革的内在逻辑,就是配合并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有多种能力构成.同课异构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对同一节
热爱绘画的惠斯勒在测绘局工作。上司查尔斯指派他去芝加哥绘制一座桥的测绘图,然而他交来的图稿,竟然是一幅布满苔藓的石桥图,还有几个小孩在上面嬉戏。查尔斯呆住了,“我要的是
期刊
由于职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知识较弱,所以职业院校开设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以后面临工作岗位的多样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吸引、调动更多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让活动更加接地气、变鲜活,即日起,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群众路线网将联
摘 要:传统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往往只关注课堂讲授的重要性,教学实效性较差,亟需改善。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語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思考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必须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我国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许多项目已经具备了压倒性的优势,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体育事业取
有一个被称为“渔王”的老人感到非常苦恼,他经常向周围的人抱怨:“我真不明白,我捕鱼技术这么好,我的三个儿子却为什么这么不成器?我从他们懂事起就教他们捕鱼的基本知识,告诉他们
期刊
三十年前,新加坡就感知到了信息通讯产业的强大吸引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其电子政务的建设。为了提升公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品位,加快新加坡的全球化进程,新加坡政府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