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新颖的立意何处求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老师评讲作文时要强调立意呢?为什么老师都喜欢立意深刻、新颖的文章呢?
  这是因为“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文章中所有思想、材料的概括和集中体现,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的好坏决定着一篇文章的优劣,而立意深刻、新颖是作文获得好评的重要条件之一。立意深刻、新颖主要指的是确立的主题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浅显的道理,而是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这种感受和见解,来自对所写事物的认真观察、仔细研究和反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深的思想和内涵,给人以启发和鼓励。文章的立意深刻、厚实,蕴涵哲理,这样才具有说服力。文章的立意新颖别致、凸显个性,就更能打动读者,耐人寻味了。说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怎样求得深刻、新颖的立意了吧!别着急,且听老师慢慢道来这“三大法宝”。
  
  一、多方比较,优中选优
  
  我们知道,围绕某个文题,往往能提出多个立意。有些同学疏于思考,懒于比较,常常想到一个材料提笔就写。至于通过这些材料表达中心好不好,能不能更好,他们并不关心。于是写出来的文章要么表意朦胧,要么立意不高。我们应该打开思维坐标,多提出几个立意方案,即使是同一素材,也要从不同角度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将这些方案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
  比如,以“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能写的东西太多了,一个自然景观,一件细微小事,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动。老师给自己的感动,同学给自己的感动,父母给自己的感动,这些当然能写,但如果找不到一个独特的视角,就注定了文章的品味不会高。
  如有同学写读书带给自己的感动:
  “悲落叶于劲风,喜柔条鱼芳春”,是陆机为季节的变迁而感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白居易为沦落江湖的歌女而感动。感动是一道清流,一份温馨,一杯清香四溢的茶。
  这样的文章就比写一般感动的文章立意更高,更能感动读者。
  
  二、纵向开掘,浅中求深
  
  我们在写作时,最先得到的立意常常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这些立意往往停留于事物的表象。我们并不需要立刻舍弃这些立意,如果学会围绕文题和材料,开掘其深层意蕴,透过现象求本质,也能化平庸为神奇。
  比如,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们可以确立这些意旨:人的生命最宝贵;要尊重生命;要爱护生命。这些意旨自然不算高明。我们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就会逐步接近事物的本源,从而获得深刻的立意。为什么生命最宝贵?为什么要尊重生命?生命因抗争而尊贵;尊重生命,才能尊重个性……这样的主题,就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反向启思,反弹琵琶
  
  对于某一种现象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往往会形成一种比较集中的“统一”认识,然而客观因素、主观认识也导致答案的丰富多彩。反向启思就是要求我们经过审慎思考,找到“统一”认识之外的其他认识甚至与传统和世俗相悖的观点。
  比如围绕“美丽”这一话题作文,有同学写“遗憾真美”,有同学写“哀伤的美,痛苦的美”,有同学写“谎言的美丽”,这些意旨就摒弃了追求完美、真美的价值取向,以独特的目光欣赏非主流的美丽,令人耳目一新。特别要说明的是,反向立意要言之成理,千万不能为“反”而反。
  唐代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意思是说,写文章以意旨为主,以文气为辅,以文采词句为补充。在作文中跳出原有的枷锁,炼出深刻、独特的主题,就有可能让立意成为文章得分的亮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牢记上面的“三大法宝”,并勤加练习,相信不久之后你的文字也能在作文竞赛中胜出。
其他文献
雪后初霁,青松挺立于一片银白的世界;云浮碧空,清虚杳然而不知所终;秋菊傲霜,红梅吐艳,风卷梧桐,雨打芭蕉······这是大自然中的孤独美。  孤独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美。在中国古代诗词里,诗人以其丰富而又多愁善感的心常将这份孤独宣泄于诗文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化成一份份不同的孤独美,它们或悲壮,或超脱,或深沉······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从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持主张抗金,虽遭排挤和打击
期刊
初中语文诗歌复习课应采用“立足课本,以点带面”的板块复习课型模式,其主要流程是:确立目标(依据教材在年级、单元教学的任务要求,教师提出本课时复习的知识要求、复习范围,达标层次以及复习力法)——知识回顾(由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分析教材内容特点,明确重、难点)——自主复习(学生读、记、写、思,识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考点探究(考点解读,预测考试题型,方法指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收集反馈
期刊
“为人师表”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师的形象的概括,作为他人的老师,必须起到表率、楷模、榜样的作用。我觉得做老师的我们不单做人要如此,写文章也应当如此。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教师“下水作文”。我写过许多的下水作文,基本上是每个类型的作文都写过。  实践告诉我,教师写下水作文好处多多。其一,坚持练笔,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学相长;其二,经常写下水作文,能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田,学
期刊
听课与评课是教师合作交流的一个平台,也是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听课与评课形式主义浓,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转变这种状况,解决好听课、评课这一问题,真正让教师在听课与评课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建立新型的听课方式    (一)传统的听课方式  1、被动式听课   听课的教师没有明确的动机与目标,为了完成学校强制规定的听
期刊
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良好途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谈不上视野开阔,谈不上知识积累。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阅读课外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有了六个获得,语文能力何以不会提高?
期刊
从小到大,我从未为写作犯过愁,就像老妈说的,天生少根筋的人怎么会发愁呢?话糙理却不糙,一个无忧无虑并不把写作当成负担的孩子怎么会觉得犯愁呢?小时候弟弟写作文像上刑场,现在的孩子写作文也像受酷刑,我想,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心态受约束了吧!  纵观古往今来的文人,李白是“斗酒诗百篇”,陶渊明终生以酒为伴,老舍的京片子来自小时的记忆,柳青为写好文章水泼泼妇找骂……  以前的文人尚且如此寻找灵感,可我们却把学
期刊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应该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要头疼,看作文。作文难教、学生怕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的作文要么胡言乱语,要么言之无物,要么千篇一律。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多读模仿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我们许多语文老师都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捷径——大量阅读。  脱离了生活,没有了新颖真实、多姿多彩的作文素材,语句再华丽也会让人觉得空洞乏味。这就好比没有鲜活的原料,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新鲜可
期刊
在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班主任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及时发现并批评更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更要注重发现学生的点点成绩、滴滴进步,并作适时的表扬,以促进其不断健康发展。   表扬是春风化雨,能滋润“禾苗”茁壮成长。在教学中,我曾遇见一学生,起初不论是学习成绩、纪律表现,还是音、体、美、劳都很差,课堂上也调皮,不懂也不问,多次批评教育均不见起色,反而意志消沉。后来,班上举行了一次“语文活动周”
期刊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理上真正感化学生,从而使学生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如何生活。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 语文课堂注重情感渗透的意义     语文是文学的世界,文学作品原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真正的文学正是通过文字塑造典型,向人们展示生活,启示人们生活的真理,为人们指引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语文学科是中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有工具性、思想性、情感性等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美感、情感教育方面是其他学科很难比拟的。小说中的人物美、语言美,诗歌中的意境美、节奏美、情感美,散文中的象征美、风情美,这些优秀之作或以意取胜,或以情动人,或以景悦人,或以理示人……给人们展示出一个五彩斑斓、神奇诱人的美好世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  (一)语文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