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电极激活触点位置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的关系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电极激活触点位置与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疗效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49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例)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5例)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PD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内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D)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明确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MNI)标准空间中STN-DBS激活触点的位置以及激活组织体积(VTA),分析其与PD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率(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的相关性。

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57例患者的UPDRS-Ⅲ评分改善率(药物关期)为(55.4±18.9)%(P<0.001),PDQ-39评分的改善率为(47.4±23.2)%(P<0.01),LEDD的下降比率为(40.1±24.3)%(P<0.01)。术后6个月PDQ-39评分的改善率和LEDD的下降比率与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药物关期)均呈正相关(PDQ-39评分:r=0.461,P<0.001;LEDD:r=0.354,P=0.007);UPDRS-Ⅲ评分的改善率(药物关期)与MNI标准空间中激活触点的Z轴坐标值均呈正相关(左侧:r=0.349,P=0.008;右侧:r=0.369,P=0.005)。MNI空间中,57例患者电极激活触点在双侧STN运动区、联络区及边缘区的VTA与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改善率(药物关期)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术后6个月,运动症状改善率<25%组、25%~50%组、>50%组在MNI空间中,双侧Z轴坐标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P=0.030;右侧:P=0.024);而3组在MNI空间中电极激活触点的VTA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TN-DBS可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其生命质量。DBS激活触点越靠近STN背外侧感觉运动区,则DBS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男,32岁。因"右侧胁肋部疼痛伴发热20余天"入院。拟"1.肺部感染,2.支气管内异物"收住。症状体征入院时患者偶有咳嗽咳痰,偶有胸闷,无恶心呕吐,无心慌心悸等其他不适主诉。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诊断方法完善相关检查,完善血培养、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标志物、真菌培养、肺部增强CT、支气
病史摘要患者,女,65岁,主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头晕及视物模糊4个月,加重伴左上肢无力半个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期间无呼吸费力,无发热,无大小便障碍,无肌肉疼痛。患者既往高脂血症病史5年余。对"胃复安"过敏。无结核、肝炎感染病史,无特殊感染史,无肿瘤等家族遗传史,无冶游史。症状体征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示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上肢腱反射(++),双下
病史摘要患者,男,64岁,主因头痛20余天,呕吐10余天入院。患者20余天前天出现头痛,10余天前患者出现恶心、喷射性呕吐,伴视物成双,当地医院腰椎穿刺压力450 mmH2O(1 mmH2O=0.098 kPa),脑脊液白细胞10×106/L;生化:蛋白1 044.2 mg/L。头颅CT未见明确异常,给予甘露醇等对症治疗,患者头痛、恶心无好转。近2个月体重下降5 kg。症状体征体格检查:体温37.
病史摘要患者,女,72岁。主因左下肢肿胀10余天,外院口服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于2019年8月13日因甲状旁腺肿物形成入院。症状体征入院体格检查:患者左下肢肿胀情况介于股白肿和股青肿之间,左侧腹股沟带有片状红疹,左下肢散在性瘀斑及散在性小水泡形成,可触及双足背动脉搏动,伴轻微咳嗽。测双侧大小腿围:左上肢45 cm,左下肢39 cm;右上肢35.7 cm,右下肢32 cm。可触及左足背动脉搏动,左足
自发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以基底核区出血最为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浙江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74例老年(年龄≥65岁)高血压性基底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疗效,结果发现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并有脑疝表现,应立即采用开颅经颞叶造瘘血肿清除术;若患者有意识障碍但无脑疝表现,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虽然对
期刊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中颅底广泛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前中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且同期行颅底重建术;其中16例行常规颅底重建,13例患者行鼻中隔黏膜颅底重建,9例行额窦引流、颅底重建术。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观察肿瘤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简称STN-DBS)对帕金森病患者术后神经心理功能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9年12月1日前发表的、关于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
颞叶癫痫(TLE)的手术治疗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随着术前评估技术的进步和对癫痫网络的认识逐步加深,针对TLE的诊疗理念不断更新。TLE存在多种分型,表现为不同的电-临床特征。脑电图检查对不典型TLE的诊断和切除范围的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对TLE患者的解剖-电-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估至关重要,有助于不同病因癫痫(如假性TLE和自身免疫性癫痫)的诊断。前颞叶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TLE的有效手段,新型颞叶内侧
期刊
颅内肿瘤是儿童第二大常见肿瘤,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的进步,尤其是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使颅内肿瘤患儿得以长期生存。但许多儿童颅内肿瘤生存者发生放疗相关的不良作用,其中内分泌功能障碍是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目前不清。本文综合相关文献,对儿童颅内肿瘤生存者放疗后发生内分泌功能障碍的可能发病机制、常见类型、高危因素及不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期刊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神经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日益庞大,处理难度也逐渐增加。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尤其在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后,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