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中颅底广泛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前中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且同期行颅底重建术;其中16例行常规颅底重建,13例患者行鼻中隔黏膜颅底重建,9例行额窦引流、颅底重建术。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观察肿瘤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 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鼻内镜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中颅底广泛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8例前中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且同期行颅底重建术;其中16例行常规颅底重建,13例患者行鼻中隔黏膜颅底重建,9例行额窦引流、颅底重建术。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观察肿瘤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术后12个月时肿瘤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
结果3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7例(71.0%),近全切除8例(21.1%),部分切除3例(7.9%)。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内翻状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6例,鳞癌5例,恶性黑色素瘤5例,腺样囊性癌4例,内翻状乳头状瘤4例,腺癌3例,软骨肉瘤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淋巴上皮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脑膜瘤及肌上皮癌各1例。38例患者中,35例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颅底重建效果良好;3例(7.9%)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1例(2.6%)出现视力下降,3例(7.9%)眼球活动受限;无一例出现额窦炎。3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4.5±2.8)个月(12~18个月)。术后12个月,38例患者的生存率为100%,其中5例(13.2%)患者肿瘤复发。
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累及前中颅底的沟通性肿瘤,同期行颅底重建术,短期疗效良好,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较少。
其他文献
2019年2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37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女性患者,其因多处压疮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急性骨髓炎。对其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护士重点做好激素减量治疗期间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症候群的严密观察,警惕病情反跳;根据诊疗方案,分阶段落实创面护理,保持有效引流,确保负压合适,加强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于入院后第39天康复出院。
目的初步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碱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男性碱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磺胺嘧啶银组30例和VSD组30例,年龄分别为(36±8)、(35±10)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7.2±2.0)%、(8.5±3.0)%体表总面积。入院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给予清创后常规磺胺嘧啶银换药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4年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显微修复外科收治12例外伤致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1~48岁,6例为腕背部缺损、6例为足踝部缺损。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0 cm×4.5 cm~28.0 cm×11.0 cm,设计切取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收治的患者因疾病、年龄等多重因素成为病毒感染的易感者,因此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COVID-19感染流行期间院内防控的关键临床问题、医学证据、临床及管理经验制订了笔者单位的病房防控管理策略,以期为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防控提供参考。
2017年6月—2018年10月,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7例压疮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75~86岁。共10个无骨外露4期压疮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4 cm~11 cm×9 cm;3个创面伴有潜行腔隙,潜行区域体表投影面积5 cm×3 cm~12 cm×8 cm。入院后进行保守清创治疗持续至皮肤缺损区肉芽组织鲜红、易出血、基底基本平整,于病床上取面积为创面大小1/4~1/2的大腿前侧刃厚
病史摘要患者,男,32岁。因"右侧胁肋部疼痛伴发热20余天"入院。拟"1.肺部感染,2.支气管内异物"收住。症状体征入院时患者偶有咳嗽咳痰,偶有胸闷,无恶心呕吐,无心慌心悸等其他不适主诉。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诊断方法完善相关检查,完善血培养、血常规、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标志物、真菌培养、肺部增强CT、支气
病史摘要患者,女,65岁,主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伴头晕及视物模糊4个月,加重伴左上肢无力半个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期间无呼吸费力,无发热,无大小便障碍,无肌肉疼痛。患者既往高脂血症病史5年余。对"胃复安"过敏。无结核、肝炎感染病史,无特殊感染史,无肿瘤等家族遗传史,无冶游史。症状体征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示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上肢腱反射(++),双下
病史摘要患者,男,64岁,主因头痛20余天,呕吐10余天入院。患者20余天前天出现头痛,10余天前患者出现恶心、喷射性呕吐,伴视物成双,当地医院腰椎穿刺压力450 mmH2O(1 mmH2O=0.098 kPa),脑脊液白细胞10×106/L;生化:蛋白1 044.2 mg/L。头颅CT未见明确异常,给予甘露醇等对症治疗,患者头痛、恶心无好转。近2个月体重下降5 kg。症状体征体格检查:体温37.
病史摘要患者,女,72岁。主因左下肢肿胀10余天,外院口服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于2019年8月13日因甲状旁腺肿物形成入院。症状体征入院体格检查:患者左下肢肿胀情况介于股白肿和股青肿之间,左侧腹股沟带有片状红疹,左下肢散在性瘀斑及散在性小水泡形成,可触及双足背动脉搏动,伴轻微咳嗽。测双侧大小腿围:左上肢45 cm,左下肢39 cm;右上肢35.7 cm,右下肢32 cm。可触及左足背动脉搏动,左足
自发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以基底核区出血最为常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浙江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74例老年(年龄≥65岁)高血压性基底核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疗效,结果发现若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并有脑疝表现,应立即采用开颅经颞叶造瘘血肿清除术;若患者有意识障碍但无脑疝表现,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虽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