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及其不良反应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防接种是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现就疫苗、疫苗的类型和应用进展、疫苗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分类与处理进行简单介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广西小儿恶性实体瘤的发病特点,总结小儿恶性实体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8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23例小儿恶性实体瘤病例,按组织类型、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恶性实体瘤中以霍奇金病(30.0%)、肾母细胞瘤(18.6%)、神经母细胞瘤(17.4%)、生殖细胞肿瘤(10.5%)最为常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男女之比为1.99
目的通过对入住NICU的新生儿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旨在了解超声心动图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7月收入聊城市人民医院NICU的新生儿行床边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检查,了解心脏大血管位置,测量房室腔大小及室壁厚度、运动幅度,计算心功能;观察瓣膜厚度、活动度,房室间隔是否完整。测量瓣口血流速度,观察瓣口有无返流,心腔及大血管间是否存在分流。结果共810例新生儿纳入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观察硫化氢(H2S)对肾间质纤维化和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抗原(ED-1)和肾损伤分子-1(KIM-1)表达的影响。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及高剂量治疗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左侧输尿管结扎术造成UUO,假手术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而不结扎,术后立即分别予低、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硫氢化钠1.4、7.0
川崎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炎性综合征,目前急性期KD标准治疗方案为IVIG 2 g/kg和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但是仍有15%~25%的患儿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表现为初始丙种球蛋白使用后36 h仍表现为持续发热,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出现冠状动脉损伤。国际文献研究中提及多种治疗方法,如多次IVIG、糖皮质激素类药物、TNF-α抑制剂、环孢素、抗IL-1受体、甲氨蝶呤治疗、抗CD20单克
目的评估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与传统外科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优化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检索PubMed、OVI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集所有PS患者PBPV与外科手术治疗的对照试验病例。采用Revman软件(5.0版)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547例P
幼年皮肌炎(JDM)是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微血管炎性病变,好发于皮肤和肌肉组织。针对JDM治疗方案大部分是经验性的,JDM理想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参与,为患者提供最佳综合治疗和管理。
提高严重畸形高危患儿治愈率的方法不是很多,近年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应用子宫外产时处理技术成功治愈了20余例高危畸形患儿,并获得了良好的预后。提示应用子宫外产时处理技术可提高一些高危严重畸形患儿救治率,并可改善其预后。
目的探讨巢式PCR (N-PCR)、病毒分离培养2种不同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s),同时采用N-PCR、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检测RSV。采集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PCR、病毒分离培养方法同时检测RSV的标本共1143份,男∶女=2.16∶1.00;年龄1~165
目的探讨3-甲基胆蒽(MCA)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发生恶性转化的可能性,为其临床应用前的安全性检测提供可借鉴的检测模式及探索有效的预防恶性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HUMSCs,实验组用含MCA的培养基处理HUMSCs 1周,然后用基础培养基继续培养;对照组用含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做同样的处理。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差异和生长速度,将实验组的HUMSCs注入裸鼠皮下,肿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属革兰染色阳性链球菌,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细菌性病原,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脓毒症或脑膜炎,存活儿中可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GBS感染的主要措施,疫苗预防可能为控制GBS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持续监测GBS流行趋势,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GBS临床流行病学及其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布特点是确定有效疫苗成分和制定免疫策略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