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炜的《富矿》,我读后很有感触。《富矿》写了麻庄煤矿的建立和发展,最后因为矿难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又衰落的整个过程。
  我先谈谈小说中的人物。这个小说给我一个新的感觉,就是叶炜把煤矿发展的兴衰推到背景上去了,这说明他很会写小说。他主要是通过煤矿来写人,以两个农村妇女——麻姑、笨妮为主线,尤其是麻姑的命运来展开故事。这两个女孩子都是悲剧人物。麻姑从一个很淳朴的乡村女孩,最后变成大洋马,让人很合酸。作品中另外一些人物是农民,其中主要的是六小以及他的哥哥、父亲等。还有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这方面的人物也很多。总体上我有个感觉,这翻牙乍品写农村人物要比写矿巨的人物写得好。
  《富矿》把麻庄矿的兴衰推到背景上去,以农利和矿山的人物命运为主线。作家很懂得如何写小说,作品让人很想去阅读,想读就意味着作品能吸引人。读完这部小说,先不说震撼,最起码很震惊。因为作家还很年轻啊,这.点是让我感到很高兴、很赞赏的。在这个作品中,人物头绪稍许多了一些,将来再写还可以提炼。人物的命运写得越集中越好。
  第二点,我想谈谈这个小说的艺术特点。首先,这个小说的艺术资源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古典小说,一个是中国民间文化。这两点对作家都有影响,这个写作的路子是对的。全书分为71个章节,开头和结尾是两个0,中间69节,这个结构很好,章节分得合理,读起来也好读。我认为西洋化的那种一章几万字的结构并不可取。《富矿》吸收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包括情节方面,作家很会编故事。这都是很成功的。
  《富矿》写出了地方风俗和苏北民情特色,特别是作品中写到的婚丧嫁娶,写出了苏北农村特色。最近读了赵本夫的“地母三部曲”,体会了苏北地区强大的地方文化。在《富矿》中,叶炜把苏北民俗风情融进了作品,把地方文化消化了,很不简单。
  所以读到这部作品我还是感到很震惊的。现在许多年轻作家尤其是“70后”“80后”的作家,都不怎么注重传统,叶炜却注意到了,这一点值得肯定。
  第三个就是这部作品的语言值得肯定。小说语言不能写得过于书院化,不能太雅,小说本来就是街头巷語的东西,一定要写得好看。《富矿》的语言有许多口语,但是作家提炼得很好,这是叶炜将来成为大作家的一个重要本领和优势。可以看出,作家熟悉农村环境,写农村的语言比写矿区的语言要好。今后要发扬自己的长处。另外,在写人性的沉沦时,要稍微注意有所青制。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6日,我刊(《名作欣赏》)创始人、首任主编张仁健先生,突发疾病在太原去世,享年81岁。  张仁健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一个文化人的敏锐嗅觉和独特判断积极倡议并亲手创办了我国文学期刊史上第一份文学鉴赏刊物——《名作欣赏》,受到了广大作家、文学研究者、文学爱好者和普通读者的喜爱,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化期刊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刊物创办后,张仁健先生担任主编长达22年,
期刊
摘要: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三体》是一部史诗性的宏阔之作。它具有相应的历史深度、典型的人物形象、强烈的现实精神、崇高的审美品格与积极的思想启迪。在文人史诗的创作中,为我们描绘出基于现代科技的可想象的人类争取未来的宏伟史诗。他的史诗不是“创世”史诗,而是“存世”史诗。  关键词:史诗 历史深度 典型形象 现实精神 崇高品格 思想启迪  刘慈欣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写到,面壁者罗辑冬眠近200年后
期刊
1948年,刘以鬯从上海来到香港,与众多从中国内地来到香港的作家一样,本视香港为暂居之地,不意一住多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南来香港的作家徐訏、赵滋蕃、林适存、力匡、徐速等人都把乡愁和对香港的抗拒写人作品中,刘以鬯同样有怀乡书写,但其作品与其他同时代的南来作家颇为不同之处,在于他对南来者文化处境的矛盾特别敏感,写出香港与上海在都市化上的类近而呈现于作者心中的矛盾。可能由于刘以鬯本人1948年
期刊
长期以来,我一直致力于思考笔墨形态的书写性与原生艺术、稚拙艺术所折射出的本真内质轨迹相契合兼容,进而转换形成笔墨营构的潜意识直觉呈现。换言之,即书画家将长期修炼的笔性墨法、律动走势(也可讲是专业性的行笔运动方式与笔墨结构经营理念的总体发挥)与原生稚拙艺术美的本色呈现相融而派生出新视觉表现形态的可行途径。这无疑增添了作品的天然生趣要素以及书画家对新视觉经验的不断掌控而避免落入诸如食古不化的积习流弊与
期刊
有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内心住着一只耗子。或者那就是微缩的我,习惯以吱吱声代替言论,但那其实不过是重复的电波,无人破解,终至失去意义。写字是我试图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像我小说里更年期的母亲一样,用将电视音量调小到两格的方式,保持与外界信息不自知的接通。尽管这样做来就像表面看到的那样,收效甚微,掩耳盗铃。忘记在哪儿看过,一切艺术上的想象力,表达的最终都是对自我的厌恶。在写作每一篇小说时,我都喜欢让旁观
期刊
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我便很庆幸自己在年轻时就找到了人生使命,这是我最大的幸运,也是我认为“三十而立”中真正的“立”。这条道路即如我在处女作《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的扉页上所言:“立志成为学贯中西古今、理通文史哲政,具有公共情怀和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  我知道,这条道路漫长、艰辛,且不为人
期刊
摘要:张新颖立足于沈从文的精神世界,以生动的史料来揭示其创作和思想的嬗递过程,以独特的写作视角展示了其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和情感细节。张新颖以严肃的学者眼光和诚恳的文人之心给予了沈从文研究持续的观照,他的两部传记作品一起为沈从文形塑出一个贯通的形象,一个完整的世界,为新时期的沈从文研究添上了重要一笔。  关键词:《沈从文的前半生:1902-1948》 学者眼光 文人之心 沈从文研究  真正优秀的作品
期刊
年光逝去无留意,人世沧桑总有情。转眼间,恩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这三年来,时常怀念先生,也想把从师学习的点滴写下来,但每每捉笔陈情,往事历历,感念恩师,悲从中来,难以自已,只好辍笔。在这个春风轻扬的季节里,追忆恩师教诲,缅怀大师风范,以表达我对先生的悼念和怀思。  知道夏传才先生是通过他的学术著作和媒体报道。夏先生是海内外知名的古代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专家,尤其在《诗经》与《诗经》学研究领域内成就
期刊
摘要:钟求是擅长写边缘人,即身份普通的小人物,平淡又特别的人。《街上的耳朵》写的就是这样的边缘人。《街上的耳朵》讲述的不是耳朵的故事,而是做梦,亦即爱欲实现的故事。小说家写边缘人的梦,是因为“在他们心里见到了正常的共性的情感”。从普通人身上看共同的人性,才是故事讲述的意图所在。  关键词:钟求是《街上的耳朵》 边缘人 爱欲 尊严  钟求是擅长写边缘人,这不仅是《当代》青年编辑石一枫对他的印象,也是
期刊
摘要:由《富矿》《后土》《福地》三部长篇小说构成的“乡土中国三部曲”,是叶炜目前最重要的作品。“乡土中国三部曲”整体上书写了乡土历史变迁,又能各自独立,主题和题材上各有差异。叶炜建构了以麻庄为典型的乡土世界,在时空变换、视角交错的叙事中不断演化出诸多主题,展示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多面体。因此,从不同角度切入文本,我们对叶炜笔下的乡土世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叶炜的乡土小说更多地在主题话语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