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园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天的祭品
  
  “印度有一个地方,可以把惊叹、神往和费解集于一身,这就是卡久拉霍!”这是去过那里的人对它的评价。
  卡久拉霍原本安排在行程的第十六天,恰逢那时我要去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便和印度使帮助我们安排行程的老师商量,可否不去?
  “不去太可惜了,那是个著名的性爱神庙群落,她是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她建筑雕刻艺术的壮观,可是举世无双!”老师也遗憾地说。
  而后有幸,因要避开周一博物馆的闭馆日,线路重新安排,卡久拉霍之行排在了行程的第四天。
  2010年4月25日,我终于领略了古印度九世纪雕塑造像艺术的壮美风采。
  清晨7点我们就到了卡久拉霍,雨后阳光初露,在晨曦的映照下神庙群在碧绿的草地上闪烁着金色的光——它和太阳、大地、水结合成绝美的人间圣境。
  真是难以想象,今天风光悠然恬静的卡久拉霍,在9到13世纪之间曾经是如此繁盛的王国。方圆10公里内修建了85座壮观又精美的印度教和耆那教神庙。现残存的22座庙群被高大的树丛掩映其中已近千年。重见天日是在1839年,一位英国军官在此打猎时发现了丛林中的秘密,卡久拉霍才终于为世人瞩目。1986年,这些神庙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这里的神庙群,因刻着——男女交欢的香艳情景雕塑,吸引了大批游人的眼球,其雕刻场面之浩大,描绘之大胆,可以说天下无双。
  那天我们是神庙的第一批客人,当晨曦引领我们走到第一座神庙前,一位正在扫地的赤脚印度老人,便热情地过来为我们指点,告诉我们哪个角度能拍摄到最佳的神庙照片,哪个地方有独具特色的雕塑,主动帮我们背着摄影用的三脚架。后来,他自然成为我们的临时导游。老人告诉我们他今年已经70岁,终生未婚,是印度教的忠实教徒。
  令人震惊的是,当老人带我们走到那座最高、最壮观的神庙塔前时,硬是不让我们进内,执意地指着塔前的左角,他讲着蹩脚的英语,意思是要我们先去那里看看—那是一座很不显眼残旧的雕刻群座,刻着五个半圆球形的石刻组合,加地座也不足60公分高,但却涂着厚厚金粉!——这是和神灵一样被敬奉和供养着的标志。
  老人比划着告诉我们: “中央那个大的半圆意指太阳,周围四个半圆球形,分别代表月亮、艺术、水、及土地,这是我们最早的图腾”。
  这些简单拙美的石刻群,竟显示了古印度人对世界组成的全部理解。
  艺术,被他们如此地崇尚,将她代表人类,并将她提至与自然万物同等高的地位。
  那是多么惊人的科学的想像创意!竟和现代国际最时尚的“艺术创世纪”的理论不谋而合!
  美国著名学者马思洛的理论认为,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关键是在于有对美的需求,因为有对艺术想象创作的本能,才有人类今天不同于动物的进化。眼前,这石雕的雕琢年份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考证,但年代明显早于后面的众神庙塔,那么是否可以说古印度的“艺术创世纪”的理论,在9世纪前就已创立?我想这对英国BBC纪录片中写艺术创世纪理论的专家来说,也该是多么重要的史证!
  这个发现让我兴奋!而另一个想法更让我想入非非。
  如果整个卡久拉霍神庙群是因为信仰而建造,那该是当时人类奉祭给上天的祭品?
  人类一直在天地之间探究着自己的地位,古印度人把对宇宙的神秘感悟用艺术的形式付之于刻石和全塔,留下了人类对自然的畏惧。
  上天的祭品!这些“祭品”真是太浩瀚辉煌了,这些神庙群,这些精湛的建筑,珍贵的造像艺术遗迹都是这个民族的写真。他们将自己生命过程中所有的一切,恭敬详细的记录、尽心精致地仿造、坦荡无私地呈现、虔诚地奉祭给上天。
  这就像今天,现代的我们将生活中最精彩的记录及影像、音乐及语言装上宇宙飞船送到月球一样。
  几千年了,人类还是对不可知的星球及事物,怀着敬畏之心!
  卡久拉霍现存造型华美的众神庙群,在阳光下巍然地屹立着,神庙从底部高高的基座开始到尖尖的塔顶,都刻满了各种精美的雕像和图案。但奇怪的是,神庙基本没有窗口,因此里面都比较阴暗并相对简陋,庙内很狭小,要打手电筒才能看得见路,窄窄的通道最宽能走两个人,有的围绕着供奉物,有的供奉着石刻的林伽(即男性生殖器)。其艺术表现的精华重点都体现在神庙外墙的雕塑上。
  这么大片的众神庙群,没有人类居住的实际用途,仅供观赏外部。它真是祭品?仅仅只为了吸引上天的注视而建造?
  卡久拉霍神庙——是人类以艺术来代表自己,再用艺术的形式,向上天供奉的祭品吗?
  
  艺术的坦荡
  
  用艺术的创造力来筑造祭品!古印度人对艺术敬仰的坦荡,在卡久拉霍无处不在。
  神庙的建筑雕塑美得令人惊叹,这里是一个真正的艺术殿堂,是雕塑和建筑艺术爱好者的天堂,也是了解中世纪印度人们世俗生活的一扇直观的窗口,绝不是一个令参观者想入非非的色情画廊。
  卡久拉霍神庙可以说是印度所有神庙中人物雕刻最集中的地方,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譬如舞蹈、奏乐、耕种、战斗、梳妆、写信等日常生活;石刻塑像中最多的是女人,她们大都丰乳肥臀,佩戴着各种首饰,以各种姿势站立,或在化妆描眉,或在拈花微笑,或在照镜梳头,或在手舞足蹈,甚至在挑脚底上的刺。这些线条优美、款款动人的美丽女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而是充满生活情趣和浪漫气息的凡人,有些人物雕塑基本上都与真人一般大小,栩栩如生,数量之多,雕刻技法之娴熟,内容之广泛,想像之丰富,表情之丰富,呼之欲出。
  在雕塑中能看到古代印度人浪漫优雅,能想像出他们的日常生活,能欣赏到印度古代雕刻家的智慧成果和艺术结晶,更能感受到人类和谐生活家园的幸福。
  除了人物和动物雕塑外,这些神庙本身也建造得很有气势且各具艺术特色,现存的众神庙可以分为三个群落,神庙的造型基本上都由三部分组成,高高的基座,刻有精美雕像的主建筑和像笋一样由粗到细的塔顶,在神庙门前的长廊,顶部雕刻着繁缛细密的美丽花纹,我欣喜仔细地观察着,并拍摄了它图案精湛的组合构成,其造型和结构都具有很高的建筑研究价值,堪称世界石刻艺术中的瑰宝。
  据了解,男女交欢的雕塑仅占全部人物雕塑的10%左右。陪同的导游说,不少西方人成群结队地到这里参观,以为卡久拉霍的群庙雕像就是印度著名的《爱经》的图解和直观诠释,是雕刻在石头上的《爱经》。是啊,纯粹抱着看石刻春宫画的想法到这里,的确会失望。
  即便是大胆表达性爱的雕刻,也是一种美的艺术,而不是表现赤裸的肉欲,是一个自由浪漫、个性张杨的社会留下印迹。
  “那在神光离合之中,潜藏在我生命深处的她;那在晨光中永远不肯揭开面纱的她,我的上帝,我要用最后的一首歌把她包襄起来,作为我给你的最后的献礼。
  ……她统治着我的思想、行动和睡梦,她却自己独居索 处。
  许多的人叩我的门来访问她,都失望地回去。
  在这世界上从没有人和她面对过,她孤守着静待你的赏识。”一泰戈尔
  非常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首诗。特别是在我到过印度以后,更深深地陷入他的诗境,他的诗送我遐想,诗中的那个“她”,也正是我心中的艺术!
  卡久拉霍的这片自然纯美的原生态雕刻艺术,宛如晨光中永远不肯揭开面纱的羞涩少女,真正地将我神迷!
  正是她那种孤寂坦荡静待你的美,她那种独居密林无私奉祭上天的雅仪,更激起我想去掀开她神秘纱丽的欲望。我载着激情,带着无数的问号,在这片艺术的海洋里求索着。
  ——卡久拉霍神庙的造像和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的渊缘关系?
  为了理清渊缘关系的脉络,我忍不住,又贸然前去打扰请教正在神庙前专注拍摄的阮教授,他谈到,“卡久拉霍神庙的造像艺术,对中国佛教造像及绘画艺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后期的藏传佛教,密支教例如男女双修及在敦煌闻名的那两个相拥深蓝色的象头人身像等,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印度教及卡久拉霍神庙的造像艺术的影响,而唐玄奘西游天竺,带回的佛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们的影响。”
  ——而为什么昌德拉王国的统治者要在神庙的内外墙上雕刻性爱场面?
  由于印度古人重传说轻史记,结果只有谜面而没有谜底。至今仍众说纷纭。一种简单的说法是,昌德拉的国王们都荒淫奢靡,用这些雕刻来刺激自己的性欲,及时行乐:另一种说法是,印度传统认为, “爱”是与生俱来的,可以无师自通,但“性”却是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这些神庙雕像是用来对婆罗门男孩进行性教育用的,因为多数人都要到庙里拜神祈祷,因此这是开展性教育的理想场所。
  也有解释说,印度教认为,通往“摩克沙”,即“解脱”,有四个途径,也就是责任、钱财、瑜珈和性爱,而这些雕刻就是用来帮助人们通过性爱这个途径达到“解脱”的目的。根据这种理论,人可以从性交所带来的愉悦中获得解脱和救赎。
  而陪同导游的解释似乎比专家学者的说法更令人信服。他说,在昌德拉王国时期,佛教盛行,许多人整日沉湎于修行之中,希望能早日实现转世和轮回。大批男子都去当了僧侣,整日在庙里念经拜佛,导致田地荒芜,经济停滞,生育率和人口下降,国力衰退。当时的国王为了让这些清心寡欲、不思凡尘的男人重返社会、回归家庭,于是就拨款修建大批庙群,并在庙墙上雕刻一些性爱的场面,撩拨那些成天在庙里潜心修行的男人的情欲,好让他们动凡尘之念,回家生儿育女,这样人口上升,社会稳定,国力方可重振。这种理念仿佛影响至今天,现在印度有10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比比皆是。
  好像类同的历史,也曾在19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上演过,当时社会鼓励多生孩子,5个孩子以上就表彰为光荣妈妈,光荣家庭,从而导致今天不可控制的状态——21世纪的人口爆炸,人口排名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当然印度的土地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以密度人均相比,我们还好些。
  然而艺术呢?中国有这般坦荡浪漫的印迹吗?
  ——2010年4月25日卡久拉霍
其他文献
好几年前,我曾漫游过洛阳的龙门石窟,沿着挺立的峭砉,挨个儿地寻觅着大大小小的洞穴,仔仔细细地打量那些丰腴或清癯的雕,不能不生出一阵阵失望的情绪来。  从几千里外赶来,一路上风尘仆仆,十分劳累,就是想要鉴赏这闻名已久的佛像,好了却平生的夙愿,哪里会知道瞅见的这些脸儿,却都显得平平常常、庸庸碌碌,找不到多少令人神往的表情。  我早就翻阅过不少有关的资料,知道这赫赫有名的龙门石窟,远在15。O年前已经开
期刊
“起誓当白玩”这句话,源自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一段对白。杨四郎想说出探母的心思,但要求公主对天盟誓方肯吐露,公主脱口冒出一句“比不得你们南蛮子,拿起誓当白玩。”  中国最早见于传世文献的盟誓,《尚书》上有好几篇。例如商汤王起兵讨伐夏桀,对部属起誓说:“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尚书·汤誓》)其中既有许诺也有威胁,
期刊
关于爱情,关于婚姻,关于家的诠释很多。每一个人就有一个甚至几个爱情、婚姻、家庭的故事。翻开古老厚重的历史,常见许多不失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却如同密封罐内偶然飘散的香味。千万年的演进之后,历史进入了多层次的裂变、多色彩的变幻、快节奏的行动时期,从压抑的文明到开放的文明,中国人的感情似乎变得异常的浪漫和冲动。每一种观念随时被另一种观念更换,封建的旧传统观念不再是铜墙铁壁。爱情走到了今天,其色彩、其魅力
期刊
人老了之后,要有三点:  一是要有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有自己的朋友;三是要有自己的爱好。  我愈来愈感觉到老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  成熟,沧桑,见识,自由,超脱;可以更客观地审视一切,审视自己;已经有权利谈论人生,谈论青年人,中年人和自己这一代人了。  人生最缺少的是什么?  是时间;是经验;是学问:更是一种比较纯净的心情。  老了以后,这方面的“本钱”便多起来了。  人生最多余的是什么?  是恶
期刊
又是一轮圆月,月上中天。如水的月光,铺洒在寂静的荒郊,寒烟衰草,部蒙上了一层银白的光华。  那边,走来一位袅袅婷婷的女子,她的容貌,本是闭月羞花的,今晚的她,却憔悴了。而天上挂着一轮满月,玉盘似的。  远处,飘来一阵歌声,她突然定住了、出神地听着。听着,嘴角浮起一层浅笑,眼角滑下一点晶莹。  忽然听见一声召唤,慌忙拭干泪水,转身回到军帐中。大王醒了。问她是否听到了家乡的歌谣?  她点了点头。  大
期刊
(1)爱情是一切生灵最自然的主张。  (2)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美好的男女之情,能成就人间—景。  (3)男人和女人是天生使然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两个敌对的阵营。  (4)人的生命是卑微的,人的爱情却能创造奇迹。所以,生命最该尊重的对象,就是爱情。  (5)爱情如同彩钻,闪耀在人的生命之衣上。身体可以走样、衰老、消失,而爱情却能永恒不朽。  (6)爱情被永久讴歌,缘于美丽的绽放。而在人的有
期刊
孤山 醉人心     天海一片云简介    杭州,西湖中央,孤山东巅,天海一片云私人商务会所掩隐在万绿丛中。  会所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相传为“梅妻鹤子”的宋代名士和靖先生林逋的隐居地,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浙江巡抚赵土麟在此建敬一书院。至清道光年间,浙江布政史朱尊根据乾隆的一句感言,书题“孤山一片云”刻石,嵌置在书院的东外墙上,至今犹存。  天海一片云私人
期刊
佛光初照 菩提东来    历史进入古印度公元前20世纪中叶,居住在中亚从事游牧狩猎生活属印欧语系的雅利安民族,越过兴都库什山,入侵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而定居下来,并且带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宗教——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最高信仰是“梵天”,最高境界是“梵我一致”,属于一种极其朴素的宗教哲学思想。但是这种宗教在印度却被用来维持雅利安社会的等级秩序,整个社会被人为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合、首驮罗”四个
期刊
象山影视城 摄影/张陆沁隐于幕前——横店的台前幕后  谢梦遥  关于横店群演行业,有些事情是订立在演员公会的文件上,有据可查的:群演每个工80元;超过8小时,每小时加10元;没穿戏服就地遣散算半工,一旦穿上戏服,就算全工;演清宫戏要剃光头,加40元;剃鬓角(往往要把两侧的头发推光),加10元;躺尸费10元;抬轿费10元;淋雨10元起;脸上抹灰涂血10元起;超过午夜12点,10元;转剧组,30元;披
期刊
美国加利福利亚艺术学会会长彼得·亚当斯,给人们的一种印象是和蔼可亲,衣着潇洒,谈吐得体。他总是温文尔雅地主持着学会的各种会议和活动。对于学会的支持者和媒体而言,他还是代表协会的国际形象。而身穿T恤和运动裤的画家,是彼得给人们的另一种印象。在帕萨迪纳(加州的一个城市)的画室里,亚当斯经常通宵达旦地作画,有时他又驾驶着那辆白色防弹道奇旅行车,带着博德牧羊犬,艰苦跋涉在乡间,去描绘加利福尼亚的景色。事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