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反证法的证明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988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反证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数学证明方法,也体现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反证法的独特的思维方法对提高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素质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讨论了一些有关反证法的运用问题,供参考学习。
  关键词 新课标,反设,归谬,存真
  通常,人们在做数学论证时,往往习惯于用直接法正向求证,由条件逐步推出结果,然而,有时候对某一些数学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很难推出所要求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尝试用另一种方式进行间接论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説的反证法。
  看下面例子:
  例1 把1600颗花生分给100只猴子,证明:不管怎样分法,至少有四只猴子得到的花生一样多。
  解法探析:假设至多有三只猴子分得的花生数相同,我们从所需花生最少的情况考虑:
  3只猴子各分得0颗花生,
  3只猴子各分得1颗花生,
  3只猴子各分得2颗花生,
  、、、 、、、
  3只猴子各分得32颗花生,
  最后一只猴子分得33颗花生。
  这样,100只猴子共需花生 3×﹙1﹢32﹚×32∕2 ﹢33=1617(颗)
  这与题设只有1600颗花生矛盾,故原命题成立。
  通过以上例子,对这类用直接证法难以下手的题目,用反证法求解时则十分简便,那么究竟如何运用反证法呢?
  (一) 通常来说,用反证法时有三个步骤:
  ⅰ 反设
  “反设”就是正确的否定结论。由于它是反证法的出发点,所以如果反设出现错误,将导致全盘皆错。关于“反设”应注意:
  1 首先要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2 强调“反设”是对结论的全否定。
  例如 求证:若a,b为自然数,且a×b是奇数,则a,b都是奇数。
  结论的反面应是:“a,b不都是奇数”。而不是:“a,b都不是奇数”。
  ⅱ 归谬
  以“反设”为出发点,题设条件为根据,通过正确推理,得出矛盾。这是反证法的核心。
  由于反证法推出矛盾的类型很多,出现矛盾的情形又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归谬时,经常会陷入困境,甚至对自己的正确推理产生疑惑,因此,举例説明推出矛盾的主要类型:
  ①与客观事实矛盾
  例 高一有400名学生,求证:这400名学生中至少有两名学生的生日是相同的。
  证明:假设400名学生的生日都不相同,那么一年将有400天,这与客观实际相矛盾,故原命题成立。
  ②与公理,定理矛盾
  例 如果两直线都平行与第三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证明:假设这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必然相交于一点。这样就得出:过直线外一点,能做出两条直线与该直线平行的直线。这与平行公理矛盾。
  ③与题设矛盾
  例如 前面猴子分花生的例子,由假设求出的结果共需花生1617颗,而题设只有1600颗花生,矛盾。
  ④与反设矛盾
  ⅲ 存真
  由所得矛盾肯定原命题成立。
  (二)反证法的适用范围
  什么类型的数学命题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呢?一般来説,对于“若A则B”一类的数学命题,都能用反证法来证明,但难易程度不同,就多数题来説,直接证法比较简捷。因此在证题时,首先应考虑使用直接证法。当用直接证法无法下手甚至不可能时,可考虑使用反证法。
  通常来说,下列情况可以考虑使用反证法:
  (1)已知条件很少或由已知条件能推得的结论很少;
  (2)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出现时;
  (3)命题的结论以“至多”、“至少”的形式出现时;
  (4)命题的结论以“唯一”的形式出现;
  (5)命题的结论以“无限”的形式出现时;
  (6)关于存在性命题;
  (7)某些定理的逆定理.
  总之,正难则反,直接的东西较少、较抽象、较困难时,其反面常会较多、较具体、较容易.反证法有时也用于整个命题论证过程的某个局部环节上.
  以上简单列出了运用反证法推出矛盾的主要类型,方便我们参考,应该注意的是,一个数学命题,究竟使用那种证明方法更方便一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 “正难则反”好思路 峰回路转现通途
  作者:朱浩; 福建中学数学2009年第05期
  反证法完全解读
  作者:陈素珍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0年第02期
  3 反证法在中学数学证明题中的应用
  作者:朱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35期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现任盖州市口腔医院院长、营口市舞蹈协会副主席的范钦禹,刚过五十岁,虽然看上去有点老成,但这位硬朗的东北汉子却是位将多种艺术融于一身的口腔专家。范院长自幼天资聪颖,酷
期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了如下要求:“能仿照学过的题材或话题,利用所给的范例写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转述所听、所读的简要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教委对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初中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 写作能力  一、英
娘命苦.rn用娘的话来说,就是“操心的命”、“有要好的心没有要好的命”,这是娘对她苦难半生的喟叹.rn可是,娘你何时屈服过命运啊!rn娘年轻时是一名乡村教师,后来嫁给了同是
摘要: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语文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善学的人。以下的建议供同学们借鉴参考:  关键词:学习方法 语文 教学  一、正确对待课内课外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所涉及的面广、知识丰富,课内课外都有可学之处。  课内主要要求大家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和
摘要: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廊中,有太多的明珠值得在语文教学中驻足观赏,并从中汲取营养,来丰盈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心。然而其中有一颗夺目耀眼的明珠——诗歌,它的光芒却被很多教师给忽视了,它的价值也无从体现。好的教学方法能绝妙地让学生领会诗歌意境之韵,情感之美,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关键词:古诗教学 初中语文 审美愉悦  通观初中语文教材,诗歌教学被集中安排在课内诗词单元
摘要: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经30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把“说”引向政治课堂。下结合教学实践仅对怎样培养学生在政治教学中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呢?  关键词:中学语文 文本阅读 指导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掌握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  1、
摘要:巧妙的课堂引入可以成就一堂.高质量的课,它不一定用固定的格式,可以用比较法、参与法,也可以用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或生活实际导人。关于音乐课的导入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穿插进行,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只要用法得当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音乐课变得更加完美而具魅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导入 时效性  一节生动、有趣、知识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深受学生喜
摘 要: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要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实施新课程中,英语学困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他们对学好英语缺乏信心,垂头丧气,学习中怕苦怕难。如何转化他们,促进他们的发展,既是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义不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也不断呈现。尤其是当前新语文教学改革中流行的主要的片面认识和追求,教学实践中出现教学过度的现象,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对教学的实效性产生的较大的影响。当然这也是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误解,一味的与“社会现实”联姻,极力地向“时尚”靠拢,对语文课堂过度追求形式包装出现的普遍现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深入把握课改精髓,掌握好语文课的教学尺度,既能展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