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为何变“奖优”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一个朋友安业经营房地产,资产逾百万。2006年,他决定资助一些贫困学生。最后联系到了在山东省经济较落后的L县任教的大学同学魏新。在魏新的帮助之下,10名学生开始受助。
  今年“五一”,安业决定和我一起到L县对我们资助的学生进行一次实地探访。在魏新和受援学校贺校长陪同下,我们到L县的农村对受助学生进行了家访。在走访了部分家庭之后,安业和我都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我们资助的一部分学生并不属于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资助对象与我们的初始要求不符。我们向陪同的贺校长提出了异议。贺校长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们,考虑到“学生成才的可能性”,他们在选择资助对象时另外加入了“品学兼优”这个标准。贺校长承认,在选择资助对象时,他们考虑了学习成绩这个因素,他们认为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值得资助”。因此,最终的受助者大都是“学习成绩比较理想的人”。安业和我对贺校长的做法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我们重申了我们的资助目的——是要“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而不是“奖励”学习优秀的学生。安业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会设立另外的奖学金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此次设助学金,目的是“扶贫”,而不是“奖优”。贺校长对我们表示了歉意并接受了我们的批评,他表示今后一定会严格按照“扶贫”的标准和原则来确定资助对象。
  这件事让我感慨良多。通过“扶贫变奖优”,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视当前我国教育评价的“潜规则”。深刻地认识并解释这些“潜规则”得以产生的原因,将有助于阻止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潜规则”的进一步蔓延。
  教育评价体制是教育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我们教育评价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呢?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向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几乎每所学校也都会定期评选出在品德、学习和体育等方面发展良好的“三好学生”。从表面来看,我们对学生的考察和评价似乎是全面的,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了解了我们当前教育评价的“潜规则”,我们就会知道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我们评价学生的“硬标准”。所谓“一俊遮百丑”,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这种现象导致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对于某一个学生来说,我们片面关注他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在诸如品德、兴趣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后者对于一个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讲意义更为重要。对于全体(例如一个班级)学生而言,老师将主要的爱和精力都倾注到了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所谓“好学生”身上,而学习成绩不佳的所谓“差生”则受到忽视、冷落甚至是歧视。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学校在得到一笔资金以后,宁愿它是对优秀学生的奖励资金而不愿意是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资金。这样的教育评价方式,对“好学生”的发展不利,对“差学生”的发展危害更大;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有害,而且对于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有害。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考试的指挥棒没有变,我们就只能抓学生的学习,只能重点照顾好学生。”确实,老师们对学生的评价受到了我国当前教育评价体制的影响。当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各个老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基本上以考试成绩为准绳,这就使老师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而且,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衡量老师工作业绩的标准,老师们一般也会倾向于喜欢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确实需要改革,国家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会改变微观层面上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以及对不同学生的不良偏好。
  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总是以国家的教育评价体制不完善为理由而为自己寻找借口。笔者也是一名老师,不难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对我们的这种感情倾向抱有十足的警惕,不能纵容它无限制地蔓延。关爱所有的学生,关爱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每一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学习,不仅仅作为一个漂亮的口号和醒目的标语,更应该作为老师的坚定信仰和行动指南。
  当前,国家早已注意到目前教育评价体制的弊端,很多学者已经展开了对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研究,我们相信,不合理的教育评价体制会在不远的将来有很好的改善。实际上,在目前的教育评价体制中,我们老师仍然拥有大量的行动空间:只要我们老师饱含对学生的爱,我们就可以摒弃那种仅仅关注个别学生、仅仅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极端功利性思想,真正地关爱所有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所有方面。实际上,老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和伟大,正是体现在这些非功利的教育活动中。
其他文献
“优生”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讲,他们的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及各种能力都要突出一些。但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里,优生只意味着学习成绩的拔尖。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只注重优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正是这些隐性因素给优生造成了心理疲劳。长期以来,这种心理疲劳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教育者视而不见。“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头骆驼”,当优生的心理
期刊
班会课上,我给学生出示了三只杯子,然后请学生们观察。第一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口有一块玻璃盖着;第二只杯子杯口朝上,但杯底有一个小洞;第三只杯子完好无损,杯口朝上,但杯子壁上沾有一些脏东西。  “现在,我要往杯子里加水。请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我抛出了问题。下面顿时议论纷纷。  高博文说:“第一只杯子根本不可能倒进水,因为它的口是被遮住的。”  王一程不甘示弱:“第二只杯子会出现边倒边漏的情况,
期刊
午饭焖在电饭煲里的当儿,高三(1)班班主任严老师奉夫人之命,左臂上挎了个塑料篮子前往厨房南山。  乡镇这一级学校的老师们过的其实是一种半城半乡的生活。尽管没有责任田,但长蔬菜的地方还是有的。  厨房南山有一排竹木搭就的支架,这里可是严老师家的蔬菜基地呢。开春以来,先是刀豆,后是丝瓜,现在呢,上面则爬满了绿油油的扁豆藤。扁豆们结得很啰嗦,一嘟噜一嘟噜的,有紫红色的,有青绿色的,还有白色的,煞是好看。
期刊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启动了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培训计划。据了解,这是国家首次启动实施的针对全国中小学几百万班主任教师的培训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高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宗旨和意义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
期刊
对自己讲信用    齐白石从幼年起就决心做一个王冕那样的画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是每天作一幅画。不管是在故乡居住的50载春秋,还是迁居北京之后的日子里,从不间断。老人85岁那年,有一天连画了四张条幅。当时,他已经很累了,可是仍要再画一张。画完之后,又在画上题了这样几句话:“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了,今朝制此一张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在他90岁生日的时候,因为客人多,没
期刊
绝对聪明的学生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他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期刊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比如对于某类数学题,看书上的解答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到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此即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现象。那么,我们如何科学地认识学习上的“眼高手低”现象呢?    一、学习结果的分类    我们知道,现代认知心理学把学生的一般学习结果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    (一)陈述性知识  陈
期刊
当今,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犯错、犯罪等越轨现象正呈上升趋势。当人们提及这一问题时,通常涉及到的是那些不符合社会期待的问题青少年,也因此,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研究那些“坏孩子”、“坏学生”,而对同样出现越轨行为的“好学生”却缺少相应的了解以及认识。  “好学生”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学校中成绩好、品德佳、乖巧听话、不惹是生非、在各个方面都是周围同学的榜样的学生。这类学生一直生活在学校奖励
期刊
教育部新大纲将音乐美术列为高考科目    教育部2007年新课标高考大纲近日出台,明年将率先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实施。其中,音乐美术被列为广东、山东两省高考选考科目。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教育部批准,2007年高考中,上述首次进入新课程试验的四省区将正式按新方案进行考试。4省区实行的新高考方案各不相同。广东省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方案。其中“3”为语文、数学和外
期刊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的成功运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而今炎夏将至,2006年“超女”赛事正酣。统计显示,2005年“超女”的参报人数达10余万,而参与投票的人数达数百万,收视人群更是高达几亿。其波及面之广,社会影响之深,作为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  事实上,“超女”已经超越了一档娱乐节目本身,成了当前一种社会热点现象,人们也试图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它,本文想从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