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海:德育应回归生活世界的或然向度 等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文海:德育应回归生活世界的或然向度
  陈文海在《教育学术月刊》2012年第6期撰文指出,当前,不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践运行,都多把回归生活世界划分为实然和应然两个向度,这大大消减了学生主体的多样性和生活本身的无限可能性。在实然与应然的张力结构之间,应存在一种或然向度,指向人的可能生活。
  为此,应重构学校生活,让教育成为一种可能生活。首先,可能生活是“具体个人”的可能生活。教育对人的尊重必须体现在对具体个人的尊重上,注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第二,可能生活需要重构学校制度生活。学校制度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应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立规矩”的同时要“留空间”,为学生的差异性留下广阔的生存和生长可能。第三,可能生活需要主体自觉创造。对教师而言,要增强教育智慧,面对具体的学生个人和生动的教育事件,创造性地在过程中解决问题。对于学校而言,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为学生自主道德建构提供良好外因。
  温小军:澄清学生生活经验的概念有助于理性把握其课程价值
  
  温小军在《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8期撰文指出,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实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究竟什么是学生生活经验,人们大多对此语焉不详。对学生生活经验理性把握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在学生生活经验课程参与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学生生活经验为什么要参与课程,如何参与课程等上模糊不清。
  学生生活经验可理解为: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以及个人选择的休闲生活中自主、自然、日常活动的结果。澄清这一概念,有助于理性把握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一方面,学生生活经验蕴含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参与可将学生在校外生活中的能动性迁移至学校之中,从而通过学生对课程的主动参与去实现自身主体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生活经验本身存在肤浅性、松散性、大众性等特征。从构建“可能生活”的角度来看,学生生活经验履行的主要是一种工具性价值,即为更好地实现现实生活向“可能生活”的过渡而搭桥铺路。综合以上,可从本体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个维度、正面和负面价值两个方面来全面、理性把握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
  郑敬斌、王立仁:应科学确定各学段德育内容的有序层次
  郑敬斌、王立仁在《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有效实现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科学衔接,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关键部分,也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当前,学校德育内容在衔接整合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简单重复、倒置和脱节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科学确定各学段德育内容的有序层次。
  小学阶段应注重生活体验,培养良好习惯。在教育内容呈现上,应力求教育内容的形象性和具体性,注重点滴小事的潜移默化。中学阶段应引领学生感悟,提高品德水平。学校应该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现存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传输有针对性的德育内容,注重使学生了解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正确地确立人生的目标,具备健康生活的态度。大学阶段则侧重理论传达,引导思想进步。在内容层次上要突出基本理论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其他文献
责任感是驱动人一生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是获得他人信赖和尊重的重要方法。在公民责任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人们的视角更多地关注于中学、大学的孩子,而对小学生责任教育的研究重视不够,使小学生的责任教育陷入了困境,具体表现为:对责任教育认识过于狭隘,责任教育方法过于单一,责任教育的评价过于肤浅。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形成对学校的责任意识,让责任教育内化到学生的心灵世界,笔者对于
【摘要】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体系下,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響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在新的教学发展形势下,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而且还能够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验研究
中央文明委: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    中央文明委于2009年11月29日至30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明委主任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基础,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主要任务,着力建立健全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泰戈尔)  ——题记    【案例描述】   案例1:一次,我借班执教《我不任性》(苏教版二上)一课,引导学生通过看连环画“爱耍脾气的贝贝”,了解什么是“任性”之后,设计了“实话实说”的环节:“小朋友,你什么时候也和贝贝一样任性?想一想,然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同学们例行公事似的侧过身,却并未坦言。我开导他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学生却
【摘要】近年来,英语专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危机。调整思路、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英语专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本文以上海建桥学院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构建层级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能力;层级式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张艳春(1982.05-),女,汉族,上海人,上海建桥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教育研究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掌握前人总结的已有理论,紧紧依靠广大班主任丰富的实践、成功的创造和失败的教训,特别要认真学习魏书生、李镇西等一批优秀班主任的典型案例,从中认识我国班级教育本质属性、规律、过程等,从而提高我国的班级管理水平。  在研究魏书生班级教育操作系统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索,众多操作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和内在规律。  班级教育操作系统的最基本单位是班级教育操作因素。构建班
编者按:  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很多,而用画图的方式来研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应该是一种独特的创意。从本期起,本刊将连续刊载唐云增老师的《魏书生班级教育图文详解》,希望能给广大班主任老师带来别样的启迪。    怎样学习魏书生?怎样研究魏书生?这些问题,一直贯串在我学习、研究他的始终,很长时间里,理不出个头绪来。后来,我才慢慢地明白,没有人能为我设计好一条学习魏书生的现成的路可走,没有人能为我预设好一种方法
真正有效的品德课堂教学需要灵动。那么,如何促进品德课堂教学变得灵动有效呢?基于品德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基本理念,从教材出发但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可沿着将教材立体化、动态化以及开放化的思路来展开,从而切实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雷雨来了》是苏教版与中图版一年级下册“火热的夏天”主题单元中的一课。其教学目标大致可
【摘要】英语是初中学习阶段难度比较高的一门学科,而且由于目前世界趋于国际化的形势,导致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因为我国应试教育的原因,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并不是很好,甚至不喜欢学习英语,而英语不错的学生基本上掌握的也都是“哑巴英语”。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就探究了如何通过课堂导入的策略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此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策略  【作者简介】易文香,湖南省邵阳市隆
2010年11月5日,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和公安局联合在石岐中心小学举行了中山市校园网上警务室开通仪式。  校园网上警务室是全国警校合作的首创之举,是中山中小学开展警民共建的新形式,也是在新形势下搭建的一座学校、公安、家庭之间的“连心桥”、“便民桥”。长期以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校园安全、师生安全的工作,在市综治委牵头下,联合公安、教育、工商、文化、卫生、城管等部门,经常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