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新进展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17-02
  糖尿病是一种与行为( 或生活方式) 相关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与其自我管理行为关系密切。陈霭玲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1],但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或偏低的水平,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67.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平提供参考资料,本文从患者自我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1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概念
  糖尿病自我管理是指个人能够长期有效地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即: 按医嘱坚持吃药,注射胰岛素,遵从饮食和锻炼的生活规则,自我监测血糖,以及应对困难和不利生活的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目的是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2 影响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因素
  影响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因素有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信念社会支持等。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行为产生影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有[2]: 病程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环境心理状态,以及个人的健康信念和遵医行为等。
  2.2 健康相关知识
  健康相关知识即病人能否掌握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等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正确运用,以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目的。在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对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及入院率等方面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糖尿病病人与知识掌握较高的病人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3]。但是,也有研究证实,要真正改变病人自我管理行为,不能仅教会病人相关知识 还要考虑态度和信念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2.3 态度和信念
  对于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态度和信念而言,就是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管理技能提高。
  2.4 自我效能
  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就是糖尿病病人对自己能否较好有效地实施自我管理四种行为的自我能力的判断,在对糖尿病病人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的研究中,国内一些研究数据表明,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显正相关。
  2.5 心理状态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相对于健康人群,糖尿病患者本身就主观能动性降低、自我效能低下,如出现焦虑和(或)抑郁的心理状态,患者会降低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对疾病的不良体验增加,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可促进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2.6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帮助和支持,如心理支持情感支持等,社会支持与糖尿病自我管理四种行为关系密切,能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降低再住院率,改善抑郁情况,而且,社会支持越大,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3 糖尿病自我管理策略
  3.1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网络蕴藏着巨大的健康潜力和健康资源,是糖尿病健康促进的最重要的场所,构建完善有效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无疑是糖尿病综防治的重要措施。鉴于卫生与经济的密切性及社会支持对老人健康的作用[4],建立政府-PHC/社区-病人/家庭三位一体的创新照护尤显重要,当中具有个案管理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在糖尿病的转介跨学科团队协作及正式非正式支持资源整合与服务及其效果评价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医护人员应在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及照顾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帮助糖尿病患者启动社会支持系统,改善患者的主观客观社会支持,增强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使其得到更大的经济支持和社会支持。
  3.2授权
  授权强调护患之间的相互协作,因此,在授权理论指导下,国外多采用小组协作和同伴支持教育的形式,国内多采用授权的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教育:帮助患者明确问题;帮助患者表达情感;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制订计划;评价结果。虽然授权理论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中意义重大,但国内的相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5]。
  3.3健康促进俱乐部
  俱乐部模式可使糖尿病人从中受益,提高自我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能力。上海开展糖尿病健康促进俱乐部6年来在促进自我管理四种行为方面均取得明显效果[6],其具体做法: ( 1) 成立30人一组的糖尿病俱乐部 ( 2) 每月组织活动1次,每次1h左右,活动内容有: 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经验分享和技能示范等 。各社区糖尿病俱乐部间资源共享利用糖尿病健康促进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是一个新的尝试,俱乐部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优越性表现在:健康促进的时效性,在取短的时间内使更糖尿病患者受益;促进了患者间的经验交流相互监督和共同提高在社区以俱乐部形式管理慢性病,可缓解社区卫生人力不足与服务需求增加的社会矛盾,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
  3.4糖尿病生活日记
  糖尿病日记即设置专用记录本记录每次测量的相关结果及可有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主要记录内包括: 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饮食种类和量运动时间和规律服用药物和用法出现的症状如低血糖睡眠障碍肢体感觉等,定期与医生沟通糖尿病日记是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窗口,也是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具体体现 研究显示[7]。
  结 语
  随着糖尿病患者在健康行为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建立具有系统的、完整的、实用的、符合我国实际以及使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通过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合作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霭玲.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 5) :434-436.
  [2]毛向群,朱丽萍,黄丽红,等. 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在城乡社区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 :31-33,12.
  [3]施齐芳. 影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行为因素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07,21( 4) :372-374.
  [4]王雁飞.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4,27( 5) :1175-1177.
  [5]叶会玲. 授权理论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研究,2010,24( 1B) :97-100.
  [6]赵艳萍,李秋华,严 瑾,等. 以健康促进俱乐部为平台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 1) :72-73.
  [8]曹艳萍,桑文凤. 糖尿病日记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全科医生,2012,15( 1) :103-104.
  通讯作者:裔粉娣
其他文献
【摘要】医疗中感染问题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院内的交叉感染是引发多种感染性疾病、减慢康复速率、增加患者死亡率的主要根源。由于医院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放化疗的大力开展以及内科介入疗法的广泛应用,使得院内感染人数日益增多。临床上微生物的检验主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切断这三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概率。现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价值进行讨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呼吸科患者收到医院感染的具体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的相关影响,以求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必要地依据。方法:我们对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160名呼吸科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我们将这160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采用随机分配的相关原则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保持每组的患者数量一致。然后,我们对感染组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分析肿瘤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以及影响并发症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0.83%(13/120),其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率为7.5%(9/120),出现导管破损率为0.00%(0/120),出现导管堵塞率2.5%(2/12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现阶段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来本院进行流行性疾病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疾病的类型分成三组,一组为麻疹,二组为流行性腮腺炎,三组为水痘,对三组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麻疹以一岁以下的患者患病率较高,多发于4~6月份;流行性腮腺炎以学生及儿童的患病率较高,多发于10~11月份;水痘以儿童及学生的患病
期刊
【摘要】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医学生将所有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关键阶段,毕业实习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工作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改进临床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就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进行探讨。  【关键词】临床医学 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治疗的90里急慢性腰腿痛临床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在一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鳞状治疗效果,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腰腿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
期刊
【摘要】临床上对于结核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容易造成肝损害,一方面影响到结核病的继续治疗,另一方面则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生活,因而了解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对于做好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全文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发病机制,同时分析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高危因素,其次分析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与免疫机制的异
期刊
【摘要】目的: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与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小儿哮喘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结果:在本次研究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中,外源性小儿哮喘占34.44%,内源性小儿哮喘占36.67%,混合型小儿哮喘占28.89%。本次研究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抗胆碱药物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病房留置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头脑风暴,进行主题选定。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拟定实施对策,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病房留置针使用率有所提高。结论应用品品管圈的方法,能够保护患者血管,减轻反复穿刺痛苦,确保抢救成功;同时减轻护士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妇科肿瘤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第 1 次排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