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元元 激情呼之即出

来源 :创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18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点阅读
  
  点击韩元元:
  《今天我在家》栏目制片人、主持人。26岁的元元来自新疆,那片热情的土地赋予了她活泼、自信、坚强。B型血的她像个孩子王,喜欢跟有个性的小朋友成为铁杆儿,喜欢集邮、书法、旅游,喜欢唱歌、作K王。她说,从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
  
  链接《今天我在家》:
  《今天我在家》栏目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三套节目为首都北京60万少年儿童创办的,它诞生于“非典”期间,在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长周济等国家领导的倡导和亲切关怀下,栏目蓬勃发展,后来陆续组建起来的小记者队伍和小模特团体,均深受北京地区少年儿童的喜爱。
  
  “阳光心语行动”与“阳光心语小信箱”:
  “阳光心语行动”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少先队北京市工作委员会等单位于2003年6月起在北京市中小学展开的一项旨在关注青少年心理品质、正确面对和克服各种心理问题的系统工程。
  “阳光心语小信箱”活动是《今天我在家》栏目隆重发起的,以“小信箱进校园”的形式出现,以栏目本身为阵地,以小信箱为纽带,以面向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关注心灵为宗旨,力求贴近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切实解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今,“阳光心语小信箱”已经投放到200余家北京中小学校园,其规模与影响在北京尚属首次。
  华灯初上的复兴门,热闹璀璨,中秋过后的凉爽让休闲的行人惬意。已经过了约定的钟点,元元还没有出现,想必她是太忙了,忙得让几次约好的采访一推再推。还好,不一会儿,元元终于从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侧门跑出来,急匆匆地跑来接我,满是诚挚的抱歉。
  她比我想象得还要娇小,分明还是一个孩子的体态,看得出刚刚忙碌后的疲倦。等找到安静的地方坐定,谈起过往,谈起现在,谈起未来,谈起《今天我在家》,元元美丽的眼睛里倏然间跳跃出明媚的神采,激情在瞬间呼之即出。
  
  新疆:毕业之后
  
  1995年,元元以第二名的好成绩从新疆幼儿师范毕业了,那时的她有许多可以选择的去处,两家不错的幼儿园都等着元元去报到,可元元却想进电视台。每天从电视台门口路过,元元满是艳羡,既自卑、又向往,腿不听使唤地总想进去看看,连门口的保安都认识了她。也算赶巧,从母亲那里得到消息,知道电视台在公开招聘主持人,对电视主持基本没有什么概念的元元傻乎乎地去报了名。
  应了那句“无知者无畏”的话,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一点也不怯场的元元抱着根本“没戏”的念头,竟然连闯三关,一试通过、二试通过、三试通过,把那些来应聘的博士、硕士们统统甩在了后面。这个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俏皮得如精灵样可爱的元元,被评委们一致看好,决定录用了。
  大出元元所料,兴奋不已中她想吓唬吓唬妈妈,回到家,当她故意扁着嘴,拉着哭腔喊:“妈妈,妈妈,我,我……”的时候,元元的母亲以为她经不住落选的打击,赶紧跑出来看个究竟,元元这才冒出后面的话:“我,我考上了!”那份恶作剧后的得意啊,逗笑了妈妈,也让元元着实过了一把撒娇的瘾。
  也许元元真是为电视而生的吧!第一次采访,和搭档去当地的一所知名小学,提前准备的七、八个问题,给元元剩了三、四个,谁知,活跃的她竟顺杆爬地问了三、四十个,把现场的气氛调动得浓浓的,让所有的人都刮目相看。元元天然的气质与性格使她主持的少儿节目开心、放松、不装腔、很本色,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元元在当地迅速走红。
  点子多、想法多的元元,周身有新鲜的东西在体内流淌。因为兴趣使然,她还隐姓埋名地到另外两档栏目中去做幕后黑手,操作节目。凡是她参与策划、制作的节目,收视率和广告均有攀升,让元元自信了不少,虽然也知道到台外做是件不好的事,可是满身的点子让人按捺不住啊!
  现在回头看当时主持过的栏目,元元说:“简直太幼稚了!自己整个就是一个村妞小萝卜!”但在当时,元元的节目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其它的城市都有一些影响,有一次她和朋友们去山上玩,那个经营冰场的哈撒克族老板,居然认出了元元,高兴地喊:“我认识你,你就是元元,我经常看你的栏目,你们随便玩吧!我不收钱!”让元元觉得,在这么偏远的地方还有人认识自己,真是没有想到。
  
  北京:非常时期的非常记忆
  
  元元说她原本不喜欢北京,却鬼使神差地来了;原本是打算到广播学院进修学习的,却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结了缘。
  2002年,元元来到北京,一边联系到北京广播学院的上学事宜,一边不安分地到中国教育电视台“淌淌水”。元元记得当时洽谈的栏目组在西直门,周边街道的环境很差,自己又人生地不熟,干嘛要来啊?元元想。便决定了不做,却出于礼貌给栏目总监徐东打了电话,谁知一通话不要紧,在工资、待遇统统没谈的情况下,元元竟然变了主意,决定来了。
  2003年的冬天,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来了。“非典”席卷了整个京城,元元自然要打道回府。背着行囊,就要上飞机的她,被组里的电话留住了。因为台里决定在极短的时间里筹备开播《今天我在家》这档栏目,元元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元元说不清是什么留住了自己,更说不清是什么让她忘记了害怕。但她清晰地记得:4月27日,下午16点整,1508演播室,那一个小时的现场直播。在没有太多画面素材的特殊情况下,她和搭档丁丁是靠着怎样的真诚情绪和相互支撑,力求让节目顺畅地展开。由于开播时间紧,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所有的环节都会略显粗糙,但粗糙的只是背景板、道具、片头包装等有形的东西,所有制作人员的情感和真诚却绝对是不容粗糙的。
  “那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团队,是最最团结的时刻。”元元回忆说:“直播结束的那一瞬间,我大大地松了口气,在浑身放松的时候,脑子一下子空了,心也一下子空了,那是一种怪怪的感觉。”
  人在选择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喜欢,在做的时候,却往往源于责任。面对北京130万少年儿童,元元从柔弱变得坚强,她是那个团队中惟一不戴口罩的人。在非典这个特殊事件里,身边的人和事感染了她,让她体验了勇敢,遵循了忠诚,释放了能量。她永远记得一个孩子在给栏目组的信中说过的话:“这是这段时间里惟一能够给我带来快乐的节目,如果说医护人员是一线天使,你们就是二线天使。”
  
  状态:甘苦不自知
  
  做一个电视人是辛苦的,特别是既做主持人,又做制片人。每周5期、每期55分钟的工作量让元元忙碌不已。不说别的,就一期10000字上下的口播量,足以让台下的元元不想和别人再说话,而且一坐就是一个小时。可让元元开心的是,一年多了,通过栏目,她和孩子们进行了太多的交流,一个热心的小观众来信说:“活泼的、可爱的、美丽的、善良的、开朗的元元姐姐,大方的、辛苦的、热情的、酷帅的丁丁哥哥,你们一坐就是一个小时,也不喝水,这样怎么行?你们可以放一杯满满的水,我们不会怪你们的。”
  感动之余,元元觉得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带领着一个20多人的团队,大到得琢磨栏目的设置形态和市场需要,得考虑如何将广告产品巧妙地融入节目中去,与孩子们更加靠近;小到要安排组里细碎的工作。但元元笑言自己是一个对困难没有反应的人,而且刀子嘴、豆腐心,从不琢磨人,与组里的人有过磨擦,但很快就过去了,最终像是一家人。她最感恩的就是支持栏目的所有人,最庆幸的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遇到的都是一支要干活的团队,最欣慰的就是栏目在一天天壮大,特别是启动“阳光心语小信箱”之后,与孩子们更加靠近,栏目的内容更充实、人气更旺了。
  
  爱情:咋咋呼呼与多愁善感
  
  看起来咋咋呼呼的元元,其实特别多愁善感。遇上拾荒的老人和乞讨的孩童,元元一准会把自己挣来的辛苦钱往外掏。可是如此的温柔易感,却一直没遇到心仪的人陪伴。谈起这事儿,元元打得比喻很逗:“我是那种一下子从婴儿到老太婆的人,没有过渡,所以始终没有进入做女人的状态,而且我在感情上很慢热,许多追求我的男孩子,相处到最后,没找到感觉,却都变成了哥们儿!”
  呵呵,看来元元得继续等一等了,应该有一个能驾驭她、又能宠着她,能覆盖她、又能融化她的男子在远方吧!好在元元单纯的世界很快乐,就让她先延续这快乐的生活,等着她长大吧!
  
  家人:从太爷爷说起
  
  元元从小就是个不让人省心的小家伙,小时候被太爷爷每天带着,夹在腋下遛弯、下棋,尝到了自由的甜头,所以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元元死都不去。被强行送去,就哭到崩溃。没办法,只好由做老师的妈妈带着,风里来,雪里去,真实苦不堪言。元元说:“现在想来最亏欠的也是妈妈,我记得小时候妈妈除了每天带我,还要做三种饭,一种是适合老年人的,给太爷爷吃;一种是要对爸爸口味的;还有就是为我专做增强营养的,而她自己,经常吃点儿干馒头,然后就又去忙了。”
  元元的父亲侠义,家里的事可以不管,朋友家有事,那是绝对要去的。日子久了,给朋友帮了太多的忙,别人要谢他,却怎么也不肯,还跟对方说:“你要是这样,咱们就别做朋友了!”
  元元大概就是秉承了母亲的善良和父亲的豪爽吧,上班以后,她几乎没有在家吃过饭,和朋友出去,手一挥:“来!我请客!”时常让比她年长的人汗颜。遇上朋友有了难事儿,元元也是一马当先,绝不会推三阻四。
  
  未来:阳光、自由的空间
  
  元元说自己是一个心不高的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刻意的规划,总是无心插柳。元元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来不会打理上下关系。每天她快乐地唱着歌,很逍遥地走,即使是见了上级,也不会毕恭毕敬,而是顽皮可人的样子。好在元元遇到的好人很多,大都把她当孩子看待。就拿康宁台长来说吧,她给了栏目组及元元太多太多的帮助,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无微不至,让易感的元元见到台长常常亲昵地喊“妈妈”,这种亲情般的工作环境让元元很放松。
  可元元做事却从不马虎,只要是想做的,一件也不会落下。由于呼吸到的是健康、自由的空气,元元成长得很好。
  没有时间整理自己,一直快乐地往前走,从一个懵懂的孩子到成熟的电视人,滋养元元的土壤啊,你还会怎样地去塑造元元,我们只能去向时间讨要答案了吧!
其他文献
屋漏偏逢连夜雨。与宏观调控相伴而行的,是前一段时间国际油价一路狂飙,比去年同期上升了80%多。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对于世界原油市场的依赖正在逐步加强。国际油价的高烧不退,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每一条神经,经济社会承受的压力之巨可想而知。  时至今日,我们再去揣摩油价今后的起落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尽快拿出应对之策才是当务之急。那么,高油价对我们的国家、企业乃至个人冲击究竟有多大?作为一个耗油大国
期刊
“你创业了吗?”这句曾是美国硅谷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如今已成为部分中国人的常用语。创业,无疑是2004年最红火的词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约有1亿人在创业。  但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68%的中小民营企业,其生命周期不超过5年。如今虽是创业的年代,但老板并非人人能当,更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能获得成功。就如同古时行走江湖的侠客不仅要有随身的兵刃,更需具备几手“必杀技”一般,创业,除需具备资金等外部条件外
期刊
不要太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等背景因素,你只要不断吸取以往成功人士的经验,特别要富有自己的创意,并在创业过程中,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珍惜每一分投入。  去创一次业,无论成功与否,或许你就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珍惜你的每一分投入    如果你想做个创业者,是需要一定资金投入的,不管投入多少都是自己的,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要有把自己投入的1000元当做100万元来对待的敬业的精神,并且像对待自己的
期刊
于近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已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加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事实上从1997年以来,宏观金融政策已经开始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空间。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已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开始通过制度创新和工具创新,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目前各地实行和创新出来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12种。    综合授
期刊
朝鲜虽然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但是,在许多国人眼中,朝鲜仍然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国度。不过,随着8月份美国传媒传出,中国商人跨过鸭绿江承包了目前朝鲜国内最大的百货商场——平壤第一百货大楼等消息,近来国内赴“朝鲜商机考察团”明显增多,朝鲜商机再度成为商人们的谈资。  朝鲜,这个当今世界上惟一实行供给制的国家,因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多年来,总是吸引着国内创业家的眼光。    神秘朝鲜    如今的朝鲜很像
期刊
为什么你下属的一个部门主管明明被你看好,却总是表现不佳,一直拖累到他的团队业绩下降;为什么你明明即将被提升到最高阶层,却因为个性缺陷而迟迟无法再进一步发展;为什么你被老板说:你还有更多潜力可以发挥,相比起你的潜力,你的表现可称平庸……  为什么有才华的人会失败?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会成为致命缺陷,严重地阻碍事业生涯?职业咨询师根据上千个个案总结出关于职场女性成功的致命缺陷。  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  
期刊
关于求职,关于面试,我们读过太多太多规则,但它们一定对吗?今天,我们为你指出几条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的“金科玉律”。    简历上的履历部分总是差不多    既然你要应聘的公司和职位各有不同,那么你的简历也没道理千篇一律。应该根据要应聘的职位特点,突出自己简历上的相关履历,让简历看起来更有说服力。  比如你要应聘销售人员,那么不妨多多突出你在大学时代活跃的社团经历,这能证明你性格外向,与人交流绝无障碍
期刊
她比邵兵还要有味道!这是和王颖合作过的北京一个公关公司负责人对她的评价。  邵兵!王颖!一男一女,怎么把这二人拉到一起来作比较呢?原来,10月份的时候,美度表在北京举行了一个美度舵手系列2003年测量脉搏的新款表活动,邀请了著名演员邵兵,王颖作为瑞士美度表区域经理在台上和邵兵一起合作做过一个通过美度新款表测量脉搏跳动次数的测谎游戏。  “啊?说我比邵兵有味道?”王颖听了这样的比喻后,笑靥如花。  
期刊
冯丹藜  ■ 祖籍北京,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华侨家庭,青少年时曾随父母旅居数地。  ■ 1978年毕业于新加坡大学中文系。1979年移居香港。  ■ 1989年自组创立公司,从事房地产、百货、电子、酒店等行业,旗下拥有多家企业,分别设在香港、法国及中国大陆。并历任香港泰星集团主席,湖南泰之岛实业有限公司、深圳泰鑫珠宝有限公司、大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  ■ 为救助弱视儿童,2002年在北京投资创办
期刊
找到纪燕萍是在上海交通大学EMBA学位班上,已经有所成就的她与来自房地产、传媒、IT、钢铁等领域的大企业家们比肩同窗,系统学习,认真汲取最前沿的管理学知识。好学、上进使纪燕萍身上多了几分书卷气。有人说她像搞艺术的,也有教育界的女领导评价她是儒雅的女企业家。纪燕萍作为北京赛昂教育集团的掌门人,却谦虚地说:我什么都不是,我永远是一个学生。做学生真好,学习真好!    赛昂的一个“最大”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