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课为平台推进高职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任.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除了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文化素养和文化内涵的提升.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角,以当前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在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几种途径,以期能降低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提高他们的双向交流能力.
其他文献
文学经典在泛娱乐时代日趋边缘化,需要另辟溪径才能重回读者视野,以中国经典文学形象作内核,借助影视艺术载体,并输入新的审美特性,才不致束之高阁.在互文性视角下看待经典文
本文比较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斯万之恋和王尔德《道连格雷的画像》中道连格雷之恋,剖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奥黛特与西碧儿在恋情中起到的符号性作用,以及理想爱情的幻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为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实践贡献和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借由分析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教材观、阅读观、写作观来探寻其教育思想的价值及对当代语文
道德德性是灵魂非理性部分的德性,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习惯训导而养成的德性.习惯的养成方式有多种,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化的效果.道德德性以中道思想为原则,追求个体行为和情
浙江诗人石心的诗歌自有其独特之处.他的诗歌大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本真体验,诗中营造了一种泰然豁达的人生态度.石心诗中的语气语态是一种类似生活的述说,这样的语流来自于诗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伤痕·反思小说在中国一发表,几乎同时就被译介到日本.这些译本都忠实于原作,而且加上了许多关于当代中国的背景介绍,有利于日本读者了解文革后的中国文学.
毕赣电影《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对黔东南乡镇的呈现,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他特有的叙事风格与诗性表达,在中国乡镇电影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学突破.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五四青年节,五
筠连话“走”不仅用作动词,还可以用作介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介词“从”和“在”.文章采用共时和历时,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方法梳理筠连话“走”的用法及其语法化过程,发现“
朝鲜王朝向日本派遣的官方使节,一般称通信使,这些使节中不少人留下了关于使行活动的记载,一致被视作研究朝鲜半岛与日本关系史的重要资料.本文主要整理中国和日本两国的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