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的相关检查及饮食运动对孕期三阶段的作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预防孕妇在怀孕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为了减少胎儿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发病率。实现对孕妇本人和胎儿在怀孕期间的安全调理,以提高孕妇的生育质量,优生优育。方法:通过宣传怀孕前相关检查的内容及重要性,收集统计资料;另外对怀孕过程中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饮食和日常运动内容和作用的宣传,对体重及其它生理参数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孕妇及胎儿在怀孕期间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结论:孕前检查及怀孕期间孕妇的安全饮食和日常运动是保证孕妇安全生产及胎儿良好发育的重要环节,夫妻双方在孕期都应加以注意。
  【关键词】孕前检查;饮食;运动;调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03-0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受外界的影响比以前明显增多。如:汽车尾气、电脑辐射、烟、酒以及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等,都极大的影响这适龄生育人群的生育安全和质量。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收入、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育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孕妇怀孕期间的关怀较之以前明显增高。因为孕妇的生理健康不仅关系着自身,更重要的是关系着下一代有个好的健康起点。
  我国每年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加上0~14岁期间出现的先天残疾率共为4%~6%。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80万~120万。在我国人群中,先天性智力障碍者已达3000万,且每年以2%的比例增长。我国平均每20分钟就要出生1个先天愚型儿,每6分钟将出生1个神经管畸形儿,每年仅神经管畸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两亿元。基于以上原因夫妻双方怀孕前的检查有助于减少孕妇怀孕期间安全隐患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胎儿某些先天性疾病及遗传病症的发病概率。
  1 研究对象
  随机动员90名22-30岁之间的已婚准备生育夫妇,另外对44名成功受孕妇女进行相关健康及饮食指导。
  2 一般资料
  相关资料:被调查准备怀孕夫妇90例,年龄段为22-30岁。总共发放的孕前检查调查表90份,收回90份,被调查对象的有效例数为90例;同时对其中成功受孕的妇女进行跟踪调查,将以上孕妇分为两组:a、b两组,每组各22人。a组孕妇在不同的怀孕阶段发放孕期不同阶段注意事项宣传材料,宣传讲解孕期不同阶段饮食及运动;b组孕妇,不做孕期指导,尤其按传统的孕期护理方式安排日常饮食及活动。
  对以上两组孕妇进行孕期不同阶段的跟踪调查,并对其体重、血压等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并且对其生育状况进行统计,产后婴儿及母亲身体状况均良好,其中顺产36人、剖宫产8人。新生儿体重均在2.5kg-4.0kg。其中范围的有40(91%)例,体重于2.5-3.5kg之间,有4(9%)例,体重于3.5-4.0kg。
  3 研究工具/方法
  3.1研究工具:
  血压计、各种血标本的采集、体重计、B超、孕前检查调查表、孕期不同阶段饮食及运动宣传表。
  3.2研究方法:
  数学统计法:对孕前检查调查表中相关内容的完成度进行数学统计。
  调查法:对孕妇怀孕的不同阶段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进行宣讲,并对其不同阶段的饮食和运动状况进行跟踪调查。
  4 研究步骤
  首先:对90例准备生育的夫妻双方做怀孕前的各种相关检查宣传及内容指导,发放孕前检查调查表、收集调查表。对不同夫妇的表格内容进行对比。
  其次:对44例成功受孕的孕妇进行跟踪调查,对a组孕妇进行孕期不同阶段饮食及日常运动相关指导,对b组孕妇不做任何指导,作为参照组。再次期间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整理。
  最后:对44例孕妇的胎儿出生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准备生育夫妇孕前检查完成度调查:
  本次被调查准备怀孕夫妇90例,年龄段为22-30岁。总共发放的孕前检查调查表90份,收回90份,被调查对象的有效例数为90例。
  在表5-1中,经过对90例夫妇的孕前检查的认可度调查中发现,听说过需做孕前检查的夫妇比例比较高,但是在实际中已经做过孕前检查的夫妇比例比较低,仅有27%,而且认为夫妻双方都需做孕前检查的比例有60%,表明我国孕前检查的普及和宣传力度还不够。
  5.2 怀孕期间孕妇的饮食及运动
  5.2.1孕期饮食
  通过对两组孕妇检查次数、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等方面进行对比,其中经过孕期饮食指导的a组孕妇体重变化较为合理,基本控制在12kg以内;未经过饮食指导的b组,孕妇体重较大,且体重变化范围比较大。
  5.2.2孕期运动
  经过孕期运动指导的a组在孕期各阶段基本都能坚持日常运动,为接受日常运动指导的b组在不同时期运动人数变化比较大;a组孕妇顺产的人数较多,同时由于日常科学运动a组孕妇在孕期患病的次数较b组低。
  通过对上述资料及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准备生育夫妇的孕前检查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孕前检查的关注度较之以前明显增高,但是对男性孕前检查的关注度依然较低,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女性的孕前检查方面。孕前检查在实际生活中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真正能做到孕前检查的人数较少、对孕前检查内容的认知度不够。
  随着年轻夫妇的知识面的增长,以及对科学生育的渴望,在了解孕前检查有助于减少因准备怀孕的夫妻双方个人生理、疾病等原因造成的胎儿发育不良或流产的概率,同时可与预防产后婴儿某些先天疾病的发生,做到科学、安全的生育,以期实现为优生优育等优点的同时还需关注对男性的孕前体检。生育不仅仅是女性的事情,男性的孕前检查同样应当受到重视。
  孕妇的日常饮食和运动是保证胎儿良好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作为胎儿所需营养的唯一来源,根据孕妇在三个时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做到安全、合理的饮食。在孕前期是需要营养的关键,必须做到少食多餐,不能空腹;从孕中期起,孕妇机体代谢加速,糖分利用增加,热量需要比孕早期明显增加,此阶段胎儿生长迅速,补充营养至关重要,着重防贫血、防缺钙;孕后期注意补充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钙、铁、锌、硒)。妊娠晚期胎儿牙齿、骨骼钙化需要大量的钙。孕晚期维生素B1不足,会出现类早孕反应,甚至影响产时子宫收缩,导致难产。所以需根据不同的怀孕时期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   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体型及生理上的变化比较明显,孕期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都市女性工作的原因,受外界影响的可能性较多,因此同样需要根据怀孕各时期的特点知道日常运动,以免因为某些小动作影响胎儿发育甚至流产等不可预测事情的发生。
  6 结论
  1.通过对准备生育夫妇进行孕前检查相关指导,提高受孕几率和质量;极大避免怀孕后胎儿先天疾病的发生。
  2.孕妇在怀孕期三个不同阶段的饮食指导,增强孕妇及胎儿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入,如:钙、铁、锌等矿物元素及各种微量元素。满足胎儿良好发育的各种生理需求。能够有效控制孕妇及胎儿的体重,为孕妇的安全生产提供先决条件。
  3.日常运动指导减少了孕妇怀孕期间受外界不良影响的概率,增强了孕妇日常活动的安全意识,达到优生优育。同时能够增加孕妇顺产的概率,为孕妇产后迅速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7 建议
  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对男性孕前检查的宣传力度,增强对孕前孕前检查内容的宣传,尤其是对特殊检查项目的宣传。
  2.对进行孕前检查的夫妇给予适当政策上的奖励,提高准备生育夫妇参加孕前检查的积极性。
  3.孕妇怀孕期间应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生理反应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饮食计划,增强孕妇孕期膳食摄入食物种类多样性,尽量做到营养素摄入均衡。
  4.在怀孕期间孕妇应时刻保持适当运动,增强孕妇身体免疫力,努力做到生育和工作两者合理安排,两者兼顾。
  参考文献:
  [1]熊庆,梁家智,石岗,等.正常孕妇体重增加的检测模式[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3):142-144.
  [2]魏保生编《妇产科学》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3]苎斯美编《妇产科护理学》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4]张荣梅.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国妇幼保健,2004,2(2):25-26
  [5]秦新华编《优生优育优教从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年版.
  [6]陆龙勤.孕妇产前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广西医学,2005,27(2):273
  [7]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对现阶段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来本院进行流行性疾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疾病的类型分成三组,一组为麻疹,二组为流行性腮腺炎,三组为水痘,对三组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麻疹以一岁以下的患者患病率较高,多发于4~6月份;流行性腮腺炎以学生及儿童的患病率较高,多发于10~11月份;水痘以儿童及学生的患病
期刊
【摘要】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医学生将所有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关键阶段,毕业实习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改进临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就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学 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治疗的90里急慢性腰腿痛临床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在一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鳞状治疗效果,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
期刊
【摘要】临床上对于结核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容易造成肝损害,一方面影响到结核病的继续治疗,另一方面则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生活,因而了解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对于做好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全文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同时分析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其次分析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与免疫机制的异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本次研究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中,外源性小儿哮喘占34.44%,内源性小儿哮喘占36.67%,混合型小儿哮喘占28.89%。本次研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胆碱药物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病房留置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头脑风暴,进行主题选定。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拟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房留置针使用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品品管圈的方法,能够保护患者血管,减轻反复穿刺痛苦,确保抢救成功;同时减轻护士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妇科肿瘤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第 1 次排气
期刊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17-02  糖尿病是一种与行为( 或生活方式) 相关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与其自我管理行为关系密切。陈霭玲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1],但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或偏低的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67.2%,严重影
期刊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22-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是指由血液在深静脉凝结形成血栓,导致的静脉回流不畅。DVT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加重患者的患肢肿胀,或引起严重性静脉溃疡,严重可进一步引起肺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措施和救治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于手术过程中死亡,27例患者于手术室完成手术,25例患者麻醉苏醒、定向力恢复后回病房,2例患者未恢复自主呼吸带气管插管回病房。结论:快速有效的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合理的用药是麻醉成功实施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