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xu5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语文学科是中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有工具性、思想性、情感性等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美感、情感教育方面是其他学科很难比拟的。小说中的人物美、语言美,诗歌中的意境美、节奏美、情感美,散文中的象征美、风情美,这些优秀之作或以意取胜,或以情动人,或以景悦人,或以理示人……给人们展示出一个五彩斑斓、神奇诱人的美好世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
  (一)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教育,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体会事物的文化蕴含、美感、内质。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不要仅仅局限于对每一篇课文的情节、人物、思想及段落结构等问题的反复分析,要引导学生就课文涉及的某些文化现象、文人心态等诸多层面生发开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社会生活中各类美的事物及其美的蕴涵,让他们尽情地徜徉于人物的悲欢离合和事情的缓急转折之中,随主人公去看那些他们没有去过的地方,认识那些生活中不曾遇见过的人,经历那些不曾听说过的事。“审美情趣”的熏陶为语文课增添了它的魅力。
  (二)抓住合适的契机,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
  我们不妨把某些课文作为一个艺术品,从综合艺术的层次扩展其内涵。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我们不妨尝试着把它作为一个立体的艺术晶,用《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在他们逐渐掌握好感情基调以后,再让他们拿出水彩和纸,凭借形象思维中的再造想象为课文画一幅诗意画,然后由学生自己向同学讲自己作画的构思和对原文的理解。教师做时代背景介绍之后,海燕及暴风雨的象征意义便不言自明了。最后通读课文,以一段暴风雨中的海燕的录像作结。这是一次集文学、音乐、绘画、影视艺术于一体的教学尝试,结果学生的反应很强烈:没有想到交响乐也会这么震撼人心,没有想到水彩中的不同色彩竟会渲染出那么迥然不同的环境氛围,更有学生在学后随感中写道:“我逐渐感到,我便是那海燕,是我在闪电中翱翔,是我在愤怒的海上吼叫,是我在向世界挑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样的艺术作品既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感情的冲击,感受到了艺术作品的整体美,提高了审美能力,又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文学功底。
  (三)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自然美资源,是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一切美的东西,包括自然景观美和人工景观美。中学语文课中的自然美,真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春》的作者把美的情致注入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中,令人领会到春到江南的柔和、艳丽、温馨、生机勃发的美;《苏州园林》介绍了“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的苏州园林,使人们感知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教材中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具有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启示哲理、奋发精神等审美教育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教学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目视、耳听、口诵、想象,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在审美愉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启发学生以课文为“例子”,去观察、发现家乡的自然美,诉诸笔端,创造出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语文老师要善于多层次、多角度挖掘作品中的美育点,要能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从教师自身来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提高审美情趣的教学方式远比单纯授课内容的备课量要大得多。查找资料、归纳资料的工作费去了很多精力,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他文献
一、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首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敢于放手。现在语文教学的一大缺憾就是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
期刊
雪后初霁,青松挺立于一片银白的世界;云浮碧空,清虚杳然而不知所终;秋菊傲霜,红梅吐艳,风卷梧桐,雨打芭蕉······这是大自然中的孤独美。  孤独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美。在中国古代诗词里,诗人以其丰富而又多愁善感的心常将这份孤独宣泄于诗文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化成一份份不同的孤独美,它们或悲壮,或超脱,或深沉······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从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持主张抗金,虽遭排挤和打击
期刊
初中语文诗歌复习课应采用“立足课本,以点带面”的板块复习课型模式,其主要流程是:确立目标(依据教材在年级、单元教学的任务要求,教师提出本课时复习的知识要求、复习范围,达标层次以及复习力法)——知识回顾(由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分析教材内容特点,明确重、难点)——自主复习(学生读、记、写、思,识记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考点探究(考点解读,预测考试题型,方法指津。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收集反馈
期刊
“为人师表”这是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师的形象的概括,作为他人的老师,必须起到表率、楷模、榜样的作用。我觉得做老师的我们不单做人要如此,写文章也应当如此。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教师“下水作文”。我写过许多的下水作文,基本上是每个类型的作文都写过。  实践告诉我,教师写下水作文好处多多。其一,坚持练笔,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学相长;其二,经常写下水作文,能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田,学
期刊
听课与评课是教师合作交流的一个平台,也是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听课与评课形式主义浓,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转变这种状况,解决好听课、评课这一问题,真正让教师在听课与评课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听课方式,建立新型的听课方式    (一)传统的听课方式  1、被动式听课   听课的教师没有明确的动机与目标,为了完成学校强制规定的听
期刊
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良好途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谈不上视野开阔,谈不上知识积累。叶圣陶先生也认为阅读课外材料可以实现六个“获得”:1、获得间接经验作为写作材料;2、获得作者的思想、道理形成观点可供思索和立意;3、获得作者的感情以陶冶情操;4、获得认识事物的方法,以便自己会观察、会思考;5、获得表达方法,布局谋篇、铺陈比兴有所借鉴;6、获得语汇有了语言积累。有了六个获得,语文能力何以不会提高?
期刊
从小到大,我从未为写作犯过愁,就像老妈说的,天生少根筋的人怎么会发愁呢?话糙理却不糙,一个无忧无虑并不把写作当成负担的孩子怎么会觉得犯愁呢?小时候弟弟写作文像上刑场,现在的孩子写作文也像受酷刑,我想,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心态受约束了吧!  纵观古往今来的文人,李白是“斗酒诗百篇”,陶渊明终生以酒为伴,老舍的京片子来自小时的记忆,柳青为写好文章水泼泼妇找骂……  以前的文人尚且如此寻找灵感,可我们却把学
期刊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应该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要头疼,看作文。作文难教、学生怕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的作文要么胡言乱语,要么言之无物,要么千篇一律。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多读模仿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我们许多语文老师都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捷径——大量阅读。  脱离了生活,没有了新颖真实、多姿多彩的作文素材,语句再华丽也会让人觉得空洞乏味。这就好比没有鲜活的原料,再好的厨师也做不出新鲜可
期刊
在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班主任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及时发现并批评更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更要注重发现学生的点点成绩、滴滴进步,并作适时的表扬,以促进其不断健康发展。   表扬是春风化雨,能滋润“禾苗”茁壮成长。在教学中,我曾遇见一学生,起初不论是学习成绩、纪律表现,还是音、体、美、劳都很差,课堂上也调皮,不懂也不问,多次批评教育均不见起色,反而意志消沉。后来,班上举行了一次“语文活动周”
期刊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理上真正感化学生,从而使学生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如何生活。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 语文课堂注重情感渗透的意义     语文是文学的世界,文学作品原于生活,是生活的再现。真正的文学正是通过文字塑造典型,向人们展示生活,启示人们生活的真理,为人们指引
期刊