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鲁、苏、皖四省毗邻地区冬季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来源 :家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sZh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5.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3-0034-03
  2014年入冬以来,气候的干旱,潮湿的玉米,加上圈舍内污染的空气为禽大肠杆菌的大量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鲁、豫、苏、皖四省毗邻地区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十分猖獗。门诊资料统计:目前,大肠杆菌病占门诊病例的48%,是去年同期大肠杆菌病的2.6倍。尽管1月26、28日该地部分区域下了薄薄的一层小雪,发病趋势稍有缓解。3~5d后,仍回复到较高水平。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禽大肠杆菌病发病、死亡率高,且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由于近些年来禽病猖獗,一些种禽场家为控制禽病大量使用抗生素,致使雏禽自诞生之日起即对某些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养禽户又为抵抗禽病,重复使用一些抗生素,使这些禽群后天获得抗药性。
  为有效控制和治疗禽大肠杆菌病,本中心采用了药物敏感性试验法。打破了细菌培养常规,缩短细菌培养时间至6~8h,为养殖场(户)赢得了控制和消灭大肠杆菌病的时间;提供了适用于病禽群的药物,提高了控制和治疗禽大肠杆菌病的速度和效率。
  本文将以产蛋期的蛋鸡为主阐述入冬以来大肠杆菌病在该区的发生、发展、变化特征及其诊断、治疗与防御。
  1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1  气候的干旱是造成今冬禽大肠杆菌病发作的主要因素。入冬以来,该区几乎没有下过雨雪,加上秋季的干旱,是1981年以来冬天较为干燥的一年。干旱使圈舍干燥,加上人们为御寒紧闭门窗,通风次数减少,舍内氨气、粪臭素等有害气体大量产生,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1.2  粉尘为大肠杆菌提供了传播条件。粉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环境卫生的粉尘;二是来自气候干燥的粉尘;三是来自动物加料机的粉尘。污染的粉尘携带着致病性大肠杆菌经呼吸道,侵入胸腔,感染心包、肺脏、气囊;经消化道侵入腹腔感染胃肠、肝脏、生殖器官。
  1.3  玉米因为潮湿发生霉变是今年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养殖户反应:一些玉米经销商为牟取暴利向玉米内掺水。最高水份可达18%~19%。潮湿的玉米不仅为家禽带来霉菌、念球菌,同时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1.4  感冒继发是今年大肠杆菌病发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往年感冒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治以抗病毒药物辅以呼吸道抗生素3~5d后大多痊愈。今年感冒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后继发大肠杆菌病。
  2  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及剖检变化特征
  2.1  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不高,产蛋高峰上不去,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鸡群死淘率增加。病鸡临床表现如呆立、鸡冠萎缩、下痢、食欲下降等症状。
  2.2  剖检可见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眼球炎、气囊炎、关节及关节滑膜炎、肉芽肿、卵泡液化、坏死、卵黄性腹膜炎和输软管炎、肠炎等。
  3  大肠杆菌病的防控与治疗
  3.1  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预防方法:加强鸡群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落实鸡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搞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
  3.1.1  通风是控制大肠杆菌病最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排除舍内氨气、粪臭素等有害气体,还可改善鸡群饲养管理条件,减少感冒及大肠杆菌病的发生。除选用现有通风条件外,可选择加温消毒法:通风前将舍内温度提高2~3℃在进行通风。待降至原有温度,关闭通风口。对反复感冒继发大肠杆菌病的禽群,可安装空气调控器加强通风。
  3.1.2  控制因气候干燥所引起的大肠杆菌病是调整饲养室的干湿度。方法有:①喷水补湿法:将45℃左右的温水在鸡舍对空雾状喷撒;②蒸汽补水法:将水以蒸汽的形式补充室内湿度,以保持室内湿度40~50℃为宜。
  3.1.3  来自环境卫生的粉尘则要求养殖户或饲养员在鸡群进圈以前对饲养室进行一次彻底地消毒和打扫,以除去地面、房梁、墙壁以及电线绳索等处的灰尘;因干燥所引起的粉尘,则可采用上述方法对空喷水。喷水的次数随空气的干燥程度选择;加料机粉尘则在加料的同时,同样用45℃温水对空喷雾。
  3.1.4  不喂霉变和潮湿的玉米,或将潮湿玉米风干精选后少量添加。提醒养殖户在购买玉米时,控制水份干湿度在12%~14%范围内。
  3.1.5  抓好饮水卫生,采用清洁自来水或深井水。必要时可采用饮水消毒法。
  3.1.6  疫苗预防。因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可采集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菌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死疫苗、多价氢氧化铝苗或多价油佐剂苗。
  3.2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3.2.1  选用本场过去不常用的药物进行早期全群给药,可防止新发病例;控制早期感染的病鸡,促使痊愈。患病鸡体内已造成上述多种病理变化,治疗成本颇大,且治愈后极难恢复生产性能,以淘汰为主。
  3.2.2  大肠杆菌对抗菌素极易产生抗药性。治疗本病,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药敏试验。本实验打破了细菌培养常规,缩短细菌培养时间至6~8h,具体步骤如下:
  3.2.2.1  培养平皿的制作 ①肉水的制作。材料:瘦牛肉500g,常水1000ml;方法:取瘦牛肉去其脂肪、腱膜,碾碎,按肉水比例1:2混合,加水浸泡一夜,煮沸约1h,用纱布漏去肉渣挤出肉水,再用滤纸滤过,补充原有水量装入烧瓶中,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内,15磅压力20min灭菌,放冷暗处保存备用;②营养琼脂平皿的制作。材料:肉水1000ml,蛋白胨10g,磷酸氢二钾1g,食盐5g,琼脂25g;方法:先将琼脂剪碎,用凉水洗净后加入肉水中,加温使之融化,矫正pH7.4~7.6。凉至50~60℃,按1000ml加入蛋白1~2个搅匀。用蒸汽釜加热1h,使蛋白凝固漂与上面,下面透明,用保温漏斗滤过。分注于平皿内约3~5mm,在高压蒸汽釜内121℃ 20min灭菌后平放,待凝固。平皿置37℃恒温箱内24h,作无菌鉴定后,放入4~8℃冰箱内待用。
其他文献
品质优良的初生雏从外表看应是活泼好动;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其品种要求;眼亮有神,反应敏感;两腿粗壮,腿脚结实,站立稳健;腹部平坦、柔软,卵黄吸收良好(不是大
及时淘汰不理想鸡,既节省饲料、人工、场地,又使鸡群整齐一致,减少鸡群疾病的风险,提高养鸡效益。在20周龄前,体型外貌应符合本品种的特征,对于伤残鸡要淘汰;对鸡群中的瞎眼
<正>上接《家禽科学》2015.10期第27页。2产蛋高峰前关注的重点重视鸡群的体况与光照刺激,高峰料的饲喂与体重控制。2.1现代肉种鸡光照管理的基本概念2.1.1年轻种鸡的光照不
目的:探讨多级评分题目参数估计方法。方法:采用IRT单参数logistic模型,并对Wright和Stone的PRDX计算程序进行改良后,根据某校临床医学系1996年级学生的预防医学期终考试成绩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2-0032-02  鸡病的发生是养鸡的一大障碍,冬季环境难以控制,饲养管理上的问题多,极易导致疫病发生流行。控制肉鸡疫病,必须采用科学方法进行。  1 鸡病发生是养鸡的一大障碍  冬季,肉鸡常发鸡病中仍然以禽流感、新城疫、大肠杆菌病、败血型支原体、霉菌毒素中毒为主要威胁。  1.1 并发感染增多 临床上
本文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着重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
摘 要: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凡养鸡的地方均有球虫存在,尤其集约化养殖场是暴发本病的最适宜场所。影响鸡球虫感染率高的原因主要有饲养管理的方式、鸡舍内外环境卫生的优劣及使用抗球虫药物和疫苗等等。其中球虫的耐药性问题及所造成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该病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球虫病原学、生活史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对鸡球虫病进行初步介
“白羽肉鸡=药鸡”、“24小时不停采食”、“白羽肉鸡有8翅4腿”……近年来,与白羽肉鸡有关的谣言此起彼伏,导致消费者对白羽肉鸡的安全性无不担忧。“40多天就出栏,为何长这
中图分类号:S858.31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11-0045-02  鸡痘是常见疾病,近几年鸡痘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已进入鸡痘高发期,希望大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1 流行特点  1.1 易感品种 各种品种的禽类都可感染。近几年商品肉鸡、817肉鸡、快羽三黄鸡等品种,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1.2 发病日龄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鸡和育成鸡最
期刊
<正>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感染而引起的鸡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该病传播速度快,主要症状为鼻腔与鼻窦发炎,颜面肿胀(以单侧肿胀为多),流鼻涕,鼻腔沾粘饲料,造成病鸡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