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周代贵族的冕服制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feng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的冕服制度,在殷商时期初步确立,至周代其制度得到规范、完善,汉代以来一直沿袭。本文将对周代的冕服制度做简要介绍,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体现的周朝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冕服制度;十二纹章;六冕
  周代冕服制度
  冕服是古代一种礼服的名称。由冕冠、冕服和配饰三部分构成。这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时所服用的礼服。《白虎通义·绋冕篇》中记载:“麻冕者何?周宗庙之冠也。《礼》曰:‘周冕而祭。’又曰:‘殷哻夏收而祭。’此三代宗庙之冠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冕仰黄泉之下,万物被施前冕,而后仰,故谓之冕。”冕是周代礼冠中最尊贵的一种。《说文解字》:“冕,大夫以上冠也。”这是周代贵族的特有之物,有居高临下之意,代表贵族威严的权位。
  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方形的冕板,称为“延”, 冕板呈现前低后高的“俛”形,寓意俯伏谦逊的美德,故名冕冠。冕板形状为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其色为“上玄下纁”,与天地之色相对应。在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垂挂十二串圆珠,名为“旒”。每旒穿的五彩珠多为十二颗。穿旒的丝绳以五彩丝线编织而成,谓之“缫”或“藻”。历代冕旒的颜色皆有规定,在商周时期,多用“赤、白、青、黄、黑”五色的玉珠。圆珠的质料有白玉、翡翠、珊瑚等。旒的多寡是辨别身份的标志,以十二旒为帝王专用,共二百八十八颗,以下分等级递减。《礼记》:“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
  冕服,主要包括上衣、下裳。上衣是样式宽松的大袖衣,下裳则是宽大的长裙。衣和裳的颜色搭配与冕冠相同,即上衣玄色,下裳纁色。衣和裳上有不同的纹章,即十二纹章。十二纹章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益稷篇》:“帝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即以十二种文饰画、织或绣于冕服上。“十二章”的纹样在原始社会时的彩陶文化中已经有所体现,比如日月的图案,粮食图案等。到了奴隶制社会,这些不同的纹章则成为划分人们身份等级的标志。天子全备十二章;公用山以下九章;侯伯用华虫以下七章;子男用藻火以下六章;卿大夫用粉米以下四章。同时,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周礼》中规定,衣上的“章”是绘上去的,裳上的“章”则是绣上的,二者不能混同。
  十二纹章分别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其中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日、月代表天相,故为“天子”独用。日、月在先民的意识中是最为敬畏的物象。纹章中的日形一般为圆形,月形则或圆或缺。日月的图案并不固定,有的日形图案中有鸟形纹,蛙形纹,《淮南子》中记载“日中有踆鸟”,在后代也有记载“日”里施有三足鸟,“月”中有捣药的玉兔。这里的三足鸟源于中国远古传说,月中有兔子或蟾蜍则是后羿之妻嫦娥奔月后的变化。虽然日、月的图案不固定,在历代随着文化的差异有所变化,但都未脱离古代阴阳观念。其以天象崇拜的方式,寓意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星辰则有时间、空间交会之意。
  冕服中的配饰主要有中单、芾、大带、革带、绶、舃等。不同等级的配饰,颜色、纹案也不相同。
  根据穿着场合不同,冕服又分为六冕。六冕等级的区分主要以冕冠上的旒和十二纹章的数目所决定。《周礼·春官·司服》中:“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祭羣小祀则玄冕。”祭祀属于吉礼,因此祭祀时所著之服被称为“吉服”。
  冕服制度在周代确立的原因
  冕服制度在周代得以确立,形成完备的服饰系统,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周代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周代社会上层贵族所穿的服饰从生产、制作到最后的穿用都有严格的程序。这既是血缘宗法政治的特征,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首先,由于周代分封制的确立,使周代冕服在夏商二代的基础上,等级分别日益明显,六冕的确立,即体现了周人严密的等级观念。周代服饰较前代更加华美,形成完备的冕服制度。第二,纺织印染业得到大力发展,为冕服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物质基础。周代形成了以豫州和冀州为中心的丝麻生产基地。同时,纺织技术大幅度提高,纺织品产量增加。在这些基础上,周代的服饰制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周代不仅建立了规范的服饰制度,还专设掌管服饰的官职,西周初年,国家对纺织手工业从纺织原料和染料的征集,到纺绩、织造、练漂、染色以至服装制造,都设有专门机构。在《周礼·春官》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此外还有,在“天官”下设有典妇功,“地官”下设掌葛等原料供应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细致。纺织技术的提高,纺织品品种的增多,给周代统治阶级的生活享受提供了物质条件,冕服制度也是确立在这些物质基础上的。第三,周代重视祭祀,因此在祭祀时穿的冕服自然就会形成一定的制度。周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周代冕服是用于祭祀之服,因此周代的冕服在周礼的影响下势必会形成规范的制度。
  冕服制度体现的时代观念
  周代的冕服制度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严密的等级,体现周人的审美观。周代贵族对服饰十分重视,《礼记·学记》记载“不学杂服,不能安礼。”这里的杂服指的是古代所规定的各色服制。可见衣冠整洁而符合礼仪,在周代是人际交往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礼记·檀弓下》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例,“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内也。美哉!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入,阍人辟之。涉内霤,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可见服饰在周代贵族交往中的重要性。
  其次,体现周人自然崇拜的原始观念。十二纹章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人“万物服体”的思想观念。《礼记》:“诸侯朝,万物服体,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当时的人们总把一些自然物和自然力看成有生命、意志和伟大力量的对象加以崇拜。
  十二纹章中的图案,最初只是作为远古时期不同氏族的人崇拜的图腾而分散零星的存在。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因为自身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便将一些自己不能理解、解释的现象归为超自然的神力,并对其加以崇拜,将其视为自己氏族的保护神,这就是原始圖腾。这种自然崇拜的观念反映在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且不同的氏族有不同的图腾。延续到奴隶社会,便逐渐演变为统治者区分社会等级,对人们加以统治管理的手段。
  冕服制度也体现着周人的政治观。中国的服饰制度制是“数字化”的,对颜色、式样等都做了精密的规定,以此来表示尊卑贵贱。作为祭祀与礼仪所需的冕服,它与君权、政权品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司服职官的确立表明,周代服饰上所体现的等级差别,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形式和观念上的区别,其已经成为一种人人都需遵守的具有威严性的法律制度,这标志着服饰已经正式走向政治舞台。
  结语
  周代的冕服制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如礼序、人伦等,也是当时社会等级分明的一种具体表现方面,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需要。这种服饰制度也许只存在于古代专制集权社会中,但其体现的等级观念却一直深入人心,甚至在现代社会仍可见其影响。
  参考文献:
  [清] 孙希旦 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全三册)【M】.中华书局.1989
  孙诒让.周礼正义(全十四册)【M】.中华书局.1987
  作者简介:杨书青(1992.3—),女,青岛,青岛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为了资源和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国多地区政府制定了殡葬改革制度,并且大力推行。本文以近年来殡葬改革中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为引入,指出了我国殡葬改革中存在的的伦理困境,分析了出现这种困境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绝不是漠视人伦问题,而是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进行和谐发展的契合点,从而推进我国殡葬改革的顺利推广。  【关键词】:平墳
期刊
【摘要】:春秋后期,老子率先将“道德”一词引申为朴素的哲学概念,简单来说,“道”是指世界本原或促使世间万物得以运行的规律,“德”是遵循道之后的有所获得。然而细究周秦古书可以发现,“道德”一词的含义与今日“道德”之人类品质心性层面的含义不同,周秦时代的“道德”实际上指的是君主治国之术,而道家“无为”之政治要旨更是广为先秦诸子所认同。本文旨在从周秦古书中发掘相关线索,对诸子公认的“道德”一词的政治含义
期刊
【摘要】:在钢琴教学中儿童阶段是特殊的年龄层,他们在智力与生理与心理上都未成熟,但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为了更好地提高儿童的钢琴学习成效,教师应从长远的角度去训练学生。本文从初学钢琴必须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放松、读谱、敏锐的听觉方法这三大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表述。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音乐感;钢琴技巧  幼儿初学钢琴尽管浅易,但却是万丈高楼的根基,在这个意义上,初学并不构成降低教师水平
期刊
高职一般重视高职生基础知识、文化知识、技能训练培养,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导致高职生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要想使高职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据高职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健全人格,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更
期刊
【摘要】:“斯大林模式”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不仅令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  一、“斯大林模式”的概念  首先,我们必须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斯大林模式产生于 20世纪20
期刊
【摘要】:Abstract: Grammaticalization of nouns refers to the formation and phenomena of grammatical form of nouns. In this paper, it mainly talks about grammaticalization of of English affixes, of English
期刊
【摘要】:目前的大学教学环节中存在一普遍现象,即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无法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一系列问题,使整个的教学活动陷入被动。为什么会存在这种问题,这种问题给教学带来的障碍,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名字;教学活动;记忆  正文:  教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步骤是记住学生的名字。大学教学与中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中学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比较多,对其学习情况、心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类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舞蹈具有自娱和娱人的功能,原始舞蹈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并逐步发展成为人类情感沟通、传递美感以及展现力量美的艺术活动。文章通过对舞蹈表演以及舞蹈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了舞蹈表演在舞蹈中的重要性,希望对舞蹈的表演和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蹈;重要性  一.舞蹈表演的概念  舞蹈表演是一种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和造型来传递内心情感的艺术。艺术创
期刊
【摘要】:古田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解决党内外问题、军队建设问题上具有代表性、影响深远的重大会议之一。会议创造性的提出了思想上建党,组织上建党,民主建党和如何加强军队建设问题,强调对党员、干部和军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古田会议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精神实质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田会议;党的建设;军队建设  一、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自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力量受到
期刊
【摘要】: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是调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在当今社会,制约、规范人们言行的准则无非两种:道德和法律。法律的力量只能是防止过多的恶,而道德的作用却在于推行积极的善,道德的力量是更深远、更持久的涵养。当前全社会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就在于促进每位公民的道德修养提升,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