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来源 :家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hnhj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8.311.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11-0045-02
  鸡痘是常见疾病,近几年鸡痘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已进入鸡痘高发期,希望大家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1 流行特点
  1.1 易感品种 各种品种的禽类都可感染。近几年商品肉鸡、817肉鸡、快羽三黄鸡等品种,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1.2 发病日龄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鸡和育成鸡最易感染。近年来小日龄(10日龄左右)鸡群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发病日龄越小,对鸡群的危害越大。1.3 发病季节 蚊虫较多的季节多发,北方8~11月份多发生皮肤型鸡痘,冬季则以粘膜型鸡痘为主。
  1.4 外寄生虫 近几年,因外寄生虫(如螨虫、鸡虱等)携带鸡痘病毒,通过寄生和叮咬鸡,导致鸡群发生鸡痘的病例逐渐增多。
  1.5 其它因素 鸡群拥挤、鸡舍潮湿、营养缺乏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时,均能加重病情和引起病鸡死亡。
  1.6 继发感染 发生眼型鸡痘的鸡群易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细菌性眼炎和腺胃炎。据临床统计,在收集的500份鸡痘病例中(均为10~80日龄鸡群)后期继发腺胃炎的占30%左右。
  2 临床和解剖学变化
  2.1 皮肤型鸡痘 主要发生在鸡体无毛或毛稀少的部位,特别是鸡冠、肉髯、眼睑、喙角和趾部等处。常在感染后5~6d出现灰白色的小丘疹,过8~10d出现明显的痘斑,再过3周左右痂皮脱落。破溃的皮肤易感染葡萄球菌,使病情加重。肉鸡发病、屠宰后,皮肤因有痘斑和丘疹而导致胴体废弃率增加。
  2.2 粘膜型鸡痘 在气管粘膜处出现黄白色痘状结节或干酪样假膜,假膜不易剥离。病鸡呼吸和吞咽困难,张口呼吸,发出“嘎嘎”的声音。此类症状的鸡群死亡率较高。
  患鸡增重缓慢、消瘦生长不良,大群均匀度差。产蛋鸡引起产蛋下降。
  此外,鸡痘野毒往往镶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在发生鸡痘后,又感染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死淘率增加,以腺胃肿胀为主要特点。该现象对鸡群的危害较大。
  3 防治措施
  3.1 消灭或减少吸血昆虫
  3.1.1 通过清除鸡舍周围杂草,填平水沟;蚊虫多时,用5%DDT或7%的马拉硫磷对鸡舍周围杂草进行药物喷洒,通过这些措施来消灭或减少蚊虫等吸血昆虫。
  3.1.2 鸡舍门、窗、风机、通风口等位置按装纱窗门帘,防止蚊虫进入鸡舍。这项措施对控制鸡群的早期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3.1.3 鸡群进鸡前应做好鸡舍寄生虫净化工作,养殖过程中根据情况定期进行螨虫、鸡虱子等体外寄生虫的消毒工作。
  3.2 做好免疫接种,增强机体抵抗力
  3.2.1 免疫程序 见表1。
  3.2.2 免疫注意事项
  3.2.2.1 接种方法不能采用饮水免疫或注射,由于鸡痘病毒不易在消化道或深层组织中增殖,所以饮水或注射不确实,采用皮下刺种效果好。
  3.2.2.2 接种后4~6d要观察接种反应,反应率低的,应及时补种,否则易造成免疫失败。
  3.2.2.3 不建议小日龄(10日龄内)鸡群免疫,一是免疫效果不理想,二是易引起免疫抑制。
  3.2.2.4 疫苗的保護率不是100%,当蚊虫较多时,疫苗的保护率会降低,因此控制蚊虫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3.3 发病鸡群的治疗
  3.3.1 添加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尤其要防止葡萄球菌的感染。在破溃的部位可用1%碘甘油(碘化钾10g,碘5g,甘油20ml,摇匀,加蒸馏水至100ml)或紫药水局部治疗。对眼型鸡痘早期可用庆大霉素眼药水点眼治疗。
  3.3.2 粘膜型鸡痘可用结晶紫千分之一饮水。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858.31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3-0031-02  笼养肉鸡具有料肉比低、体重大、效益较高的优点,受到许多投资客户的欢迎,但同样也存在鸡舍内温差大、通风不足、污染重、应激多、抵抗力差、胸腿部病变多等缺点。球虫是肉鸡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球虫发病特别容易导致鸡群肠道的损害,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等;鸡群增重及饲料转化率下降造成的
中图分类号:S858.31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3-0033-02  1 发病情况  东营市某养殖户散养的2000多只芦花鸡于85日龄时突然发病,大批死亡。前期零星死亡,没有及时诊断治疗,病鸡贫血、消瘦、下痢。该鸡群散养于5年树龄的速生杨下,地面较潮湿,自配饲料,没有预防用药。  2 临床症状  感染前期没有临床症状,后期病死鸡消瘦,食欲减退,两
及时淘汰不理想鸡,既节省饲料、人工、场地,又使鸡群整齐一致,减少鸡群疾病的风险,提高养鸡效益。在20周龄前,体型外貌应符合本品种的特征,对于伤残鸡要淘汰;对鸡群中的瞎眼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5)02-0032-02  鸡病的发生是养鸡的一大障碍,冬季环境难以控制,饲养管理上的问题多,极易导致疫病发生流行。控制肉鸡疫病,必须采用科学方法进行。  1 鸡病发生是养鸡的一大障碍  冬季,肉鸡常发鸡病中仍然以禽流感、新城疫、大肠杆菌病、败血型支原体、霉菌毒素中毒为主要威胁。  1.1 并发感染增多 临床上
本文综述了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着重介绍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
摘 要: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凡养鸡的地方均有球虫存在,尤其集约化养殖场是暴发本病的最适宜场所。影响鸡球虫感染率高的原因主要有饲养管理的方式、鸡舍内外环境卫生的优劣及使用抗球虫药物和疫苗等等。其中球虫的耐药性问题及所造成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该病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球虫病原学、生活史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对鸡球虫病进行初步介
“白羽肉鸡=药鸡”、“24小时不停采食”、“白羽肉鸡有8翅4腿”……近年来,与白羽肉鸡有关的谣言此起彼伏,导致消费者对白羽肉鸡的安全性无不担忧。“40多天就出栏,为何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