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元旦,我又收到孩子们从世界各地寄来的贺卡。在澳门大学读研究生的静思寄来的是她做义工时和小朋友们的合影;就读浙江大学的小曼附上她在西湖旁制作的植物标本;就读悉尼大学的小杰在贺卡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老师,感谢您曾经在我生命中播种的美好。”
一遍遍细细翻看孩子们的贺卡,往日那些银铃般的笑声似隔耳隙,我静静地抚摸着这些纸片,任眼角的泪水流淌——眼前这些载满爱和想念的卡片,不就是12年的教师生涯给我的最好馈赠吗?
2005年,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我从遥远的大西北只身来到广东,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刚从火车站走出来时,广州七月的热浪差点没让我热晕的情景。很快,我就体会了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来说,广东——这个我原本准备大展拳脚的地方,和我之前23年的生活之间,隔着的远不止漫天的灼热和我一句也听不懂的方言。
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提出了一大堆让我想都没想过的问题。“老师,您是骑着骆驼上学的吗?”“老师,您是不是用洗菜水洗脸的?”“老师,您家有没有牧羊犬?”……面对他们这一个个看似荒唐却又真实的问题,我决心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书籍,是我走进孩子世界的钥匙
根据人教版语文课本,我帮他们整理出一份书单。这个书单以语文课本中涉及的作家为圆心辐射开来,涉猎哲学、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我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如果家中有这些书籍,开学后可带到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借阅;如果没有,我利用家委会资源统一购买。
初一的时候,我们的班级书单中收入了《朱自清散文集》《我与地坛》《老舍文集》《世说新语》《城南旧事》《于丹<论语>心得》《巴黎圣母院》《塔克的郊外》《明朝那些事儿》等各个阅读层次孩子都能接受的经典图书。
班级图书角成立后,孩子们阅读热情高涨,我从每天的读书笔记、每周的读书心得、每月的读书报告会……都能看到他们的成长。小涵读了《乔布斯传》后他就破天荒地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他说:“乔布斯是我的新晋偶像,他说过人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也要像他一样,从改变自己开始。”全班男生还抢着读《明朝那些事儿》,并从此一发不可收地都爱上历史和历史老师,这真是有趣又令人欣慰。
我最喜欢看孩子们读书的样子,因为在他们目光轻转中,我看到他们的专注与投入。我喜欢偷偷拍他们那些时而凝重、时而欢愉的表情,课前展示给大家看,并美其名曰“最美的青春”。以书为媒,渐渐地,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话题多了起来。闲暇之余,他们教我说广东话,我也用我的家乡话为他们朗读贾平凹的作品,我学得阴阳怪气的时候大家都笑作一团,我念得动情的时候大家都感慨万千。就这样,我们乐此不疲地流连于书丛中,徜徉在读书的快乐里。
初二的时候,我们的书单里增加了一些哲学著作,如《苏菲的世界》《哲学的故事》《西方哲学史》等。此外,我也把《平凡的世界》《战争与和平》等大部头小说引进孩子们的视野。当然少不了我们古典文化的精髓——《大学》《中庸》等经典古籍,还有《苏东坡传》《毛泽东传》等人物传记。
孩子们的阅读水平逐渐提高,对作品的感悟也日益增强。于是,我发起了全班参与的“班书辩论赛”。首先在全班进行公投,选出两部全班认可度最高的书作为班书候选。接着,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支持这两本书,做好对这本书的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要对他所支持的这本书进行多次精读。“辩论赛”双方各选出四名主辩手,其余同学作为后援团。
“唇枪舌剑”中,孩子们对一本书的解读又升到了新的高度。当然,我们的辩论还穿插进了多种形式,如经典片段表演、双簧、评书等艺术形式。辩论赛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在课下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记得去年,他们选出来的班书候选数目之一竟然是我最喜欢的《平凡的世界》。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围着我,就书中的许多细节和我探讨。我没想到,这本和他们隔着半个世纪的伟大著作竟然引发了我们这两代人的共鸣。
就这样,这一本本震慑人心的书籍,连接了我和孩子们的世界。
用孩子的视角。在孩子的世界播种鲜花
2007年,我转正了——由副班主任荣升为班主任。那时候,班上有几个男生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为了能让他们迅速改正坏习惯,我可谓是用尽了“洪荒之力”。早上,我總是第一个到班,守在课室门口对那些爱迟到的小家伙恩威并施;下午,我抱着电脑急匆匆地走进课室,为上数学课不爱听讲的孩子补一补数学(尽管我是语文老师,初中数学题我还是手到擒来);晚上十点,我还倚在宿舍栏杆上苦口婆心地和小德谈话,希望他第二天不要骚扰班上的女生……一个学期过去了,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可班上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而我就像个武功尽失的人,无半点还手之力。
重新审视我的班主任工作,整天忙忙碌碌却又收效甚微,何其悲壮!如果我不能迅速打通作为教育者的“任督二脉”,很有可能我就会“走火人魔”,疯癫退场。我决心向名师学习,多读他们的书。就这样,我在书本中认识了李镇西、王君、任小艾等让我的灵魂为之震撼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李镇西老师的那一句“作为老师,一刻也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的胸膛。是啊,如果我是孩子,会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呢?
班上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叫王磊,他喜欢上了班上最优秀的女生张苗。如果我是他,我希望老师怎样帮助自己度过青少年时期的情感危机呢?于是,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王磊这个“未来人”展开了一场场心灵的对话。
如果我是他,可能希望了解别人的爱情吧?于是,我买了本《名人爱情》送给王磊,扉页上我写了一行字:“‘过来人’献给‘未来人’的爱情宝典!”我想让他明白:真正的爱情是有共同的信仰、追求,两个人才会相互吸引、爱慕。
如果我是他,可能很想了解心仪女生的家庭吧?于是,家长会上,我特意邀请张苗的父亲做经验介绍,由王磊做会议记录。张苗爸爸说,女儿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已经拿到钢琴十级证书,现正准备托福考试,目标是哈佛大学。我分明看到王磊眼中的羡慕和向往。家长会后,王磊学习认真了,成绩也日渐提高。 如果我是他,可能非常希望跟心仪女生有合作的机会吧?于是,我在班上宣布王磊和张苗担当班级元旦晚会的主持人。结果有些意外,快人快语的张苗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主持人是班級名片,担当者理应品学兼优。张苗的不认可极大地刺激了王磊,下午的课外活动,他借口身体不舒服,一个人在课室里发呆。
如果我是他,在碰到挫折时,一定期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引吧?于是,我不动声色地走过去,将一张纸条轻轻地放在他桌上,纸条上写着:“孩子,真正的爱情不仅是情感上的你情我愿,更应该以两棵树的形象,并肩站在一起。送你一首舒婷的《致橡树》。”第二天早读,王磊的读书声最响亮,我仿佛看到了一棵小树正在茁壮成长。
后来,王磊以不错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每年都会回来看我,这个不善言谈的孩子现在已成长得非常出色。
以孩子的视角,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播种一径鲜花,芬芳了他们,也幸福了我自己。跋山涉水,用智慧拓宽孩子的世界
2014年,我遇到了一群更加优秀的孩子。他们知识面广阔、情商、智商一流。这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学校都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次简单的旅游。我想,游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游什么、怎么游?为了带孩子们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我策划了“科学实践”系列活动。加上了“科学”二字,活动就显得不一般,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五月端午,正是出游的好时机。看龙舟、包粽子,浓浓的乡音醉了时光,也醉了我们;六月的阳光是感恩的味道,我们去高明参加盛大的“高明濑粉节”,研究佛山本土饮食明星——濑粉的制作工艺,并亲手为爸爸妈妈做一碗香喷喷的濑粉;九月重阳登高,我们去攀佛山第一峰,除了抒发“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亲之情,我们还采集植物标本,观察不同纬度植物的变化;国庆节远行,我们来个“首都大探秘”,未名湖畔留下我们的身影,我们用纯正的英语录制VCR,回去送给爸爸妈妈作礼物;清华园门口留下我们的声音,我们向优秀的清华学姐请教学习秘籍;颐和园的大垂柳下留下我们的赞叹声,我们教公园晨练的爷爷奶奶们说广东话;国家博物馆留下我们专注做笔记的神情,那一件件承载着历史厚度的文物,就是一本本教科书啊!还有凌晨四点的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中间有一行整齐的队列,那就是我们——迎着第一缕朝阳,我们在国旗下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荣光……
当然,组织活动是较为辛苦的。我要去选址,还要和科任老师讨论出行的学科任务,要为孩子们做足安全保障工作……但是,每当看到在经历了跋涉后,孩子们的步伐更稳健,笑容更阳光,思想更深邃,我便会由衷地感叹:“愿静好岁月里,我们一路同行!”
还有祖国的大好河山等待着我们去远足,还有更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和孩子们的脚步不会停止,因为我们的思想已走向远方。
十二年前,当我阴差阳错地进入教师这个行业时,我并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喜爱“班主任”这个称谓,并在班主任的岗位上越做越幸福。回首走过的路,我蓦然发现,并不是我点缀了孩子们的世界,而是当我从孩子们的世界路过时,收获了一路芳香。
是的,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一名班主任。我坚信选择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与青春同行,与幸福为伴。
(责任编辑陈殷)
一遍遍细细翻看孩子们的贺卡,往日那些银铃般的笑声似隔耳隙,我静静地抚摸着这些纸片,任眼角的泪水流淌——眼前这些载满爱和想念的卡片,不就是12年的教师生涯给我的最好馈赠吗?
2005年,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我从遥远的大西北只身来到广东,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刚从火车站走出来时,广州七月的热浪差点没让我热晕的情景。很快,我就体会了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西北人来说,广东——这个我原本准备大展拳脚的地方,和我之前23年的生活之间,隔着的远不止漫天的灼热和我一句也听不懂的方言。
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提出了一大堆让我想都没想过的问题。“老师,您是骑着骆驼上学的吗?”“老师,您是不是用洗菜水洗脸的?”“老师,您家有没有牧羊犬?”……面对他们这一个个看似荒唐却又真实的问题,我决心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书籍,是我走进孩子世界的钥匙
根据人教版语文课本,我帮他们整理出一份书单。这个书单以语文课本中涉及的作家为圆心辐射开来,涉猎哲学、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我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如果家中有这些书籍,开学后可带到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借阅;如果没有,我利用家委会资源统一购买。
初一的时候,我们的班级书单中收入了《朱自清散文集》《我与地坛》《老舍文集》《世说新语》《城南旧事》《于丹<论语>心得》《巴黎圣母院》《塔克的郊外》《明朝那些事儿》等各个阅读层次孩子都能接受的经典图书。
班级图书角成立后,孩子们阅读热情高涨,我从每天的读书笔记、每周的读书心得、每月的读书报告会……都能看到他们的成长。小涵读了《乔布斯传》后他就破天荒地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他说:“乔布斯是我的新晋偶像,他说过人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我也要像他一样,从改变自己开始。”全班男生还抢着读《明朝那些事儿》,并从此一发不可收地都爱上历史和历史老师,这真是有趣又令人欣慰。
我最喜欢看孩子们读书的样子,因为在他们目光轻转中,我看到他们的专注与投入。我喜欢偷偷拍他们那些时而凝重、时而欢愉的表情,课前展示给大家看,并美其名曰“最美的青春”。以书为媒,渐渐地,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话题多了起来。闲暇之余,他们教我说广东话,我也用我的家乡话为他们朗读贾平凹的作品,我学得阴阳怪气的时候大家都笑作一团,我念得动情的时候大家都感慨万千。就这样,我们乐此不疲地流连于书丛中,徜徉在读书的快乐里。
初二的时候,我们的书单里增加了一些哲学著作,如《苏菲的世界》《哲学的故事》《西方哲学史》等。此外,我也把《平凡的世界》《战争与和平》等大部头小说引进孩子们的视野。当然少不了我们古典文化的精髓——《大学》《中庸》等经典古籍,还有《苏东坡传》《毛泽东传》等人物传记。
孩子们的阅读水平逐渐提高,对作品的感悟也日益增强。于是,我发起了全班参与的“班书辩论赛”。首先在全班进行公投,选出两部全班认可度最高的书作为班书候选。接着,全班分为两大阵营,分别支持这两本书,做好对这本书的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要对他所支持的这本书进行多次精读。“辩论赛”双方各选出四名主辩手,其余同学作为后援团。
“唇枪舌剑”中,孩子们对一本书的解读又升到了新的高度。当然,我们的辩论还穿插进了多种形式,如经典片段表演、双簧、评书等艺术形式。辩论赛结束,孩子们意犹未尽,在课下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记得去年,他们选出来的班书候选数目之一竟然是我最喜欢的《平凡的世界》。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围着我,就书中的许多细节和我探讨。我没想到,这本和他们隔着半个世纪的伟大著作竟然引发了我们这两代人的共鸣。
就这样,这一本本震慑人心的书籍,连接了我和孩子们的世界。
用孩子的视角。在孩子的世界播种鲜花
2007年,我转正了——由副班主任荣升为班主任。那时候,班上有几个男生是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为了能让他们迅速改正坏习惯,我可谓是用尽了“洪荒之力”。早上,我總是第一个到班,守在课室门口对那些爱迟到的小家伙恩威并施;下午,我抱着电脑急匆匆地走进课室,为上数学课不爱听讲的孩子补一补数学(尽管我是语文老师,初中数学题我还是手到擒来);晚上十点,我还倚在宿舍栏杆上苦口婆心地和小德谈话,希望他第二天不要骚扰班上的女生……一个学期过去了,尽管我使出浑身解数,可班上的问题依然层出不穷,而我就像个武功尽失的人,无半点还手之力。
重新审视我的班主任工作,整天忙忙碌碌却又收效甚微,何其悲壮!如果我不能迅速打通作为教育者的“任督二脉”,很有可能我就会“走火人魔”,疯癫退场。我决心向名师学习,多读他们的书。就这样,我在书本中认识了李镇西、王君、任小艾等让我的灵魂为之震撼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怀深深地感染了我。李镇西老师的那一句“作为老师,一刻也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我的胸膛。是啊,如果我是孩子,会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呢?
班上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叫王磊,他喜欢上了班上最优秀的女生张苗。如果我是他,我希望老师怎样帮助自己度过青少年时期的情感危机呢?于是,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王磊这个“未来人”展开了一场场心灵的对话。
如果我是他,可能希望了解别人的爱情吧?于是,我买了本《名人爱情》送给王磊,扉页上我写了一行字:“‘过来人’献给‘未来人’的爱情宝典!”我想让他明白:真正的爱情是有共同的信仰、追求,两个人才会相互吸引、爱慕。
如果我是他,可能很想了解心仪女生的家庭吧?于是,家长会上,我特意邀请张苗的父亲做经验介绍,由王磊做会议记录。张苗爸爸说,女儿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已经拿到钢琴十级证书,现正准备托福考试,目标是哈佛大学。我分明看到王磊眼中的羡慕和向往。家长会后,王磊学习认真了,成绩也日渐提高。 如果我是他,可能非常希望跟心仪女生有合作的机会吧?于是,我在班上宣布王磊和张苗担当班级元旦晚会的主持人。结果有些意外,快人快语的张苗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主持人是班級名片,担当者理应品学兼优。张苗的不认可极大地刺激了王磊,下午的课外活动,他借口身体不舒服,一个人在课室里发呆。
如果我是他,在碰到挫折时,一定期待老师的关心和指引吧?于是,我不动声色地走过去,将一张纸条轻轻地放在他桌上,纸条上写着:“孩子,真正的爱情不仅是情感上的你情我愿,更应该以两棵树的形象,并肩站在一起。送你一首舒婷的《致橡树》。”第二天早读,王磊的读书声最响亮,我仿佛看到了一棵小树正在茁壮成长。
后来,王磊以不错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每年都会回来看我,这个不善言谈的孩子现在已成长得非常出色。
以孩子的视角,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播种一径鲜花,芬芳了他们,也幸福了我自己。跋山涉水,用智慧拓宽孩子的世界
2014年,我遇到了一群更加优秀的孩子。他们知识面广阔、情商、智商一流。这对我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学校都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次简单的旅游。我想,游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游什么、怎么游?为了带孩子们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想,我策划了“科学实践”系列活动。加上了“科学”二字,活动就显得不一般,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五月端午,正是出游的好时机。看龙舟、包粽子,浓浓的乡音醉了时光,也醉了我们;六月的阳光是感恩的味道,我们去高明参加盛大的“高明濑粉节”,研究佛山本土饮食明星——濑粉的制作工艺,并亲手为爸爸妈妈做一碗香喷喷的濑粉;九月重阳登高,我们去攀佛山第一峰,除了抒发“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亲之情,我们还采集植物标本,观察不同纬度植物的变化;国庆节远行,我们来个“首都大探秘”,未名湖畔留下我们的身影,我们用纯正的英语录制VCR,回去送给爸爸妈妈作礼物;清华园门口留下我们的声音,我们向优秀的清华学姐请教学习秘籍;颐和园的大垂柳下留下我们的赞叹声,我们教公园晨练的爷爷奶奶们说广东话;国家博物馆留下我们专注做笔记的神情,那一件件承载着历史厚度的文物,就是一本本教科书啊!还有凌晨四点的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中间有一行整齐的队列,那就是我们——迎着第一缕朝阳,我们在国旗下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荣光……
当然,组织活动是较为辛苦的。我要去选址,还要和科任老师讨论出行的学科任务,要为孩子们做足安全保障工作……但是,每当看到在经历了跋涉后,孩子们的步伐更稳健,笑容更阳光,思想更深邃,我便会由衷地感叹:“愿静好岁月里,我们一路同行!”
还有祖国的大好河山等待着我们去远足,还有更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和孩子们的脚步不会停止,因为我们的思想已走向远方。
十二年前,当我阴差阳错地进入教师这个行业时,我并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喜爱“班主任”这个称谓,并在班主任的岗位上越做越幸福。回首走过的路,我蓦然发现,并不是我点缀了孩子们的世界,而是当我从孩子们的世界路过时,收获了一路芳香。
是的,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一名班主任。我坚信选择教育事业,就是选择与青春同行,与幸福为伴。
(责任编辑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