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助力思维提升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六上第三单元中,出现了一篇与众不同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课文由四篇材料组成,是由非连续性文本串连了说明文、故事、图片、平面示意图等文本样式而成的,这有别于之前所见的简单的、形式单一的非连续性文本。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非连续性文本”(以下简称“非连”)一词在语文学科中正式出现,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目前语文学科接触到的“非连”,通常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文本构成,一般包括图表、图文、说明书、广告、地图等。作为文本的一种类型,“非连”既具普通文本的基本特点,但在语言和结构组合方面又有别于其他文本形式,在提供有价值信息方面,“非连”具有其独到的优势,阅读过程中,教师学生只需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判断,便能迅速快捷地寻找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
  二、阅读“非连”的价值
  专家指出,阅读“非连”可以“化零为整”,将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弥补单一的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不足,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可以锻炼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阅读“非连”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抽象思维能力。
  1. 提升直觉思维的感悟力和反应力。资料卡片、几则有关联的材料,其表达的重点是显而易见的。阅读此类文本时,学生需要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快速感悟判断,将所得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和总结,从而概括出文本显现的某种规律,甚至提炼出某一概念。有的“非连”看似直白,但往往是碎片化的,比如,说明书、图示等简单的“非连”,这类文本中哪些内容有价值,因人而异,阅读复杂而详尽的地图,游客的目的地、游览路线等决定着地图上信息的价值含量。所以,在阅读这样的“非连”时,必须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从文本中快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这对直觉思维是一种考验。对于图示、表格类的“非连”不仅能“意会”,更要能“言传”,条理清晰地概括出图表所表达的内涵。
  2. 提升形象思维的发散力和转换力。第三学段的阅读,学生不仅要明白文本中“有什么”,更要学会“怎么做”,这就是形象思维的发散力和转换力。在阅读“非连”时,学生要根据要求,利用自己的经验,提取归纳的信息进行处理,有时甚至还需要再通过其他更多渠道搜集信息,利用其他方式呈现信息。如,在乘坐公交车时,公交站台上的站牌信息就非常丰富,公交车行进路线、始末班车时间、甚至同一站台上会有多个站牌,人们需要细细辨别:哪几路公交车可以乘坐?哪一条线路方便又省时?方向是否正确……阅读此类“非连”,有利于促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信息处理过程转换能力的发展。
  3. 提升抽象思维的洞察力和批判力。阅读“非连”,不可避免地需要根据材料判定事物的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区别或联系,更多的要求是要能运用抽象思维对事物做出评价。例如,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漫画,阅读中要能迅速捕捉细节,对文中隐含在细节中的重要信息或特殊含义,能够给予直接的揭示。经常阅读,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洞察力,甚至能联想到生活中存在的类似现象,从而作出判断,辩证地批判地看待问题。
  阅读“非连”,不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书本走向生活实践,从而对阅读“非连”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阅读满足需求。因为这类文本的阅读技能可以直接迁移到生活中,巧妙地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独特优势,可以让学生深刻感知语文学习的功效。
  三、“非连”阅读教学
  “非连”的阅读不是单一的某种形式的阅读,而是具有跳跃性的阅读方式。该如何进行“非连”阅读指导呢?
  1. 创设思维情境。“非连”主要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贴近生活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形象思维的适应力。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针对这篇自读课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识别文本的主题,找出文本写作目的,联系不同资料,根据实际需求,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自读提示中“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是符合生活实际的阅读任务,需要学生阅读材料一、三、四。快速浏览后,发现“材料一”要细读第二和第三部分,抓關键词计划参观路线,那些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方位词等,是设计路线的关键词。“材料三”和“材料四”需要把握的重点信息就是不逆行、不到未开放区域参观,图文对照阅读,让设计快速、合理。“材料一”,可以边读边画示意图,介绍时,其他同学可以对照“材料四”的示意图进行验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模拟生活设计环节,比如在《故宫博物院》教学后,再请学生根据携程APP上各类交通工具的用时以及价格,进行前往北京的旅游攻略设计,包括使用高德地图、选择公交车乘车路线等。这样系统性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非连”从课堂走向生活,让阅读真正服务于旅游出行等日常生活。
  2. 提供思维材料。由于“非连”让读者发现的信息大多是跳跃的,存在思维的“断层”,所以教学中,教师也需要适当地提供思维材料。比如,学习《故宫博物院》时,笔者给学生发放了一份学习单,包含了阅读任务、材料选择、阅读方法等栏目,学生边读边记录,使阅读思路更清晰,更有意识地熟练运用阅读的方法。
  精选材料,使用“非连”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读懂作者的思维,例如表格、思维导图等。学生边阅读,边提取相关信息,以“非连”的形式,呈现出连续文本所表达的意思,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思考、理解,又能检验学生阅读过程中理解是否有偏差,以便能及时纠正。例如,阅读一些说明文,可采用设计表格的方式,如四上《蝙蝠和雷达》,可布置学生将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环境布置、怎么实验、实验的结果进行归纳列成表格,便于清楚地进行比较,提高横向比较能力。这样使用“非连”,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反过来,学生也会根据表格的前后顺序进行介绍,表达就更加有序了。   3. 提示思维方法。“非连”往往是多个甚至多种文本的组合,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些学习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形成常用的阅读方法——对比。
  (1) 对比目录,相同之处见特征。统编版教材单元主题分明,尤其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有别于其他单元。三上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单元主题为“留心观察”。有的教师就善于利用目录和单元导语,出示前面所学课文目录和本单元的目录,引导学生去对比,发现这个单元的特别之处,然后再读单元导语,自然而然引出“仔细观察”这一主题,从而将细致观察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中,让留心观察深入人心。“交流平台”也采用“非连”样式。
  (2) 对比纵横,异同之间见规律。表格是经常出现在学生面前的“非连”的一种形式。阅读表格,首先要关注“表头”,因为表头就直观地告诉了读者表格的内容。再阅读表格内的项目、数据,既要关注纵向变化,也要注意橫向联系,在比较中,学生便很容易发现表格暗含的信息,发现一些规律,像数据的增或减等。
  (3)对比材料,抓住关键作取舍。“非连”的材料很多时候看似简单,但其实暗含了许多干扰信息,显得比较繁复,需要对照比较进行筛选。第三学段中出现的“非连”材料,明显的信息确实易于发现,但隐含信息也存在,要准确分辨则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含有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快速锁定自己需要的目标内容。
  4. 促进思维的跃迁。阅读“非连”,往往涉及信息的组合和重组,教师要关注那些易于涌现新意、灵感的文本,把思维引向新的方向和高度。不少“非连”中,既有图表又有简短文字。这类文本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还要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既要关注图表内容,又要领会文字含义,从而读懂图文背后的含义,再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甚至可以在活动中创作“非连”,某校读书节开展了一项活动——读书节徽标设计,征集表中除了图案的设计,还要求学生对设计意图进行阐述。教师指导后,六年级的学生就能图文结合,对徽标中每个图案的含义进行介绍,关注节日主题,从整体到局部,先主后次,完成设计读书节徽标。
  “非连”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在统编教材中,目录、单元导语、阅读链接、古诗词注释、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课文中的阅读提示、阅读批注、课后的资料袋……这些“非连”,只要教师巧妙运用,关注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关注学生从多元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重组信息能力的培养,定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近年来成为教育领域广受热捧的高频词——教学研讨围着它,申报课题盯着它,各类教学杂志也聚焦于它。各学科一面倒地将它“宠”成教学的“新贵”,大有“言必称‘深度’”的倾向,语文学科也不例外。但静观热闹景象后会发现,人们对“深度”之“度”却鲜少研究,多数言说者对“深度”之边界没有清晰的深刻认识。面对此景,笔者稍有一丝隐忧——凡事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教学如果一味追求“深度”,甚至“深而无度”,则
期刊
【片段一】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写诗》,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好朋友——生字词,开火车读一读。  【片段二】 同学们,上新课前,咱们再把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读一读,齐读。(指名读)  【片段三】 同学们,老师将这些词语放进句子里,你们还会读吗?(齐读检测,反馈)  ……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在课堂教学研究上下足苦功夫:种子教师课、青蓝工程汇报课、教坛新秀课、研究性骨干教师课,课型层出不穷。老
期刊
在宏阔醇厚的文化背景的映襯下,在窅然幽深的时空背景的调和下,在情感个性的酝酿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4课《故都的秋》焕发着特有的韵致,为读者所青睐。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大多围绕文中所描绘的“五幅秋景图”引导学生赏读。“为赏景而赏景”的阅读,使学生对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味”“秋的意境与姿态”,“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困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文章的主
期刊
走进新学期,使用新教材,面对着活泼、淘气的小学生,老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般来说,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上岗,开始总会忐忑不安。因为学情变化莫测,教材深浅难辨,胸中无数,心里无底。更困惑的是,教学质量无法鉴别,教学效果不好评判。究竟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改进的策略何在?  的确,想做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非一日之功,无捷径可走,更非套用某个“模式”,运用“几招几式”就能奏效。现今,教师学历较高,知识
期刊
传统的教学根据课时划分教学内容,以知识讲授为中心,这种教学容易造成语文学习的碎片化、线性化、重复化等问题。而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既有的知识、能力、经验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将学习主体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发现不同文本之间,文本内容与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设计出开放、有意义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中不断获得语言运用的经
期刊
一、情景剧的喜剧性  情景剧的喜剧性要求演员在情景对话上,以幽默的语言方式打动人。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围绕主题编排情景剧,这就要求学生本着对观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仔细研究、认真推敲剧本中的遣词造句:人物的对话不仅要符合身份,更要有趣味性;人物的动作要精准到位;人物的神态必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表演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于语句的理解不仅更加深刻,还能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表现出
期刊
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同学间的互相督促、交流分享,老师指导的及时跟进,帮助学生由“他制”到“自制”,促使其能实实在在地读完一本书。这里我以《小水的除夕》 《400张图看世界史》这两本书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开展的整本书阅读的推进活动。  一、阅读《小水的除夕》  《小水的除夕》这本书中,作者用最简单的语言写出了最有趣的故事。每
期刊
探奇一:想象神奇  1. 老师将带你们去读保存中国神话最多的一本书,它是古代先民行走山海,观察山海,用天马行空的文字描绘山海的一本经典。我们一起走进《山海经》,去看看它到底是本什么书?同时,我们一起思考怎么去读这本书,又能读出些什么?  2. 我们可以在《山海经》里找一找神话故事的原型。由成语“补天浴日”引出“羲和浴日”神话故事,师生共读原文,用多种方法理解意思。  3. 由“羲和浴日”联想到“后
期刊
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一种阅读体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明确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确立了童话的重要地位。第二学段语文教材中,童话也占了很大的比例,如三年级上册童话的分量就很大:编者安排了7篇童话故事的课文,1次“我来编童话”的习作训练,还有“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也是阅读童话系列的书籍。由此可见,统编小语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童话类文本的学习。在解读教材时,我发现7篇童话故事中,有5篇采
期刊
薛法根:本次论坛,我们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是什么?第二,在语文课程中,为什么要进行革命文化传统教育,教材当中编排的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其教学价值在哪里?第三,在课堂中,如何让革命文化傳统教育题材的教学落到实处?前两个问题,是对革命文化传统教育这类题材的教学价值的追寻,即为什么我们要教这类文章。请吴永军教授给我们做一下理论的阐释和引领。  吴永军:各位老师好。我那天给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