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上班吗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f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老六回村时,夜幕已经降临了,没听到狗叫,只有呼呼的北风刮着,像是一柄小钢锯在他脸上来来回回地拉。
  老六缩着脖子,不觉把背上裹着铺盖卷的行李包拉得更紧了些。他很满意自己对于回村时机的把握。从广州回来的火车本来是中午12点就到县城的,但老六掐指算算,如果下了火车就往回赶,回村时不过4点多钟,天还没有黑透。肩上背着铺盖卷,手里提着一大包零零碎碎的东西,看上去就是一副潦倒的样子,老六可不愿意以这样的状态跟村里人碰面。
  老六可是头一次在回家时带上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以往每次回家,老六潇洒得紧,总是拖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带密码的行李箱,神清气爽,见男人就散烟,见女人和小孩就发糖果和水果。以前回家是因为厂里放假,或者是自己请假,但这次不同。全球闹起了金融风暴,厂里接不到订单,老板跑掉了,厂子也关门了。老六在这间厂里干了七八年,除了装货柜,其他的什么都不会,自然也找不到别的工作,就不得不跟许多到珠三角打工的民工一样,失业了。
  从劳动站领回薄薄的一沓钞票,老六突然觉得日子一下子变得异常艰难。看着宿舍里自己那一大堆打工六七年来攒下来的物品,他一样也舍不得丢掉。他去小卖部买了两个超大的三色行李袋,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全塞了进去,连那床盖了三年的被子也不例外。在买火车票之前,老六终于打电话给兰香,告诉她今年厂里特别忙,工人和干部提前分批放假,保证过年也能正常生产,他轮到第一批放假,假期休完了要赶紧回厂,过年时还要值班。兰香听了很高兴,问他哪一天到家,她要杀只鸡好好招待招待他。想到兰香立马会像以前一样把这一消息传遍全村,老六却无论如何也开心不起来。
  回家之前的这几天里,老六一直在想着怎么跟老婆兰香交待。一个多月前,兰香打电话过来,说村里在外面打工的人已经有很多失业回去的,问他厂子里情况怎样。那时老六打工的厂子还一切正常,他叫兰香不用担心,安心地在家里等他回家过年就是了。
  老六是爱面子的人,他老婆也是。在外面混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把工作给弄丢了,传出去还不让人瞧不起?作为村子里第一个到广东捞世界的人,又是第一个用打工挣来的钱在村里竖起一栋两层小洋楼的人,老六曾经很风光,也很让村里人羡慕,甚至嫉妒。虽然他在厂里不过是一个下力气的普通搬运工,但每个月能挣上一千几百的钞票,加上年终奖金什么的,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年下来,也能存上个一两万。村长他们只看到他从邮局寄回去的汇款和竖起的楼房,每次回去又都是风风光光的,再加上兰香的宣传工作做得好,他们自然相信老六在外面混得很好,当然会把老六看成是一个大人物。老六很高兴村长和村里人这样看他。这次,他自然不希望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到老家去接受村里人鄙夷的眼神。
  在火车站下了车,老六拖着行李在滨河公园里转悠了一会儿。老六走的那天正闹寒潮,他身上还穿着在火车上的衣服,冻得直跺脚。捱到下午4点多钟,估摸开往镇里的最后一趟车也该发车了,他才匆匆地往汽车站赶去。
  
  二
  快到村长家门口时,老六差点跟准备上茅厕的村长撞个满怀。村长满身酒气,一边打开手电一边问:“谁呀?”
  老六忙挺起胸膛说:“是我,老六啊。”
  村长的手电在老六身上划了个圈,“咦”了一声:“老六呀?咋才到?兰香都快等了一天了,路上还顺利吧?”村长的声音里充满关切。
  “路上还顺,只是在城里没赶上到镇上的车,就到这时候了。村长,来根烟?”
  “不了,天气冷,犯咳嗽。你回来得正巧,我刚好有事找你。天气晚,早点回去歇着,明儿个上你家唠嗑去。”
  村长找我?老六疑惑着,掏烟的手就僵在了怀里。他不由自主地朝村长哈了哈腰,说:“好的,村长,您也早点歇着。”
  眼看着村长回了屋,老六打了个寒战。咋就偏偏在这个时候撞上村长呢?
  快到屋门前时,家里的狗开始叫了。老六站在檐下拍着门,身子在冷风里不住哆嗦。老婆已经睡下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起来开门,一迭声地埋怨他怎么不早点打个电话。老六只说手机没电了,赶着把两个行李包扛进了堂屋,紧接着关上了大门。
  屋里比外面暖和多了,老六缓过些劲儿来。两人亲热一番后,兰香张罗着去给他热饭热菜,老六开始拾掇起了那两大包行李,兰香的饭菜都热好了,他还没弄完。兰香看他把杂七杂八的日用品也卷回家来,不经意地问道:“你放多少天假呢?咋把被子都带回来了?”
  老六说:“就半个月呢。走的时候那边降温,我买了床新被子,就把这床旧被子带回来了,丢掉了也挺可惜的。还有以前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趁着这会儿回家火车上人少,行李好带,就一古脑儿地全拿了回来。”
  兰香很满意老六这种顾家的精神,帮他一起收拾完了,便催他早点上床歇息。老六脱了衣服,一下子又想起了村长,忍不住问兰香:“刚才在村头碰到村长了,他说有事找我,明儿个要来咱家呢。你说,我这快一年没落屋了,他找我能有啥事?”
  兰香说:“还能有啥事?你忘了?去年他家二小子做生意,找咱家借了5000块钱。是不是这会儿他想起来还钱了?”
  兰香一说,老六还真想起了这码子事。他把心放了放,钻到被窝里,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从广东带回来的那几千块钱放在枕边。
  第二天吃过早饭,想起村长今天要上门,老六和兰香商量了一下,便拎起篮子上了街,准备去街上割几斤肉,打些酒,好招待村长,顺便犒劳犒劳辛苦忙碌了一年的老婆。兰香也在家里忙乎着把预备炖给老六的那只老母鸡提前宰了。
  街上人不多,胡屠户的肉案前更没有几个人光顾。胡屠户认得老六,一边把他要的肉给秤了,一边唉声叹气地诉苦:“今年农村的东西都卖不出价钱,在外面打工的也挣不到钱,乡里人的荷包瘪了,很多人都吃不起肉,生意不好做啊。像你这样还能来买肉的,肯定是在外面混得不错。”
  老六脸上笑着,心里却有些不安。他说了几句应景的话,又得到胡屠户的恭维,想起老婆喜欢吃猪肝,便又向胡屠户多买了一斤猪肝。
  去商店打酒时,老六又碰到了一些熟人。散过了烟,熟人们都问他怎么现在回来了,广东那边的情况怎样。老六把说给老婆说的那些话又说了好几遍,也大致把广东的情况讲了些,那些人都很羡慕。
  人们看到老六菜篮子里的鱼肉和酒,问老六家里是不是来客人了。老六说,也没有什么客人,只是村长听说我回来了,要来我家坐坐,还要我明天上他家喝两盅。
  听老六这样说,大家纷纷附和了几句,说难得回来一趟,少不了要还些人情,便慢慢散去。
  过了晌午,村长还没来。兰香上午已经把鸡炖好了,鸡罐煨在灶膛里,飘散着一波一波的香气。老六买回来的鱼和肉,兰香中午并没有弄,只把那一斤猪肝煎了。午饭吃得很晚,两个人守着一屋子炖鸡的香味却不愿去动鸡罐一筷子,老六只是拼命地往兰香碗里夹着猪肝,让她多吃点。
  眼看天色擦黑,村长好像还没有上门的意思。村长再不来,鸡罐里的鸡可就炖得只剩下骨头了。老六心里着急,跟兰香商量,打算亲自上门去请村长。老六刚准备出门,村长就来了,一进院门,他就打着哈哈说:“真是不好意思,日里到乡上开会,预备会开完了就回来的,不想被派出所的赵所长拉着去喝酒,喝得有些高,回来就躺下了,这不,才起来呢。”
  老六附和着说:“没啥,村长日理万机,是挺忙的。您先坐,我给您泡茶去。”
  村长一来,兰香就在厨房忙乎开了。老六陪着村长在堂屋喝茶看电视吃瓜子聊天。几个热菜上桌,鸡罐也端了出来,村长吸溜了几下鼻子,说道:“好香!”
  老六赶紧说:“这鸡中午就炖好了,村长爱吃的话就多吃点。”村长点点头,大手一挥,说:“当然,那是当然。”
  几杯酒下肚,村长脸红红的。村长说:“老六啊,今年形势不好,生意不好做,我那在县城卖服装的二小子手头有些紧,眼看着撑不下去了,让我帮他想想办法。你说,我一个屁大的芝麻官,每个月就那几百块的死工资,能帮他想啥办法?我寻思来寻思去,你在广东的厂子里当着官,每个月有几千块钱的收入,房子起了有好几年了,也没什么负担,总该有些积蓄。这不,我又厚着脸皮来找你帮忙了。”
  老六瞅了瞅兰香,兰香不做声,只往村长碗里夹着菜。
  村长看看老六,接着说:“按理说,二小子去年借下你家的钱还没还,我是不该再向你开口的。可我寻思着,今年地里种出来的啥东西都贱,别家那些打工的娃娃们又都丢了饭碗,偌大一个村子,只有你照样在那边做着官,照样拿着高工资,谁家的条件都比不上你,不找你,我还真是不好找别人啊!”
  老六狠狠心,端起一杯酒猛地灌下喉咙,豪气冲天地对村长说:“村长,您找我帮忙,那是看得起我。您说,要多少?”
  村长伸出五根手指头,说:“方便的话,再借5000,加上去年那5000,正好凑个整数一万,明年形势好了,一定还你,怎么样?”
  老六舌头大了,结巴着说:“没、没问题,没问题!”
  鸡吃完了,酒也喝够了,老六把放在床头的钱数了又数,还不够,又叫上兰香,两人翻箱倒柜,终于凑齐5000块钱的数。村长揣着老六递上来的钱,打着趔趄出了门。
  
  三
  晚上,两口子睡得早,第二天天没亮就醒了。兰香在被窝里同老六商量,你难得回来一趟,又不能在家里过年,得抽个时间去看看丈人丈母娘,反正这两天也没什么事,不如今天就去。
  于是,两人从被窝里爬起来,收拾停当后坐车去了镇上,进银行取了些存款。老六在超市里买了些好烟好酒,兰香又挑了几样滋补保健品,花了好几百块。想起现在自己是失业人员,老六有些心疼,又不好说什么。在镇里的三岔路口等车时,见有一队人马,敲着锣打着鼓热热闹闹地从他们面前经过,散了一路的传单,老六顺手接过一张瞄了几眼,大意是乡文化站组织了一支农民文艺队,过年时要到各村演出,但经费不足,要全乡群众积极捐款。老六有些不屑,随手就把那张传单揉成一团丢在路边。靠这么一张传单,就能收到老百姓的真金白银?钱也恁好挣的吧?
  到了丈人家,刚巧丈人的邻居连襟也在。连襟有个儿子也在广东打工,前段时间厂子倒闭回家了。连襟听说老六在广东混得好,便请老六在广东帮着找份工作。老六的老丈人也在一边帮连襟说话。
  老六心里暗暗叫苦,却又不好拒绝,只得先答应下来。他心里发虚,担心还有更多失业的人找上门来,为免夜长梦多,便和兰香说好了第二天就回去,可是,丈人和丈母娘苦留,他们又住了一晚。
  第三天,老六夫妇刚到家,隔壁春生媳妇就说乡里来人找他,在村长家等了几个时辰呢。老六心里一咯噔:我一个小老百姓,既没有违法乱纪,又不曾惊天动地,建房子的手续早几年就办好了,乡里来人找我能有什么事?
  兰香也觉得纳闷,连声催老六去村长家看看。
  村长家很热闹,开了一桌麻将,旁边还有好几个人观战。桌上的人正在洗牌,见老六进来,手上停住了。村长站起来招呼了一声,指着牌桌中间耳朵上夹着一根烟的干部模样的人对老六说:“老六啊,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乡文化站的张站长,待会儿找你谈点事。”又俯身对张站长说:“张站长,这就是我们柏树村的致富能手孙老六。”
  张站长也站起身子,朝老六伸出手,说:“老六同志,你好!你好!”
  老六赶紧把手凑过去,刚刚跟张站长的手碰到一起,站长就把手松开了。
  村长婆娘给老六泡了一杯茶,老六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觉得很局促。洗完牌,刚抓了两把,村长就回头问老六:“老六,要不你来陪张站长玩两把?”
  老六赶紧摇手说:“我不行,我不行,好几年没打,早忘了,还是村长陪吧。”老六想,自己挣的都是汗水钱,哪舍得花在牌桌上呢?
  村长和张站长都笑了。张站长说:“老六啊,钱得赚,麻将也得会玩。有时间的话,多陪你们村长摸两把,就知道这里面的好处了。”
  老六赔着笑说:“那是那是,有机会是得向村长多多学习。”
  老六在村长家坐了不到10分钟,张站长就连着胡了两个清一色,都是村长放的炮。张站长兴致很高,把面前的钞票拢了拢,端起茶杯喝茶时,眼神撞上了老六。张站长像是想起了什么,对村长说:“老赵啊,要不咱们先把工作谈了?”
  村长说:“也行。那你就说吧。”
  张站长放下茶杯,摸起一张牌,清了清嗓子对老六说:“老六同志啊,是这样的,今天来呢,主要是想请你为咱们乡的农民文艺队捐点款。这次的捐款活动是在全乡范围内铺开的,同时为了提高群众的积极性,我们也有针对性地向各村一些致富能手和种养大户发动捐款。你呢,在外面混得不错,广东的钞票没让你少赚,是柏树村为数不多的致富能手。你们村长向我推荐了你,这不,我们今天就找你献爱心来了。”
  张站长一开口,老六就觉得有点来者不善,循着他的话茬听下去,越听心里越发凉。老六舔了舔嘴唇,觉得嗓子干得难受,便端起面前的茶杯,咕嘟咕嘟地猛灌了几口。
  张站长又起了一张牌,也不打,就放在手心里摸着,边摸边盯着老六。老六心里乱得很,眼神慌张地绕过张站长的脸,移到对面墙上,可又觉得这样不妥,又迂回到面前的地上。
  张站长忽然把牌打了出去,开口对老六说:“老六啊,乡里其他村的都已经捐过了,我是最后一个到你们村的,你们村长就指望你给他长脸呢。是不是啊?老赵。”
  村长打着哈哈说:“是啊,是啊。”
  老六瞅瞅村长和屋子里的人,把想推辞的话和着一口唾沫咽了回去。张站长瞄了老六一眼,接着说:“老六啊,你放心,这件事情是经过乡党委政府慎重研究过的,凡是认捐的人,都会拿到盖有乡里大印的统一收据,乡里还会给每人发一本捐款证书做纪念。以后不管你们是做生意还是干点其他啥,都能享受到乡里的优惠政策。另外,我们还会请县里电视台的记者下来采访,把你们的事迹宣传出去,让全县人民向你们学习……”
  老六听得浑身燥热,他觉得自己一刻也坐不下去了,憋红着脸问张站长:“张站长,那你看像我这样的,捐多少合适?”
  张站长笑了,他把夹在耳朵边的那根烟取下来点着了,吸了一口,吐了个烟圈,慢悠悠地说:“至于捐款的数额嘛,乡里的原则是上不封顶。但是依我看,谁家的钞票都不是大水冲来的,从前面的捐款情况来看,你呢,捐个2000块也就差不多了。”
  老六黑着脸回家拿钱,跟端着米盆准备进厨房的兰香撞了个满怀,盆里的米洒了一地。兰香瞪了他一眼,说:“乡里找你啥事呢?这么急。”
  老六没好气地说:“能有啥好事?还不是你宣传的功劳!”
  兰香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端着米盆跟着老六进了房间,看着他从箱底取了一叠从银行取出来准备过年的钞票,想问问他,又忍住了,钱是他挣的,他爱咋使就咋使,反正花完了他过了年又会寄回来。老六像屁股烧着了火一般,拿着钱就要出门。兰香在门边让开一条路,看着他急急慌慌地去了。
  从村长屋里出来时,老六直觉得头晕。张站长在后面说了些什么,他并没有听清楚,只记着他好像是说到时候会通知他到乡里去领收据和证书。
  
  老六这天晚上一直没睡好,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烙起了烧饼。兰香前半夜拿胸脯蹭了老六的后背好几次,硬是撩不起他的性子。兰香累了,渐渐进入梦乡,老六却仍然毫无睡意,大睁着眼睛盯着天花板,像是要把楼板刺穿。
  
  四
  又过了几天,隔壁的春生媳妇到老六家串门,说她娘家村里有个在外面做生意赚了大钱的人也给文化站捐了款,明天要去乡上见电视台的记者,问老六有没有接到通知。老六说:“还没呢。”
  春生媳妇说:“那你明天也去乡里看看呗,咱们还等着看你上电视呢。一上电视,你可就是咱乡咱县的名人了,要多风光有多风光。不过,我听我娘家那人说乡里还要建个文化广场,资金还没着落,怕是又要打你们的主意呢。”
  老六正在院子里剁木头,准备搭个葡萄架,听春生媳妇这么说,手里的斧子差点就砍到了自己脚上。
  第二天早上,老六赖在被窝里,双手枕着头在床上想心事。兰香也不催他,早饭弄熟了才去喊他。吃完饭,兰香问他要不要去乡里看看,老六脖子一歪,说:“去,咋不去?2000块钱丢出去,就指望风光这么一回呢!”
  老六在乡里的集上转了一圈,路过文化站门口时,小心地朝里面望了望。文化站里很热闹,院子里停了好几部小车,一个扛着一部摄像机,记者模样的人正在给一大群人拍合影照,这群人中有张站长,有乡长,好像还有村长。老六赶紧撩开步子走了过去,脸上有些发烧,似乎做了什么亏心事。他在自己的大腿上用力掐了一把,恶狠狠地在心里说:狗日的!
  乡政府挨着文化站不远,铁栅栏大门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建设文化广场,提升人民素质。大门旁边停着几部推土机,像是要赶着动工的样子。老六看也不敢看,低头急急地在街上走,街头拐角处有一个公话亭,他一头扎了进去。虽说自己有手机,但号码还没换,他舍不得漫游费。家里的座机有兰香碍着,他嫌说话不方便。
  老六的电话是打给一位工友的,那位工友以前跟老六在同一间厂共事了两年多,在厂里时跟他关系很铁,出厂时,老六还请他吃了一顿饭,这在老六的打工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工友出厂后曾经给老六打过一次电话,说他在家乡带了几十个人做起了包工头,日子混得还不错,但是再后来就没怎么联系过。幸亏老六一直保存着他的号码,电话打过去,居然通了。老六问工友现在怎么样,工友说他带了一帮人在广西修公路。老六就问:“那边还差人不?”工友问他:“怎么了?”老六把情况跟他说了。工友很爽快,说:“就要过年了,工地也快停工了。不过,只要你愿意来,我可以想办法让你春节看工地,总之,绝不会亏待你。”
  放下电话,老六心里这才一阵轻松。他又到街上转了转,想给兰香买点什么,就又拐进一家服装店,买了一套女式保暖内衣。到家时,兰香见他气色不错,问他见到记者没有。老六只说:“去晚了,没见成。”等兰香试过了内衣,老六又说:“我在路上接到厂里电话,订单多得忙不过来,老板催我早些回去,我打算明天就动身。”兰香听了,既高兴又有些不舍,说:“你看,这年都还没过呢,怎么这么赶?”
  老六心想,现在那么多人失业,过了年,就业形势更严峻,趁早,机会也许多些,再加上村里人都知道他打工的厂效益不错,有好些已经来向他打过招呼,看年后能不能带他们一起走,这可怎么行呢?但这话却不能对兰香说,他不能让兰香为自己担心,更不能让自己和兰香的声誉受到影响。
  晚上,兰香变着花样,给老六烧了几道拿手好菜。他们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晚间新闻里报道了本乡在文化建设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个人。播音员念出了一串为农民文艺队捐款的积极分子名单,没念到老六,却听到村长的名字,接着就播出了乡领导与捐款积极分子的合影。
  兰香把眼睛都撑裂了,也没有看到老六,却见村长胸戴大红花,手捧大红证书,站在张站长旁边,笑得满面春风。兰香气得把饭碗砰的一声撂到了桌上。
  倒是老六好声好气地安慰兰香,说:“不就是2000块钱的事吗?咱们只当这一次傻瓜,下次建文化广场,就让他村长捐去!”
  兰香说:“前些年你打工挣的钱都用来起房子了,咱本来就没剩多少存款,村长前后又借去了一万,再加上这次一折腾,咱银行卡就空了,明年都不知咋过日子了。”
  老六安慰道:“不要紧,我不是还有工作吗?”
  
  五
  好在春运期间返乡的人一票难求,但南下的人少,第二天,老六就很顺利地坐上了开往广西梧州的火车。由于昨晚与兰香温声细语地缠绵了一夜,如今却犯了困,老六在火车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棉衣被人割开了一个大洞,装在贴身口袋里的钱包和手机都不见了踪影。老六慌得不行,赶紧找到服务员和乘警。乘警直怪老六太不小心。忙活了几个小时,小偷没抓着,梧州站却到了,老六该下车了。乘警还算是个好人,自己拿了20块钱给老六,让他下车之后再想办法。
  老六提着行李站在梧州大街上,身上凉嗖嗖的,心里也凉嗖嗖的。奔到汽车站一查,老六发现到工友的工地那地方要80多块钱的车票,乘警给他的20块钱远远不够。手机丢了,工友的电话号码储存在手机卡里,也等于丢了。老六在车站的售票窗口央求了许久,售票员还是不肯通融。没办法,老六想碰碰运气,挤在等待检票的队伍里企图蒙混过关,却被检票员一眼识破,老六打算硬闯进站,检票员叫来了两名保安,硬是把他撵出了候车室。
  老六在梧州人地生疏,走投无路,急得几乎要哭出声来。眼看着天就黑了,住不起旅店,他在一座立交桥下捱了一夜,脸冻得乌青,清鼻涕直淌。等到早上,老六又冷又饿,实在抵抗不住,拿一块钱去买了两个馒头填下肚,感觉稍微好了些,就提着行李在大街上游来转去,想看看能不能在哪儿找份临时活干干,好把车票钱挣上,快点赶去工友的工地。
  又转了三天,已经是大年三十,老六还是没找到工作,却把乘警留给他的那20块钱也花光了。梧州晚上风很大,立交桥的桥洞无遮无拦,老六冷得实在受不了,他找来找去,总算发现了一个可以挡风的地方。公园旁边有一个自动柜员机,晚上很少有人取钱,老六几乎可以不受干扰地在那儿呆上一宿。实在困极了,老六站着也能做梦。
  这晚,老六正趴在柜员机上打盹,迷迷糊糊中感觉到屁股上被谁踢了一脚,紧接着有人在他耳边大喊:“臭要饭的,滚开,老子要取钱!”
  老六惊醒了,乖乖地提起包裹躲到一边,看着那人从柜员机里取出一叠钞票。老六突然觉得胃里一阵阵的痉挛,他的眼前出现了幻觉,那人手里拿着的仿佛不是钞票,像是一只只热气腾腾的馒头,又像是一张张通向工地的车票。老六大叫一声,红着眼睛朝着那叠钞票扑去……
  在看守所里,老六终于吃上了两个馒头,有了力气。他央求警察让他打一个电话。电话一接通,兰香就问:“谁呀?”老六温和地说:“是我,老六。”
  兰香高兴地说:“老六呀,你的手机咋老打不通?今天大年初一了,我昨天还正想着你怎么就不给我打个电话呢?后来又想,你估计是忙糊涂了。这会儿,你正在上班吗?”
  老六举着电话,心里想说的全被兰香“正在上班吗”这几个字给堵了回去。等鼻孔里的哭腔慢慢淡去后,他才缓缓地说:“我正在上班哩。”
  兰香不无骄傲地说:“咱家运气真好,大过年的,你还有班上。村里许多往年外出打工的还在担忧工作没着落呢,好在你走得早,要不,咱家还不给人家踏破门槛呢……”
  老六赶紧挂了电话,一行泪淌过脸颊,冰凉冰凉的。
  
  责 编:雪月
  题 图:石剑
  本栏目下期推出:刁雄威的《爱的故乡》——这是一个凄美而真实的故事。作者刁雄威,即是主人公刁雄威,在他的故乡增城新塘,他遥望江门,遥望天堂,沉淀数年饱满的情感,倾其数年泣血的相思,将一场爱的悲歌,幻化为一曲爱的颂歌。这凄美而真实的故事想必也会震撼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
其他文献
阿 何  鄂男,七四年出生,在外漂泊多年,好想有一个家,忠诚温和,无不良嗜好的我,期待真心真意同甘共苦的你,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婚否地区不限,拒绝游戏人生的。诚意请电(15817708738)    罗 剑  湘男,26岁,未婚,初中,高1.80米,现在广州工作。为人真诚重情,曾经感情受挫,孤独、寂寞的我想认识有缘的你。如果你是28岁以下1.58米以上,懂得关心、体贴请来电。(1320203711
期刊
银子进老楼时已经十三岁了。  老楼以前是我们湖村的村委会,后来成了临时校堂。那年我十岁,读小学二年级。二年级的教室在底层,靠北的一间,趁老师面向黑板时我可以趴上木棂窗户,看窗外的巷子里一个个为我所熟悉的属于湖村的身影。在银子进老楼之前,我就经常看见她背着竹篓从巷子走过,她也看见了我,确切地说她不是在看我,而是看我身后的教室,只是我挡住了她的视线,她的目光才不得不落在我的脸上,然后又躲躲闪闪地在我的
期刊
在房介所等着我和妻子的是个漂亮女孩,干净、清爽,略显丰腴,看着很舒服,年龄不大,像个学生,自我介绍叫江卉。  房介所对想要出租的房屋免费登记,到有了租房人时就打电话通知房主与对方面谈,收租房者的看房费。江卉只简单问了几句房子的情况就向房介所交钱了,五十元。站在租房人的角度,这钱花得有点冤,看房后没成交这钱是不退的,但其实可以省下,有经验的租房人会故意和房主谈不拢,或者给房主作暗示,待出了房介所后再
期刊
这天,M城最有实力的4个老总在一个十字路口相遇了,他们4个人关系挺好,平日里多有交往,然而全部聚在一起的机会实在很少,像这种纯属偶然的巧遇更是难得一见。  他们让司机把车停下,在路边聊起天来。4辆高级轿车、4个大名鼎鼎的老总,他们刚在路边一站就引来了不少目光,再加上他们几个人都长得很有特色,高矮胖瘦一组合,不用说话就是一台逗人的小品,很多过路人甚至专门停下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化工厂的张总说:
期刊
前言  我老了。老人多是回忆。  在人生的长河里,涟漪总是不断。小涟漪大多已遗忘,大漩涡就是忘不了。艾青说过,人生有最要紧的几步。以我的理解,这几步掌握住了,不很辉煌也可顺当,反之,失去了机会和机遇,过了苏州便没船搭了。以致终生潦倒,遗憾终生。  我是平常人,平常人多是看眼前,就是——鼠目寸光!    第一误放走我的天使  阿婵家成份不好,是华侨地主,爷辈父辈侨居美国旧金山。解放前,阿婵的父亲为了
期刊
努力提升自我能力  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近期就业市场遭遇“寒冬”。由于企业用人趋向精简化,工作负荷沉重与大量加班,成为普遍化的现象;目前多数企业的新人起薪也有所下降。我们当员工的工资福利都较差,都有抱怨情绪,无心工作,很想换个单位改变现状。你认为我的想法对吗?  (东莞市塘厦镇方世雄)  本栏主持:你有这样的想法对自己没有好处。不如换个角度学着以主管或老板的角度看事情,可以让自己的视野与境界更加
期刊
《江门文艺》告诉我要微笑要坚强  出来打工快三年了,急于追求梦想,四处奔波,一路漂泊,因为执著于一个“闯”字。总不甘心平淡无奇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换了很多地方很多工作。一路走来,夹带着无数辛酸与无奈!想象的未来还不见模样,求来索去还是一片茫然。在亲戚家人眼里,我是一个没出息的人!我和女友的交往遭到她家人强烈反对,她也最终离我而去!……感情受挫,工作四面碰壁,亲人对我彻底不信任也不理睬,口袋里的钱也寥
期刊
那时,我在一个叫做曹家沟的地方推销一种名为“华康”的治疗仪。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是一座富饶的山,有着规模相当的煤矿,经济发达,外地人也多。用主管的话说:只要忽悠对方想起家里的老娘,没准他就马上买一台寄回家。  我们的根据地是在镇上一家叫“乡村人家”的小旅馆,这里很少供应开水,我们也和那些男孩子一样,用冷水洗脸洗衣服,只有泡脚才敢奢侈地用一点热水。晚上睡在不知睡过多少人的脏兮兮的被子里,格外冰冷
期刊
大多数人出门务工的原因都大同小异,要么是生活所迫,要么就是出来闯一闯,谋发展。2006年,我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南下大军”,开始了打工生活,寻找梦想。  我打工路上的第一站是广州白云区,这是一个很繁华却又让人很无奈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明争暗斗,道路上铺满尔虞我诈。可是,迫于生计,我整整憋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看透了一些在家乡看不透的事,想就此了结打工之旅,因为在外面想要找到我的梦想简直就是妄想。抱
期刊
陈家萍,70年代生人,安徽省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二水中学纪事》,中短篇小说《红灯·绿灯·黄灯》等,发表散文作品百万余字,在《华商报》等多家报刊开有专栏。    “庐隐”——隐去庐山真面目,名字真好。能给自己信手取出这么一个哲理而俏皮笔名的女子,想必是桀骜的,慧颖的。  庐隐,是真正吃过苦的。她的心,打幼小时,便浸在黄连里。两岁的她生了一身疥疮,像只丑恶的癞蛤蟆;满了三岁,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