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氮磷养分流失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江西双季稻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于每年的4—7月,因此,早稻季成为稻田氮磷流失的关键时期.供试土壤类型为河流冲积物形成的水稻土,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和紫云英还田配合化肥减量(CMV)3个处理,监测了江西双季稻区早稻季不同施肥时期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紫云英配合减量施肥对早稻季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的削减效应.结果 表明:无论是基肥期还是分蘖肥期,田面水中总氮(TN)和NH4+-N的浓度均在施肥后第1天即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基肥和分蘖肥施肥后第9天、穗肥施入后的第10天,田面水中总氮(TN)和NH4+–N的浓度降至较低水平.不同处理NO3?-N的质量浓度在整个监测时期均维持较低水平(0.15—1.83 mg·L?1).施磷肥后田面水中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的浓度也均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峰值,在分蘖肥施入后的第5天降至与不施肥处理相当的水平.与CF处理相比,CMV处理能在施肥后5—7天内显著降低田面水中TN和NH4+-N的浓度,但对田面水中TP浓度的削减效果仅体现在基肥期.模拟数据的结果表明,CMV处理在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期能分别减少21.90%、27.47%和20.02%的TN流失量,减少基肥期16.25%的TP流失量.由此可见,该研究区域氮流失的管控关键时期为施肥后9—10 d,磷流失的管控关键时期为施入后9 d.紫云英还田配合减量施肥能显著降低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季稻田氮流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