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端子排安全隔离防护设备研制

来源 :电力安全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制了一种继电保护端子排安全隔离防护设备,该设备较好地解决了继电保护二次安措传统“硬隔离”措施存在的安全防护效果不好、可操作性差、不能循环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能够适用于任何屏柜内端子的隔离防护,具备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为同类型电厂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TC4钛合金筒形件室温弯曲成型后内应力大、回弹严重,难以达到工件要求的尺寸精度。采用热校形的方法可以消除工件内部残余应力,提高尺寸精度,热校形温度、保温时间和工件初始残余应力是影响热校形精度的重要工艺参数。通过建立筒形件热校形的顺序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校形工艺参数对工件校形后残余应力和尺寸精度的影响,得出了筒形件热校形的合理工艺参数:加热至650℃、保温0.5h。
共用光源的三轴一体光纤陀螺组件装配后,三轴光路探测器接收的光功率会存在差异,若差异较大导致注入电流超过规定值,则认为装配失败。针对当前缺乏有效的手段确保其装配合格率,根据光源光功率与注入电流的关系、现有光学器件的技术水平,建立了光路损耗不等式约束条件,给出了产品调试成功与否的区域。在装配过程中,引入了全光路检测设备进行光路参数检测,可提早发现并解决光路损耗异常的部件。实验表明,通过事先建立不等式约束条件,三轴一体产品的合格率由75%提高到98%,常温下零偏稳定性优于0.005(°)/h(100s, 1σ)
针对轴流转桨机组导叶套筒密封漏水的缺陷,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重点从水轮机导水机构进行排查,找出了导叶套筒铜瓦由于设计选型不当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导叶套筒漏水改造的可靠思路和方法。使用“新旧交替”的方法更换设备,节约了生产成本,取得良好效果,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参考。
电机驱动系统高压直流端电磁干扰(EMI)抑制是电动汽车电磁兼容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行业内针对该端口的EMI抑制通常采用基于经验试错法,缺乏一套精确的系统级EMI仿真预测模型进行定量的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文章研究了电机驱动系统EMI传导干扰路径,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匹配法的电机高频等效电路建模方法和一种基于时域提取法的系统等效干扰源建模方法,并建立了电机驱动系统传导干扰高频电路模型。基于一台实际乘用车电驱系统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在150 kHz~10 MHz频率范围内,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误差小于6 d
文章主要研究退役动力电池模块的状态评估及分选,从而实现高兼容性的系统重组,采用多分支共直流母线技术,将系统分割成多个独立小单元,规避了梯次电池一致性差对其他单元的影响,实现了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不同型号电池柔性接入技术,提高了退役动力电池模块重组的可用率,填补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业核心装备空白,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实现规模化应用发展。
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工具,其信号系统分为中央控制系统、分区控制系统和车载控制系统3级。文章介绍了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信号系统在车载和分区控制子系统方面的新功能和实现关键点,分析了在中央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层面如何对既有产品进行选用和改进,最后展望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应用前景。在现有技术支持下,可以开展其通信信号系统的设计研发和实验室验证。
针对钢轨闪光焊机柴油发电机组在焊接过程中排放黑烟、污染环境等问题,研制了大功率储能式钢轨闪光焊电源。该电源具有输出能力强大、无有害气体排放、无噪音、供电平稳、操作简单和快速启动的特点,适用于移动式钢轨焊接供电要求。该电源的应用能极大地改善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同时实现了柴油发电机组在焊接过程中对环境的零污染。
惯性平台系统中的石英加速度计输出随温度变化显著,其温度漂移特性会影响惯性平台系统自对准的精度水平。为实现惯性平台系统在内部温度场变化时的快速高精度自对准,开展了惯性平台系统石英加速度计温度建模补偿技术研究。惯性平台系统上电后内部温度场变化显著,而石英加速度计作为关键惯性仪表,其温度漂移直接影响惯性平台系统的自对准精度。针对石英加速度计温度漂移特性进行温度建模补偿,通过多项式样条函数回归方法辨识出石英加速度计温度模型参数,温度补偿后在惯性平台通电升温过程中进行自对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对惯性平台系统石英加速
对某大型发电厂发生的定子相间短路故障进行分析,从保护装置的动作记录和录波曲线分析其故障类别,再从解体情况确认短路的线棒。从故障现场的遗留物上发现了造成短路的异物,结合之前大修解体检修发现的遗留物,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检修方案和相应防范措施。
针对目前变电站内设备检修工作存在的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检修计划和方案管理低效、检修作业指导书缺乏可视化指导和现场安全监管难等问题,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及激光雷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