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形势下地理选修课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w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月,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高考改革新政实施后第一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学科等级性考试。选修地理的考生要在高二第二学期参加上海市考试院统一组织的地理等级性考试,也就是以往“3 1”高考中的地理科目选拔性考试。因此在新高考形势下势必要提高地理选修教学的有效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考试等级。
  一、记忆是学习的基础
  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对于地理这门科目的学习更是如此,因为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属于文科内容,对于文科的学习更加注重记忆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地理选修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就是提高记忆的有效性。
  在每节选修课上课之前编制一份本节课需要学生记忆的基础知识学案,然后印刷分发给学生,以便让他们及时了解每节选修课的复习内容和所要记忆的内容,课前花时间去记。接着在课上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学案上进行记忆知识的再现,然后教师课后批阅,对于知识再现效果不理想的学生进行面批进一步了解情况,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一对一的知识再现方面的学业辅导,最大限度地达到记忆的良好效果。此种记忆教学方式侧重于书面,除了这种记忆教学方式外,还需要从记忆内容方面进行教学。我们可以用对比记忆法,就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
  例如,在复习上海地理教材《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中的“梅雨”这一课内容时,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本身就是一对反义词,具有对比记忆的特征,因此在这两种具有对比特征下的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其他地理特征,如锋面示意图、锋面坡度、锋面的雨区、降水时间和强度等也都具有对比记忆特征。因此在复习课中,我们就可以重点抓住其中一个锋面的一个特征进行复习,由这个锋面特征对比出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锋面特征,最终形成本内容的完整记忆,形成“点—线—面”完整的记忆思维链。除了锋面这个复习内容可以运用对比记忆法外,气旋和反气旋、暖流和寒流、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都可以用对比记忆法,也就是说只要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具有对比特征的都可以用这种对比记忆法复习。除了对比记忆法外,我们在地理复习课中还可以用逻辑记忆法,就是以词语为中介、以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概念、定理、公式、观点等都是以事物的意义和特点、事物的内在规律和事物之间关系为内容,通过思维活动和借助于词语的作用,才能产生高度的概括和抽象,并在脑海中留下印象。
  二、思维链是学习的核心
  学生在运用不同的记忆法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后,往往在碰到具体问题、具体情境的时候无法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解决甚至评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遇到了思维瓶颈,原因在于他们只是把基础知识进行碎片化的记忆,基础知识之间没有思维的链接,出现了思维断裂带,因此我们的有效教学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内容之间的思维链,形象地说就是“打通断头路”最终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思维导图是实现“路路通”的有效利器。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在复习上海地理教材《专题9行星风系》中,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绘制本专题内容的思维导图并建立本专题知识点的链接,在课中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共享,充分呈现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地理学力薄弱的学生暴露出自己的思维漏洞并对其进行及时的“修补”。然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辅导学生共同建立专题内部的思维链接,如“气压与风”中的气压和风的关系可以与“行星风系”中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建立类比联系,“行星风系与气候”与“世界气候类型”建立因果联系,最终在头脑中形成专题内容的思维网络。除了在本专题内部建立知识链接外,还可以在专题与专题之间建立更加广阔的思维链。
  除了利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点思维链外,还可以设计典型题目和引用高考真题建立专题之间知识点的思维链。在复习完大气圈和水圈之后,设计这样的一道题目:当东亚地区夏季风强的时候,对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南、北河流的径流量、汛期长短和时间有何影响。这道题目就是建立了《专题10季风》中的“季风与农业”与《专题13水循环》中的“河水补给”因果联系。
  通过思维导图和典型题目,既在理论层面也在实践层面建立了高中地理各专题内部和之间的思维链,更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发散性思维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三、整合是学习的创新
  虽然在2015年5月公布的《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调整意见要求,原有7个模块的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已调整为4个模块,地理等级性考试的内容范围相比以往地理高考内容而言有所缩小,看似教学时间非常充裕,但是鉴于选拔性考试也相应提前到高二,总的来说教学时间有很大的缩水,因此教学内容的聚焦点之一在于如何把4个拓展型课程的模块整合进基础性课程教学中。
  在复习上海地理教材第一册第三篇“大气、天气与气候”时,我们就可以把自然灾害中的气象、气候灾害整合进教学内容,如《专题10季风》就可以整合洪涝和旱灾的成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治,《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就可以整合台风和寒潮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治。除了气象、气候灾害外,地质灾害中的地震、滑坡可以和《专题5板块运动》中的专题“地震”相整合。
  四、错题本是学习的宝典
  错题本是指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课堂作业、学案作业、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这样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地理错题本的整理首先是突出错题归因,归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非智力因素,如做题时的心理状态、做题时的情绪波动、做题时的认真度和仔细度等,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做题时是否粗心大意。二是智力因素,如审题是否清楚、知识点是否掌握、知识体系是否成网络化。其次是把以上的错题因素标注在相对应的错题旁边,并做到日反馈、周反思和月总结。最后是树立一种把错题本的整理和应用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的意识。
  相信在新高考政策的指导下,充分领会新高考政策的精神,并从以上四方面开展地理选修课教学必定会收到很大的成效。正如托尔斯泰曾告诫我们的:“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只要教师多一份提高地理选修课有效性教学的责任心,学生就多一份取得自己理想考试等级的保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后采用改良式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12月收治实施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试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和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没有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关怀。因此,实现从关注课本知识到关注学生素质的转变是当下所有历史教师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切实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不应仅仅考虑如何去“教”教科书,而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去“用”教科书教。  例如,岳麓版历史必修Ⅱ中的《新浪潮
通过对新建铁路兰州至中川机场线南坡坪隧道出口处弃碴场边坡进行自然工况、降雨工况及地震工况条件下整体及局部稳定性计算分析,对加固整治前后的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及判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今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一、新课改对高中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政治制度及经济制度与大陆有所不同,但拥有同样的历史、文化传统,香港和台湾的财产课税制度,可借鉴其财产税制建设的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我国的财
零售业并购是零售企业在竞争中迅速扩张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他可以提高并购企业的发展速度,降低企业成本,并实现协同效应;可以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管理绩效并使之权益最大化;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教育部于2001年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目前人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并不适合农村的教学,如教材编写上没有处理好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所以,加强农村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也对农村
19世纪后半叶,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随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1894年,日军挑起甲午战争,随后侵占台湾:1931年,日军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危急;1935年,日军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危急:19
近年有效教学等教学理念被广泛使用,但教学理念和实际工作脱节现象依然严重。所以我们需要注重课堂细节,激活学生思维,增加师生互动,让活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