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在文字里的儿女情长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ose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家萍,70年代生人,安徽省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二水中学纪事》,中短篇小说《红灯·绿灯·黄灯》等,发表散文作品百万余字,在《华商报》等多家报刊开有专栏。
  
  “庐隐”——隐去庐山真面目,名字真好。能给自己信手取出这么一个哲理而俏皮笔名的女子,想必是桀骜的,慧颖的。
  庐隐,是真正吃过苦的。她的心,打幼小时,便浸在黄连里。两岁的她生了一身疥疮,像只丑恶的癞蛤蟆;满了三岁,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爱哭爱闹,招人嫌。5岁时,父逝,寄居舅家,表姐妹如花似蝶的大家庭里,她简直就像一“美托”,以自己的丑笨蠢相,衬托她人的机灵俏慧。被扭曲的奇异自尊,让她更加反高潮,坚决不做甜妞儿,不撒娇,不邀宠,情愿做只连家人也不待见、上不得台盘的丑小鸭。9岁,这个问题少女终被家人皱着眉头送入教会小学……是身心的监禁,是亲情的充军,那些日子,心是受困的小兽。
  她习惯,咬着心过活。勃朗特的《简·爱》里那些详尽的细节,简直就像她的盗版。病弱的心灵需要阳光的照拂,宗教是枝迷醉剂,助她泅渡童年的泥淖。
  1912年,14岁的她考入女子师范学校,这才有了自由如鸟的感觉。整饬的校园,却让她有窒息之感,她和五位好友结成“六君子”,触目哪位同学的举动、面孔、衣着上有异样,便率先放出婴宁式的开心笑声。
  小小的恣意,吹起了青春欢乐的泡泡。忽忽已是二八少女,“婚事”挂在了母亲的口头。她便逃遁到另一个世界——文学,如嫩绿的桑叶,喂养了童年时便被咬噬的心,心灵之蚕,默默地做着由吐丝成茧,破茧成蝶的准备。
  1916年,18岁的庐隐中学毕业。母亲希望她工作,做家庭的经济支柱。她开始不开心的教员生活,亲情爱情,皆先天不足,缺少负氧离子,她一直要的是飞翔的感觉。1919年秋,她如愿考进北平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始以“庐隐”为名试笔。
  庐隐笔下的自我形象,总是哀怨的,柔弱的。其实,她个性洒脱,慷慨豪爽,有魄力,对自己做过的事从不后悔。她同几个年龄相仿、个性十足的朋友自称“战国四公子”,她被封为孟尝君——足见她的倜傥。好友苏雪林称其“一生英风飒爽”——令人想起披着大红斗篷驰骋战场的女将。
  或许是因为外貌上的短缺让她在爱情上屡屡受伤,在和初恋表哥林鸿俊解除婚约后,庐隐曾和石评梅一样,用独身主义冰封沸腾的情感。1923年夏,大学毕业后的她却和已为人夫人父的郭梦良在上海一品香旅社举行了婚礼——舆论大哗!苏雪林执笔戈护友:“不应当拿平凡的尺,衡量一个不平凡的文学家。”
  徐志摩说:爱是甘草,这苦的世界有了它就好上口了。庐隐一度也以为,爱情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她显然失望了。文字是易感心灵的翅膀,庐隐开始“井喷”。1925年7月,她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不久,郭梦良病逝。庐隐挈女扶郭梦良灵柩回福州安葬。她和女儿与郭的前妻与老母同一屋檐。灰扑扑,黯淡淡。细细碎碎的烦恼,咬噬着心。《寄天涯一孤鸿》等文,便是暗淡日子里的投影。
  庐隐终带着女儿仓皇而逃。
  开书店,办刊,任编辑,努力将人生苦乐码成华章……庐隐将自己逼成陀螺,以此忘掉积压心头的痛。更大的惨痛来了。母亲、挚友石评梅和哥哥相继西去,丈夫死后,她的心被掏空:“这时节我被浸在悲哀的海里,我但愿早点死去,我天天喝酒吸烟,我试作慢性的自杀。”
  1928年,一位乐天派的青年诗人小她九岁的清华大学的学生李唯建向庐隐走来。爱情,令庐隐重生。1930年秋,她宣布与李唯建结婚。他们东渡日本,寄居东京郊外。庐隐是爱情的勇者,《云鸥情书集》收集了他们之间一年中的几十封书信,很美很浪漫。旅居日本的日子,催开了《东京小品》这朵小品奇葩。只有幸福的女人,方能码出如此静好的文字。
  不久,她和李唯建回到杭州,寄居西子湖畔,完成十万字的长篇《象牙戒指》——这是一部心血之作:石评梅的一颦一笑都闪动在字里行间,让人怜爱。唯有庐隐方能让石评梅在文字里涅槃。
  庐隐一生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是与李唯建相拥的四年婚恋。因难产庐隐于1934年5月13日逝世于上海大华医院,年仅36岁。李唯建将她的全部作品放进棺内,她码在白纸黑字里的儿女情长,干净无邪,缠绵幽长……
其他文献
“新七十二行”栏目为读者挖掘、展示和反映社会新生行业的发展及行业内打工人的真实生态。现面向社会广泛征稿:文章要求贴近生活,真实可感,所发掘的新行业故事和人物应区别于传统行业,有一定的创新和可读性,兼顾启发、指导和实用性;来稿要求3000字左右,配发相关照片,文章形式不限;相关图文皆要求原创首发,切勿一稿多投,并留详细联系方式,作者请自留底稿。如果你或者你身边和所知朋友正是这些新行业的从业者,欢迎把
期刊
阿 何  鄂男,七四年出生,在外漂泊多年,好想有一个家,忠诚温和,无不良嗜好的我,期待真心真意同甘共苦的你,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婚否地区不限,拒绝游戏人生的。诚意请电(15817708738)    罗 剑  湘男,26岁,未婚,初中,高1.80米,现在广州工作。为人真诚重情,曾经感情受挫,孤独、寂寞的我想认识有缘的你。如果你是28岁以下1.58米以上,懂得关心、体贴请来电。(1320203711
期刊
银子进老楼时已经十三岁了。  老楼以前是我们湖村的村委会,后来成了临时校堂。那年我十岁,读小学二年级。二年级的教室在底层,靠北的一间,趁老师面向黑板时我可以趴上木棂窗户,看窗外的巷子里一个个为我所熟悉的属于湖村的身影。在银子进老楼之前,我就经常看见她背着竹篓从巷子走过,她也看见了我,确切地说她不是在看我,而是看我身后的教室,只是我挡住了她的视线,她的目光才不得不落在我的脸上,然后又躲躲闪闪地在我的
期刊
在房介所等着我和妻子的是个漂亮女孩,干净、清爽,略显丰腴,看着很舒服,年龄不大,像个学生,自我介绍叫江卉。  房介所对想要出租的房屋免费登记,到有了租房人时就打电话通知房主与对方面谈,收租房者的看房费。江卉只简单问了几句房子的情况就向房介所交钱了,五十元。站在租房人的角度,这钱花得有点冤,看房后没成交这钱是不退的,但其实可以省下,有经验的租房人会故意和房主谈不拢,或者给房主作暗示,待出了房介所后再
期刊
这天,M城最有实力的4个老总在一个十字路口相遇了,他们4个人关系挺好,平日里多有交往,然而全部聚在一起的机会实在很少,像这种纯属偶然的巧遇更是难得一见。  他们让司机把车停下,在路边聊起天来。4辆高级轿车、4个大名鼎鼎的老总,他们刚在路边一站就引来了不少目光,再加上他们几个人都长得很有特色,高矮胖瘦一组合,不用说话就是一台逗人的小品,很多过路人甚至专门停下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化工厂的张总说:
期刊
前言  我老了。老人多是回忆。  在人生的长河里,涟漪总是不断。小涟漪大多已遗忘,大漩涡就是忘不了。艾青说过,人生有最要紧的几步。以我的理解,这几步掌握住了,不很辉煌也可顺当,反之,失去了机会和机遇,过了苏州便没船搭了。以致终生潦倒,遗憾终生。  我是平常人,平常人多是看眼前,就是——鼠目寸光!    第一误放走我的天使  阿婵家成份不好,是华侨地主,爷辈父辈侨居美国旧金山。解放前,阿婵的父亲为了
期刊
努力提升自我能力  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近期就业市场遭遇“寒冬”。由于企业用人趋向精简化,工作负荷沉重与大量加班,成为普遍化的现象;目前多数企业的新人起薪也有所下降。我们当员工的工资福利都较差,都有抱怨情绪,无心工作,很想换个单位改变现状。你认为我的想法对吗?  (东莞市塘厦镇方世雄)  本栏主持:你有这样的想法对自己没有好处。不如换个角度学着以主管或老板的角度看事情,可以让自己的视野与境界更加
期刊
《江门文艺》告诉我要微笑要坚强  出来打工快三年了,急于追求梦想,四处奔波,一路漂泊,因为执著于一个“闯”字。总不甘心平淡无奇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换了很多地方很多工作。一路走来,夹带着无数辛酸与无奈!想象的未来还不见模样,求来索去还是一片茫然。在亲戚家人眼里,我是一个没出息的人!我和女友的交往遭到她家人强烈反对,她也最终离我而去!……感情受挫,工作四面碰壁,亲人对我彻底不信任也不理睬,口袋里的钱也寥
期刊
那时,我在一个叫做曹家沟的地方推销一种名为“华康”的治疗仪。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是一座富饶的山,有着规模相当的煤矿,经济发达,外地人也多。用主管的话说:只要忽悠对方想起家里的老娘,没准他就马上买一台寄回家。  我们的根据地是在镇上一家叫“乡村人家”的小旅馆,这里很少供应开水,我们也和那些男孩子一样,用冷水洗脸洗衣服,只有泡脚才敢奢侈地用一点热水。晚上睡在不知睡过多少人的脏兮兮的被子里,格外冰冷
期刊
大多数人出门务工的原因都大同小异,要么是生活所迫,要么就是出来闯一闯,谋发展。2006年,我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南下大军”,开始了打工生活,寻找梦想。  我打工路上的第一站是广州白云区,这是一个很繁华却又让人很无奈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明争暗斗,道路上铺满尔虞我诈。可是,迫于生计,我整整憋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看透了一些在家乡看不透的事,想就此了结打工之旅,因为在外面想要找到我的梦想简直就是妄想。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